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023-12-13 03:50高秋美韩加坤任丽华董秋颖米真如刘洪冲孟庆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导度蒸腾速率气孔

高秋美,韩加坤,任丽华,董秋颖,米真如,刘洪冲,孟庆峰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31)

济菊又称嘉菊,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1-2],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头状花序既可入药又可制成茶饮,是一种传统的大宗药食同源中药材。据考证济菊是清代时期从安徽亳州引进,嘉祥南部独特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合该菊花生长,花朵异常洁白,在临床应用上与安徽亳州所产白菊不分上下,通过大运河销往全国各地,形成济宁特有的传统道地药材,曾是我国五大药菊之一[3-4]。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的落后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济菊种植面积骤减,种质资源流失严重,逐渐成为濒危稀缺药用菊花品种,其药材影响力逐渐消失殆尽,目前处于抢救性保种状态。当前对于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等药用菊花在栽培技术、种质资源、花期的调控及生理生化变化、抗性生理等方面多有研究[5],但是对于济菊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济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寻济菊适宜的栽培密度[6],为济菊栽培模式的建立和推广提供重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地点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草药试验基地,土壤为中壤土,靠近水源,四周有排水沟渠,便于排灌,阳光充足,适宜栽培种植菊花。

试验材料为济菊一年生扦插苗,5月下旬按照试验设计移栽至提前整好的试验地,定植后各处理采用一致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常规管理。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5个密度处理,编号分别为M1、M2、M3、M4、M5,分别代表每667 m2800、1 000、1 200、1 500、2 00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5个小区。

1.3 指标测定

1.3.1 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

10月下旬,对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济菊作为样本,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对其株高、地径、冠幅进行测量,记录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蕾数,用电子天平称取百粒花蕾鲜重,用于计算单株产量,根据种植密度计算出667 m2产量,计算出的单株产量和667 m2产量均为鲜重,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2 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的测定,采用3051 D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10:00—12:00进行。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株植株生长健壮且长势差异不大的济菊作为样本,每株在距离顶部1/3处的地方,选取3片长势一致的叶片进行标记测定,并由仪器自动记录数据。

利用手持式叶绿素仪测定济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SPAD值,测定时每个处理选取3个长势一致的植株,每株在距离顶部1/3处选择3片叶进行测定,选择叶片时应注意选取充分舒展的叶片,测定时应避开叶脉。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测试数据采用DPS 7.55软件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分析、整理、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种植密度对济菊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上升趋势,其中最高的是M5,比M1高出21.67%,M2与M3差异不显著。地径、冠幅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M1与M2地径差异不大,M5地径最小,比M1降低了20.80%,M1冠幅最大为87.8 cm,M5冠幅最小,比M1下降了24.72%。种植密度对一级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对二级分枝数的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二级分枝数逐渐下降,M1、M2之间差异不显著,M5二级分枝数比M1下降了27.49%。种植密度对单株花蕾数影响显著,与M1相比,M2~M5处理单株花蕾数分别下降了4.35%、13.59%、27.92%、38.34%,降幅逐步加大,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花蕾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M5。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产量的影响

如图1所示,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与M1相比,M2~M5处理单株产量分别下降了8.69%、24.07%、43.45%和59.35%,降幅逐步加大,其中M5单株产量最小,为384.42 g。667 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态势,667 m2产量最大为M2处理863.5 kg,M2与M3差异不显著,与M1相比,M2~M5处理667 m2产量分别增加了14.14%、13.90%、6.04%、1.62%,涨幅逐步缩小。整体来看M2、M3 667 m2产量较其他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图2~4同。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1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由图2可知,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逐渐递减趋势[7],M1光合速率最大,为24.59 μmol·m-2·s-1,M2与M3之间降幅最大,为31.72%,M5光合速率最小。在种植密度增加的情况下,蒸腾速率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其中M2蒸腾速率最大,为4.57 mmol·m-2·s-1,M4较M3有小幅提升,M5与M4之间蒸腾速率降幅最大,下降了41.07%,M5蒸腾速率最小。

图2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2.3.2 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2浓度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气孔导度呈先缓后急的下降趋势,M1气孔导度最大为0.18 mol·m-2·s-1,M1与M2差异不显著,M2与M3之间气孔导度降幅最大为36.36%,M3与M4差异不显著,与M4相比M5气孔导度下降了22.73%。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细胞间 CO2浓度先升后降,其中M4细胞间 CO2浓度最大为249.58 μL·L-1,比M1上升了54.92%,M2与M5差异不显著,M5较M4细胞间 CO2浓度下降了20.04%,M1细胞间 CO2浓度最小。

图3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叶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2.3.3 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

由图4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水分利用率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其中M1水分利用率最大为8.22 mg·g-1,M1与M2之间的水分利用率下降幅度最大为41.97%,M4水分利用率最小,与M4相比M5提升了13.89%。叶绿素含量(SPAD)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M1的SPAD值最大为57.6,M5的SPAD值最小,与M1相比M5下降了19.06%。

图4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菊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研究共设置了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济菊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叶片部分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能从气孔及时排出,细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光合作用减弱[8],营养物质转化及输送效率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造成植株长势弱,单株减产,单株单产不高的现象。种植密度太小,济菊单株光合作用强,植株长势健壮,单株丰产率高,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造成了环境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是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协调发展的结果[9]。综合济菊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产量等多方面因素,兼顾个体和群体利益,本试验初步得出每667 m21 000~1 200株是适宜济菊栽培的种植密度。

光合参数是一组反映植物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积累的体现,叶绿素是植物光合色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植物衰老状况和光合作用生理状况,反映了植物将光能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能力的大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受种植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10]。种植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种植作物的数量,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单位面积作物数量变化时,势必会出现相邻个体间的互相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在生理特性、农艺性状、生物量、有效成分含量[11-12]等特性的变化上。研究资料显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提高植株有效利用通风、光照、营养物质和土地等资源,促进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衡协调发展,使植物生长健壮、抗性强,从而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3]。

猜你喜欢
导度蒸腾速率气孔
耦合叶肉导度的陆面过程模型最大叶肉导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玉米叶气孔特征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及其与叶气体交换的关系
土壤水分状况对猕猴桃叶片蒸腾速率影响研究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大气蒸腾导度模拟及环境因子响应
考虑植被类型的冠层气孔导度模型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冠层导度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黄土丘陵区山杏人工林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某灰铸铁汽油机缸体电机面气孔的解决探讨
KD490: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重型车用气缸盖湿型砂铸造气孔缺陷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