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骨科, 北京, 1007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由于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加强患者术后护理,预防复发、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总结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0 岁,汉族,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30 年余,加重1 月入院。患者3 年前因长期搬运重物出现腰痛,多在劳累后出现,休息、按摩后可减轻。3 天前活动后,患者出现腰痛,伴右髋关节疼痛、右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现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于2023年1月7日9时由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入科。患者刻下症为腰痛,伴右髋关节疼痛、右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久立、久坐后腰痛明显。纳眠欠佳,小便调,大便2~3日1次,质可,舌暗红,苔白腻,脉弦。中医诊断:腰痹(湿热痹阻型),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2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1/63 mm Hg,身高:163 cm 体质量:55 Kg,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1 月7 日行腰椎核磁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4-5,腰5-骶1 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痛(+),引出下肢放射痛。专科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左大腿前侧皮肤感觉减退,双跟腱反射减弱,双膝腱反射减弱,双髌踝阵挛;腰椎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
患者于2023 年1 月9 日行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负压引流置管术。
患者入院后表现为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患者Barthel评分60分。入院后给予患者卧床休息,睡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轴线翻身,忌腰部用力,避免提取重物及进行体力活动。
中医饮食干预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与药物配合,借食助药力,增加疗效。术前将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各9 g及白术、太子参、炒白扁豆各3 g 研磨为细粉末,用水冲制糊状,嘱患者分3 次服用;术后在上述食疗基础上增加焦三仙、炒鸡内金各6g 水煎服,3 次/d,1 剂/d,治疗共7 d[2]。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肉中药在补脾阴的同时可补脾阳,平衡脾脏阴阳;茯苓祛湿健脾,调理脾脏;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太子参、芡实促进伤口修复。上述药物打成糊后与黑米食用,可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骨科术后患者。焦三仙联合鸡内金可化瘀消积,促进脾胃功能恢复[3]。
患者SAS 评分58 分,存在焦虑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其情绪平和、神气清净。同时可采用移情易性疗法[4],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恰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临床可结合中医理念,运用五音疗法[5],“角为肝之音,调而直也,叫呼也,过怒伤肝,可用角音悲凉使之哀伤,以治过怒”。角调式音乐属木,其性条达,具有柔和舒畅的特点,可调节肝胆的疏泄功能,促进人体气机的升发、条畅,每晚睡前指导患者听角调音乐20~30 min。同时给予患者中药代茶饮:三花茶(莲花5 g,金银花5 g,白菊花5 g)+蜂蜜适量,以助行气和血、疏肝解郁、和胃化痰。干预后SAS评分将至40分。
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体位训练,术前3 d开始练习俯卧位,以利手术时需要。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放于头部两侧舒适位置,练习1~2 次/d,1~2 h/次,注意呼吸调控,尽量使全身放松。术前3 d应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术前排便训练能够有效避免用术后长时间卧床,患者无法适应床上大小便的现象。
患者入院后VAS评分为6分,属于中度疼痛。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疼痛作出综合性评估,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多选用阿片类止痛药物,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应用非甾体类等药物[6]。该例患者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镇痛药物的指定标准的用量不明确,因此临床上最佳的用量以患者身体疼痛感得到很好的缓解,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度。
冰敷疗法等物理阵痛也是临床常用缓解疼痛的方法,在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对患者伤口部位进行冰敷,效果显著[7]。除此之外,皮内针等中医技术联合治疗能增强止痛效果,取患者患侧肢体,避开手术切口区域,取阳陵泉、解溪、昆仑、金门4个穴位,于穴位常规消毒后行皮内针置入,每2 天更换皮内针,6 d 为1 个疗程。一方面皮内针浅刺皮部相应穴位,调动人体体表卫气,激活人体正气,进一步调节脏腑气血;另一方面通过留置皮内针,产生累积效应,让皮内针对治疗疾病持续发挥作用。皮内针还可通过刺激相应皮肤区域穴位,激发并调节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气血的表里联系,激活体表卫气固表以抗御外邪,从而治疗疾病。皮内针还可以疏通十二皮部阻滞之气,调畅气血运行,平衡阴阳,逐渐恢复各脏腑功能活动[8]。
该例患者采用个性化疼痛护理,VAS 评分由干预前的6分降至2分,提示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疼痛,还能够使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心理方面的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管理:患者进行严格的卧床休养,术后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抗感染、抗凝血等药物治疗。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将患者双侧下肢垫高,并在确保患者手术创口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双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离床活动,同时对患者腓肠肌进行按摩,挤压2 s 后,放松2~3 s,反复挤压5 min,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9]。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穿弹力袜以预防血栓,首先测量患者的大腿围与小腿围,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大小的一级压力(20~30 mm Hg)梯度的弹力袜。穿戴前弹力袜向外翻,用双手拇指将弹力袜内侧撑开,并用其余四指抓牢;帮助患者缓慢穿好弹力袜,调整合适位置,避免扭曲、出现褶皱等,尽量使弹力袜展平,拉抻力度要均匀,患者下床时需将其脱下[10]。弹力袜可以对患者下肢施加一定压力,且该压力自脚踝开始向上呈递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血流滞缓状态,使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浅静脉血液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11]。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实施功能锻炼,①踝泵训练:术后第1 天可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训练,将踝关节进行背伸和背屈动作,各动作保持5~10 s,左右脚交替完成为1 次,20 次/组,3~4 组/d。②直腿抬高运动:指导患者将腿伸直抬高至30°,并保持15 s,左右腿交替完成为1 次,维持时间和角度可逐步增加至患者耐受程度,10 次/组,2~3 组/d[12]。经过手术与术后的功能锻炼,术后第五天再次评估患者的Barthel评分提升至75分。
基于“互联网+”,利用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健康知识,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鼓励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缓解焦虑、抑郁水平。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居家情况,并给予患者鼓励与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出院宣教,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早期恢复的关键。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适宜的护理方法不仅有利于患者锻炼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能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本个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更加全面、系统,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在达到预期护理目标同时,患者的就诊体验也得到优化。综上所述,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文选取病例具有临床意义,护理措施具体、可行,体现个性化,护理效果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