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亚红(1981~),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本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范本,助力教师更好地实现为学生减负、让课堂提质的目标,能够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出发,变革数学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9-0093-04
“双減”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基于此,文章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围绕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作业需求展开详细探究。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梳理
第一,作业形式单一。部分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创新,内容大多是对教材中内容的重复练习,题目设置也比较简单,这样的作业并不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及知识巩固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久而久之,枯燥、形式单一的作业只会让学生逐渐减弱对数学的兴趣。在“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需要主动转变传统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作业观,自觉提高作业设计能力,使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第二,作业功能单一。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作业的功能认识并不深刻,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层面,这种落后的理念制约着作业价值的发挥,使得学生经常重复性地做一些同类型的作业,虽然部分教师也学习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但教师自身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业设计理念落后,并没有真正在作业变革上作出新的改变,导致数学作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仅仅是生硬地填充到学生头脑中,缺少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迁移和运用。
第三,“双减”政策理解不深刻。调查发现,虽然小学数学教师统一对“双减”政策的内容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的深度还不够,教师课下自己没有再进行过深入的解读分析,很多时候都在闭门造车,即便有不理解的地方,有些教师也不愿意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或者通过网络教研渠道提出自己疑问,主动积极地与专家交流,导致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作业设计不符合“双减”的要求,如设计的作业内容较为随意,没有设计明确的作业目标。或者虽然设置了目标,但是比较模糊,忽视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的情感态度,忽视实践操作类作业等。总之,教师对“双减”政策缺乏足够的重视,不知道该如何去落实,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
第四,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设计一些弹性化、分层化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主动完成,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在作业设计上考虑到层次性,导致部分学生做作业时遇到难题直接放弃,习惯了等着教师上课讲解,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第五,缺少对学生作业的及时有效评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要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要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但从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仅仅以判断对错为标准,鲜少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也缺少对作业设计的反思,使得学生也没有养成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很多题目经常反复出错。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样地,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作业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的身份就是当好学生的辅导者和支持者,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一些点拨和指导,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从具体到形象的过渡阶段,单靠自己的思考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方程的时候,在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去设计作业。如A和B两地相隔50千米,小王驾车从A地于10点出发,12点到达B点,求小王的车速是多少千米/小时?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的完成积极性会更高,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以致用。
第二,分层性原则。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至少八种智能,这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来设计合适的作业,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用以巩固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的作业;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基础题中适当加入几道变式题;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一来,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第三,多样性原则。“双减”政策要求作业要避免单调重复、固定和枯燥。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内容、形式重复的作业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难以发挥出作业的价值。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题目,从而使其思路打开。
第四,创造性原则。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无法让思维得到发散和创新。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作业设计应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做作业提升思维能力,并大胆地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巧妙融数学文化于作业设计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知识及其之外的文化,如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之美、数学发展史等。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数学作业的育人目标。
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笔者为学生呈现了设计性作业,要求学生在A4纸上对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拼组,拼成一个新图形或者一幅画。学生用这个图形进行作画,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美感,同时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自己在课下拼组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加深对不同类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每位学生拼出来的图形都各有特点,创造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然后由家长负责监督并对学生的作业拼组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拼组作品进行集中评价。
同样以本单元为例,笔者还给学生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即要求学生亲手或与家长合作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尝试设计一个建筑物。然后由学生共同投票选出受欢迎的作品,教师作总结性点评。之后要求获胜的学生自己撰写关于设计该建筑物作品的研究性报告,包括建筑物中的图形分析、图形特征以及使用这些图形的原因,还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过程,最终的研究结论等,并在课堂上,向大家解释设计的建筑物中涉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和四边形概念、性质的认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和应用能力。在本次作业中,笔者巧妙地讲将数学文化融入建筑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充分运用身边的多个三角形和四边形材料,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引发部分学生思考自身今后的職业规划,在未来能为祖国的建筑事业作出贡献。
(二)促使学生互动的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样,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可以考虑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具有难度的作业,改变以往学生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的枯燥感,感受合作做作业的乐趣。这里的合作范围也更大,不仅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是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的合作。
比如,在设计“扇形概念与面积”这一课的课堂作业时,为了了解和检验学生对扇形的概念是否真正地理解以及是否能熟练计算扇形面积,笔者设计了四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要求他们都在2分钟内作答出来。之后各组依次传递问题,轮流作答,直到每个小组都回答完四个问题。课堂作业内容如下:
1. 同一个圆内,扇环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何规律?
2. 请说出扇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异同点?
3. 请你们给下一组同学画一个扇形,让他们判断是不是扇形?
4. 不同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由于是课堂作业,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主动思考,笔者采取了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然后让他们自由推选出小组长并确定组名。然后由每个小组长到讲台上找教师领取其中一个问题任务,要求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答案,并将该问题快速交给下一组的组,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统一对四个小组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本次课堂作业,由于是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作答,每个问题小组都有机会作答,而不是每个小组只答一道题,这样一来,后面作答的小组就能对上一个小组作答的内容进行补充,还能参与扇形的设计,对其面积的计算公式也会更加熟练。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加深对扇形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交流协作能力。
(三)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设计层次化的作业,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并分析学情,设置难易并存的作业,体现出作业的梯度,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同数学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进行适当的拓展,产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分层练习。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作业。对部分数学学困生的来说,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不强制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做拓展类作业,鼓励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稍微减少基础性题目的完成数量,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
例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点,在设计相关作业时,根据学情设计层次化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1. 寻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并积极分享给家长和同学。
2. 我理解的平行与垂直。尝试整理所学“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3. 我会画: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线,研究他们隐藏的秘密、价值。
上述三类作业难度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弹性化和个性化,同时还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增强了层次作业的趣味性,让每位学生都有了选择性,切实贯彻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链接生活设计应用型作业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服务于生活。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但鲜有在作业设计上向生活靠近,而是为了作业而让学生做作业,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做作业的乐趣和作业本身的价值。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科作业同样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要让学生能够被认识到生活中原来有大量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有助于学生实现“在做中学”。为此,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设计应用性较强的数学作业。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教师可以主动挖掘一些时事新闻素材来作为作业的情境,如可以借助“中国高铁提速”这一真实消息为学生设计应用型作业。这样一来,借此契机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同时融入一些关于乘坐高铁的真实案例,通过对比交通方式的不同,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速度,发挥“小作业·大社会”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深度。
(五)设计跨学科作业发散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跨学科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各学科知识灵活运用迁移的能力,切实打破以往学科作业界限分明的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记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身边的小数”为主题的数学日记这一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几天内遇到的所有关于小数的事情都写到日记中。如此一来,巧妙地将数学和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了跨学科作业,既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學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又如,学完“圆的认识”一课后,笔者将美术课程和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为学生呈现一个有颜色的数学作业。作业内容如下:以“圆”为主要构图元素,充分利用圆规、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这个“圆”变得丰富饱满起来。上述作业的设计是笔者基于学情,以认识圆、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为例,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初步感知圆的魅力,体验圆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各种美。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也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次跨学科作业中,笔者将美术与数学学科的结合,除了让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美术学科知识的联系,不再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的,而是在亲自动手绘图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结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纷纷围绕“减负提质增效”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如何在作业减量的同时增质,是众多一线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入解读和学习“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为学生设计出更加“走心”、人性化的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达,丁明云,董倩倩,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特点、过程与案例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1):69-74.
[2]丁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2):178-182.
[3]蔡燕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2(15):101-103.
[4]朱丹红.“双减”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39-42.
[5]秦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J].读写算,2022(8):195-197.
[6]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