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华
【摘 要】崩漏,既为妇科常见病,亦为疑难病,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快速止血尤为重要,笔者运用艾灸结合皮内针能够快速止血,3年期间治疗10余例,疗效肯定。
【关键词】艾灸;隐白穴;皮内针;止血要穴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对应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本病由于经期紊乱及经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为此,临床中如何快速止血显得尤为重要,近3年运用艾灸结合皮内针为近10余例崩漏患者快速止血,效果满意。现通过典型案例,简要分享个人体会。
一、病例分享:
患者,亢某,女,46岁,初诊日期:2017.9.6。近半年月经紊乱、经期时前时后、量时多时少、色黯时夹有血块、经前两胁、两乳头胀痛不敢碰,此次月经行经2月余,淋漓不尽,伴心烦起急、口干、舌黯,舌体胖大,舌底脉络瘀滞、苔薄黄、脉弦细。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我市某医院妇科诊断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官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肝木克脾土、气滞血瘀。治宜疏肝健脾理气、调血祛瘀。兼以清热凉血。处方:艾灸隐白穴。皮内针选穴:耳穴:膈、脾、肾上腺、脑垂体、肝、脾、子宫、盆腔。艾灸,每日1次,皮内针每24小时更换1次,治疗3次后经血即止,后续按照治疗崩漏的塞流、澄源、复旧治崩大法继续调理。
二、个人体会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崩漏属月经病范围。《景岳全书·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云: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因虚损、血热、瘀血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经血非时而下。[1]早在《内经》中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其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莫定了理论基础。《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历代医家对崩漏的病因病机以及辦证论治的研究各有侧重,是后世研究崩漏的重要参考。如明代方约之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治崩大法,至今为临床治崩所遵循[2]。崩漏对应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激素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采用辨证分期治疗,疗效好,副作用较少。
艾灸疗法古已有之,历代医家对灸法都很重视,有独到见解。有的认为艾灸能通治百病,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有的认为只适宜阴盛阳虚的寒证,不能用于热证,有的认为也可以用于实热证中。艾灸疗法具有升提中气,固崩止漏的作用,所以笔者在治疗崩漏中运用艾灸隐白穴。隐白[3],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泄……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小儿客忤,慢惊风。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井穴,井穴为五腧穴之一,多位于手足之端,比喻为水之源头,脾脏司统血,所以艾灸隐白穴可以从血之源头进行塞流,起到止崩的目的。
皮内针疗法源自于《灵枢·官针》中所记载的“十二刺”的“浮刺”,将特制的针具埋藏固定于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针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疗法,选用处方用穴不一,有与毫针配合使用,用于体穴,有单独用于耳穴。皮内针不仅具有普通毫针的针刺作用,还具有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4]。所选穴位为耳穴中膈、脾、肾上腺、脑垂体等止血要穴,再加上相应部位子宫、盆腔,直达病所。笔者近3年临床中发现崩漏患者在腰骶部或腹部多有疼痛坠胀感,故艾灸治疗选穴时除选用传统中的隐白穴外再加上阿是穴。实践中患者的崩漏经血不止多数于3次左右即止。
由于此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起效快的优势,且疗效肯定,适合临床推广,顾分享給各位同仁。
参考文献:
王茜,段晓玲,宋丹等. 谢萍论治崩漏经验[J].河南中医,2019,39卷(7):1031-1033.
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5.
(明)杨继洲著;夏魁周校注.针灸大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56.
陈燕荔,潘丽佳,周丹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皮内针疗法处方用穴规律初探[J].河南中医,2016,36卷(11):20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