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新增了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成就进行了系统描述。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体现了从以往知识本位的评价观转向素养导向的整体评价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能为教学评价提供可具体参照的尺度和标准,在落实课程评价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把握学业质量内涵,发挥其“标准”的作用,实现素养立意下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学业质量基于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体描述了各个学段学生在该阶段课程学习后所应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平。纵观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发现其呈现出两大特征。
1.整体性。郑国民、李宇明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说:“在描述学生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水平变化时,总是把四个方面的相关要求放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去描述,把相关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与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放在一起,将学生情感态度等的变化作为能力品质的组成部分来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以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作为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学业质量体现了整体性特征。
2.进阶性。学业质量标准按照三类情境,呈现核心素养的整体特征。细化到每一类情境,它们又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呈现了进阶性。以“表达与交流”为例,第一学段要求“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交流对象比较单一,交流内容相对明确;第二学段提出“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交流对象扩大到整个班级,交流内容要根据对话的内容而定;第三学段指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内容因讨论而具有动态变化;第四学段要求“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交流的内容聚焦在某一个问题上,更富有挑战性。纵向来看,学生表达交流的对象、内容不断升级,情境逐步复杂,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在提升,在衔接中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进阶性。
3.关联性。学业质量标准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四种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还表现在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总目标、学段要求、学习任务群的关联,形成了目标、内容、评价之间的逻辑闭环。
1.实现素养可测。核心素养指向人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内隐性特征。因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表现出来。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从三类情境出发,整体描述学生所应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平,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可测、可评提供了重要依据。
2.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语文课标界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围绕核心素养确立了九条课程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了四个学段要求,以素养为纲设置了六大任务群,呈现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3.提供命题依据。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为纸笔测试命题提供了评价依据,有利于教师实施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应合理设计评价工具,采集评价数据,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表现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它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发挥着语文课程评价检查、诊断、激励的功能。阶段性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教学关键节点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业质量开展的评价,可以是纸笔形式,也可以是非纸笔形式。在设计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纸笔测试命题时,要实现两个转变: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立意;由机械孤立答题转向情境型任务解决。具体说来,需要综合考虑命题目标、情境创设、材料运用、问题或任务设计、评分标准的制定。
1.目标确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目标有导引的作用,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体现的是评价的功能。总的来说,命题应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那么,如何确定命题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观下,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提取关键要素,结合学生具体学业表现,形成命题目标。
在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能概括说明性文字的主要内容或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内容或信息的合理性。”从这段表述中,可以提取到的核心素养能力表现的關键要素是“整合信息”和“推断探究”。
以“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为例,结合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可以拟定如下命题目标:能根据要求提取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能根据所提取的关键信息,对某种观点或信息作出合理判断。有了这样具体的目标指引,就能准确设计命题情境、任务、评分标准。
2.情境创设:设计真实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建构并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观,在情境的创设上,要指向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将学生从“做题”引向用语文“做事”,从而评定其素养水平。
语文课标中的学业质量部分提出了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即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情境。简要来说,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文学作品阅读场景,跨学科学习情境指向多学科融合的复杂活动场景。此外,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和上述三种情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存在差异,在命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测评的目的和需要,选择匹配度高的情境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明确了选择哪一类型的情境后,在具体设计时,尤其要体现情境的真实性、具体性。比如,在迎接读书节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即将到来,为此,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读书筹划组计划开展一场“定格画面——我眼中的鲁滨逊”画展,现面向六年级学生征集一组表现被困荒岛的鲁滨逊克服万难最终成功获救的画稿。请你回忆所读过的《鲁滨逊漂流记》,选择你认为最值得定格的画面,填写画展征集单。
这是典型的文学体验情境。情境设计的源头为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情境的素材来自六年级下册课文;活动的内容是开展“定格画面——我眼中的鲁滨逊”画展;活动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活动的任务是征集一组表现被困荒岛的鲁滨逊克服万难的画稿;活动要求是能简述所选取的画面,说明推荐理由,并设计标题。整体来看,体现了情境的真实与具体。
3.材料选用:匹配情境设置支撑任务。如果说情境是语文素养测评的重要载体,那么材料就是支撑情境最重要的基石。命题时,要根据测评的目标和设置的情境选择适切的材料,经过筛选、组合、改编,形成新的语言材料,以此实现对情境的支撑。
语文课标中提出,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以下面这一组材料为例:
【材料1】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独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书法教育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基本书写技能、书法艺术鉴赏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材料2】俗话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说能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的学生大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大多会态度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书法教学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紀耐心的性格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硬笔或软笔的书法训练,让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使学生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严谨的自学意识。
以上两篇材料在主题上指向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具体内容上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链接。依托材料,辅以相关任务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做题转向用语文“做事”。
4.任务设计:指向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情境并结合材料,设计出高质量的评价任务,是获取学生真实学业表现最重要的环节。任务的设计要体现目标性、逻辑性和驱动性。
仍以上面的材料为例,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得到重视的原因。
(2)材料二呈现的是当前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你的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请你结合此类现象,面向身边的同学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3)学校正在开展“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文化宣传活动,号召全校师生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树立时时处处写方方正正汉字的意识。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字数在20字以内。
以上任务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积极的驱动性。第1小题属于文学体验情境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进而分析、概括材料内容,对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查;第2、第3小题是日常生活情境的典型任务,要求学生将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进而总结自己的建议,综合考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三个任务体现了完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5.标准制定:构建分级赋分评价标准。教师在制定阶段性纸笔测试的评价标准时,可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作为重要的参照体系,根据测试的目标、测试内容、测试题型等,分级设计评价标准。例如,针对上述关于书法材料的第二项任务,可以从“理解阐释”的角度设计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制定这一评分标准,教师首先要根据任务考查的方向确定赋分维度,然后根据维度制定评分标准的分值和具体描述。该题评价要点从“仅从数据层面写出发现”到“能从数据和生活实际层面写出发现”,从描述内容“有交叉”到“无交叉”,分级赋分,分值清晰,层次分明。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评体系,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参照,确定清晰的测评目标,创设真实的测评情境,选择适切的语言材料,设计典型的测评任务,并辅以明确的评价指标,形成闭环的测评结构,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