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

2018-09-18 09:40陈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皮内针

陈苗

【摘 要】 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各类慢性疾病的治疗,对各种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尤为适宜。文章从皮部相关理论出发,对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基础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 皮部理论;皮内针;浅刺法

【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006-02

古代虽没有皮内针的明确提法,但有关皮内针这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早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的刺法;而《灵枢·官针》篇所记载的“十二刺”记载有“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则是可追溯到的有关于“浮刺”的较早文献记录[1]。而后,人们把浮刺与久留针相结合,加之于针具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逐步发展成为今日形式多样的皮内针法。皮内针疗法是指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也常被称之为埋针疗法[2]。文章从皮部理论、皮下浅刺法对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的基础进行探讨。

1 皮部理论与皮下浅刺法

《内经》将人体层次划分为皮、肉、筋、骨四层,其中皮部位于人体的最浅层,是人体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强调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全力阻止疾病向里传变,否则“不与而生大病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善治者治皮毛”,在人体皮部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皮部的生理作用,实际是基于分散在全身皮部的卫气。《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云:“卫者……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充分的表明了卫气行于皮部之中,具有屏障与护卫功能。浅刺针法主要作用部位就在于皮部,皮部乃是卫气循行和留存的部位,卫气则通过标本根结、气街构成了与机体的全方位的联系,发挥其抵御外邪、防护机体的作用[3]。皮内针疗法作为浅刺针法中的重要代表,其理论根基就在于激发人体表层之卫气的“卫护周身”功效,从而抗御病邪,防病治病。

关于浅刺法,相关记载主要集中在《灵枢官针》中。《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九刺(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渴刺、毛刺、巨刺、碎刺)、十二刺(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五刺(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多种具体刺法。在这些刺法中,毛刺、扬刺、直针刺、半刺、浮刺和分刺均属于皮部浅刺法[4]。“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主要治疗病邪居表而有“浮擦”;“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扬刺体现了“因其轻而扬之”的治则,常被运用于治疗寒气在表而引起的局限性疾病,“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强调扬刺法操作时浅刺入皮即可,而不刺入肌肉,主要治疗寒气较浅的疾患;“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也是一种作用在皮的浅刺法,相对于毛刺较深,其操作要点在于浅入针,急速出针,“刺皮无伤肉”;“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以上几种刺法均可视为皮内针在古代的运用,其治疗作用都是通过浅刺激于皮部而得以发挥的,也表明皮内针疗法的理论根基是皮部理论。

2 与皮部相关的针具

在古代针具的九针中,可以作用于皮部的就有镵针、鍉针、锋针、毫针四种。其中镵针只作用于皮部,可以浅刺,也可以刺血;錫针可用来按摩;锋针用来刺络;毫针用来浅刺皮部。《灵枢·官针》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说明镵针是治疗邪在皮肤及表浅络脉的针具。此外,对镵针形态作用有如下描述:“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头大,是为了确保针刺不会过深;末锐则是使针尖尖锐,易于刺入人体[5]。新中国成立后,以皮内针为代表的创新型浅刺工具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承淡安[6]受日本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启发仿制了皮内针,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使用更为方便的揿针等。目前常见的皮内针主要包括麦粒型和图钉型两类。虽皮内针的针具种类得以不断丰富,但其设计原理仍类似古代九针中的镵针,不论是麦粒型、图钉型等传统皮内针,还是改良型的揿针等,其外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头大末锐”的形态特点。这也表明虽然皮内针针具外形不一,但都是在《黄帝内经》 浮刺、半刺、毛刺理论指导下的针具发展[7]。此外,杨文芸[8]在平刺基础上,用针灸长针进针到皮下深浅筋膜之间,在筋肉线面针刺,认为其属于皮内针疗法。尚荣等[9]将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磁场作用所制作的磁性皮内针用于防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3 皮内针临床应用的发展

目前皮内针疗法常用于留针时间较长的慢性顽固性疾病或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高寅秋等[10]认为皮内针疗法治疗肌肉骨骼关节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如骨关节炎等)及神经性疼痛等疾病疗效明显。潘丽佳等[11]参照现代针灸临床病谱,通过对290篇文献、166个病种的研究,认为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广泛,特别是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视、痤疮、扁平疣、失眠、痛经、遗尿、呃逆、哮喘、面肌痉挛、偏头痛、胆石症、便秘、减肥有明显治疗优势。

皮内针疗法历史悠久,具有着简、便、效、廉的特点,较之其他操作复杂、专业性要求强的治疗手段而具有独特优势,应加强对其临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使其的到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霞.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丁习益.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414-416.

[3]胡天烨,马睿杰,方剑乔.浅刺与卫气探述[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5):372-373.

[4]冉维正.《内经》皮部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5]黄苔铮.揿针埋针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6]王占魁,周丹,小仓浩敬,等.试论浅刺发展史[J].江苏中医药,2014,46(2):72-74.

[7]刘炜宏,郝洋.针灸治疗技术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医杂志,2014,55(2):91-94.

[8]杨文芸.皮内针的临床应用(附100例疗效观察)[J].铁道医学,1991,01:49-50.

[9]尚荣,徐芬,韦桂晔.磁性皮内针内关穴防治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J].中医研究,2001,14(4):62.

[10]高寅秋,李辛潔,贾擎,等.皮内针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7,36(4):373-375.

[11]潘丽佳,陈燕荔,周丹,等.皮内针疗法及其应用[J].河南中医,2015,35(4):888-890.

(收稿日期:2018-03-06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皮内针
皮内针研究热点及趋势:文献计量学及知识图谱分析
皮内针联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皮内针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
艾灸结合皮内针止崩漏治验体会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