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3-12-12 13:32翁晓兰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翁晓兰

摘  要:当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教育热点,课程改革倡导从传统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握课程改革热点,以智慧课堂为基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展开研究。文章以创设实践活动空间、组织实践活动项目、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为切入点,具体论述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实践活动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正在从传统课堂走向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 +”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师生智慧地进行“教”与“学”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以生为本,重在让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尽管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却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一、理论概述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以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兴趣、动机、已有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组织形式、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在此课程中,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建构道德与法治认知,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以智慧课堂为依托,以“学”为中心,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组织实践活动,如创设实践活动空间、组织实践活动项目、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活动,“智慧”地成长。

2. 智慧课堂的现实价值

所有课程的性质都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整合具有以下现实价值。

(1)智慧课堂助力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学习相关知识。随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尤其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学生可以迁移已有认知,重组、运用相关知识,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水平。另外,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智慧课堂的助力下,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增强知识认知和运用效果,促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

(2)智慧课堂助力学生解决活动问题。

在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使实践活动质量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在智慧课堂的助力下,实践活动的形式、类型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体验实践活动,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智慧课堂是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助力,可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同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和实践活动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二、实践措施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流程为:创设实践活动空间、组织实践活动项目、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可以依据此流程开展实践活动。

1. 创设实践活动空间

实践活动空间是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支撑。智慧课堂下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空间以网络平台为主,支持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多元联结;支持资源共享、共建、共用。在“智慧”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智慧”实践机会。

例如,在体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实践问题。面对问题,学生登录网络平台,使用浏览器进行搜索,获取相关信息,厘清问题的成因,由此受到启迪,迁移道德与法治认知,总结解决方法,切实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另外,为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学生搭建在线平台,与教师、同学或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分析问题成因,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元化智慧课堂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导学和资源体系、智慧教室系统等,建构学科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进入“智慧”环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2. 组织实践活动项目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项目范式为:以学生为本,以恰当的主题为统领,以“课内 + 课外”活动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活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将教材中习得的本领运用于生活中,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共享。选择主题、课内外活动是此范式的重点,也是实践此范式的切入点。

(1)紧扣生活,确定主题。

主题是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指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具有生活性,强调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紧扣生活实际,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确定主题,为学生指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方向。

例如,統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这节课重在介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生在体验生活时,借助多种方式,如亲身实践、看新闻、听广播等,了解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实践活动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主题的指引下,教师以课内和课外为抓手,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迁移认知,解决问题。

(2)课内课外,实践体验。

课内和课外是实施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教师可以依据主题和具体内容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① 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立足点的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活动,可以习得知识。同时,在体验实践活动时,学生可以通过灵活操作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例如,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围绕此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的视频。此视频展现了生活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生走进具体场景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迁移生活经验,感知环境问题,建构个性认知。有的学生借助平板电脑主动发言:“当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基于此,教师引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话题,与学生一起探究与之相关的问题、原因及做法。随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展示伦敦“杀人雾事件”的文字材料。结合材料内容,教师布置任务:联系自己生活想一想伦敦“杀人雾事件”,与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看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先自主阅读文字材料,了解伦敦“杀人雾事件”,获取关键信息,就此进行思考,建立个性认知。有的学生关注伦敦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随后,学生在线建立小组,共享个性认知。个性认知催生了思维火花。在思维火花的作用下,部分小组登录搜索网站,以“伦敦‘杀人雾事件”为关键词,搜集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认真阅读,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深入讨论。有组员提到:“伦敦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大搞工业生产,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危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伦敦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谋求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达成共识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在展示时,学生代表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代表的踊跃表达,为其他学生丰富了认知。教师依据学生代表的展示情况进行总结,如“人类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在开发自然资源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后,教师按照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内容。

在智慧课堂的助力下,学生体验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由此习得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② 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学生回归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习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为体验课外实践做好了准备。在实施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依据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情况,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迁移认知,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习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课内实践中,学生体验多样活动,建构了良好的认知,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基于此,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智学网上发布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1:调查所在地区近三年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任务2:调查、分析环境问题对社会建设的影响。

任务3:调查、了解本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整理有关材料,总结成因。

任务4:调查本校垃圾处理情况,与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认识。

任务5:针对调查到的环境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制订环境保护方案。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社会调研、访谈、上网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有的学生借助互联网调查自己所在地区近三年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整理信息,并在线与小组成员共享搜集到的资料,认真讨论,了解现实情况。

在不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信息,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迁移道德与法治认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自觉保护环境。

3. 展示实践活动成果

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是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评价的有效载体。活动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综观上文,在体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时,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迁移道德与法治认知,解决问题,由此发展能力。活动成果正是学生发展的结果,也是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信息技术是记录学生实践活动成果的“工具”之一。在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运用信息技术记录活动过程,由此进行评价。

例如,在体验实践活动时,学生利用美篇app、微信公众号等建立“微感悟”平台,用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活动感悟,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活动感受,相互评价;运用摄影、摄像定格记录活动过程,将其发送到人人通空间、剪映app等平台,进行“微视频”互享,展示各自的活动情况,相互评价;回顾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仔细梳理,书写“微作文”,并与他人共享,相互评价。在学生相互评价时,教师整理每名学生的活动成果,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同时,教师将“微感悟”“微视频”“微作文”发送至班级钉钉群、微信群、QQ群等平台。在平台上,教师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在教师的赞赏下,学生会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进而自觉体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我。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强有力助力。在智慧课堂的助力下,教师可以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工具”,创设实践活动空间、组织实践活动项目、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让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体验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习得道德与法治知识,强化道德与法治认知,积累生活经验,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鉴于此,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握教育信息化时机,以智慧课堂为基础,紧扣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实践活动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践活动空间,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组织实践活动项目,搭建多种平台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借此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生活中,积极体验各类活动,解决不同的问题,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积累现实生活经验,由此做到学有所得,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2年度课题——智慧课堂赋能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FZDJ2022A14)。

参考文献:

[1]王佳琪. 谈“互联网 +”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必要性[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0).

[2]宋西羽. 打造“四有”课堂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例谈[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7).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