宋雨旋,乔梦,张秀娟,孙志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通信作者 孙志霞 sunzx@jlu.edu.cn
男,44岁,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个月,近2个月体重下降5 kg。患者1年前于外院确诊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后于我院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I期放疗后出院。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超声(图1A、B)提示:考虑右肾占位。超声造影(图1C、D)提示:右肾占位,考虑乏血供癌。肾脏增强CT(图1E)提示:右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细胞癌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为右肾肿瘤,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右肾肿瘤,符合结外鼻型NK/T 细胞淋巴瘤( extranodal nas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病理镜下见肿瘤组织内血管数量较少,主要为分布不均匀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免疫组化:CD3(+),CD56(+),GrB(+),EBER(+),TIA-1(+),Ki-67(70%+),CD30(+),P53(80%+),CD8(-),CD4(-)。
图1 男,44岁,ENKTCL右肾转移。二维超声示右肾上极实质内见大小约4.2 cm×3.6 cm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箭,A);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等回声团块内见点状血流信号(箭,B);超声造影灌注相(30 s)示:病灶晚于肾皮质增强,增强程度低于周围肾皮质,呈不均匀低增强,表现为慢进、不均匀低增强造影模式,可见假包膜(箭,C);超声造影消退相(60 s)示:病灶早于肾皮质廓清,呈快退、不均匀低增强造影模式,可见假包膜(箭,D);肾脏增强CT示:右肾上极见大小约4.0 cm×4.6 cm×5.4 cm类圆形等密度影(箭头),边界尚清,皮质期病灶呈轻度强化,其内可见增强血管影走行(箭),髓质期、排泄期进一步强化,病灶内可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影(E);RK:右肾
ENKTCL是一种来源于NK细胞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少数来源于T细胞[1]。本病罕见,约占恶性淋巴瘤的5.3%~16.0%[2],通常原发于上呼吸道,以鼻腔最常见,较少侵犯其他部位[3]。早期治疗以放疗为主[4],约70%的患者可在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在缓解后1年内再次复发或转移至肝、肺、胰腺等器官[5],发生肾脏转移鲜有报道。
超声造影是临床评估肾脏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本例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快退,不均匀低增强,与Trenker等[6]报道的8例在实质期增强模式一致;其中部分病例在动脉期与本病例表现一致,呈不均匀低增强,而部分病例在动脉期表现为不均匀等增强,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瘤体内间质成分的多少及密实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动脉期出现不同的增强模式。本病例造影后病灶周围出现假包膜征象,是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使周围肾组织受压坏死随后纤维化,假包膜是肾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7],故其出现为鉴别本例肾内病灶为恶性病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ENKTCL发生肾脏转移罕见,超声医师需与常见肾脏占位性病变相鉴别,避免漏诊或误诊导致延误诊疗,①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以高回声为主,超声造影常表现为慢进慢退、低或高增强模式,无假包膜征象[8]。②肾透明细胞癌:常规超声以高或等回声为主,超声造影常表现为快进快退、高增强模式。本例为个案,其超声表现仍需更多病例资料积累。
常规超声可早期发现ENKTCL转移至肾脏,超声造影则可进一步评估肿瘤的良恶性,两者联合可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辅助临床医师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总之,当常规超声发现肾脏占位,且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快退、不均匀低增强、存在假包膜征象时,应结合患者病史,考虑可能为ENKTCL发生肾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