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提升高阶阅读素养的有效路径

2023-12-12 05:51孙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思维

孙艳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些文本材料,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经过优化的信息群的思维过程。

一、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重复参与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学者提出,兴趣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可通过个体在情感体验、价值认知、知识掌握和参与行为四个方面的表现加以区分。其中情感体验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喜爱程度,价值认知指个体对事物功用的认知,知识掌握指个体对事物或信息、技能等的掌握,参与行为指个体对事物的参与投入。笔者认为,情感体验和参与行为,是学生阅读的高层级体现。

1.在比较阅读中加深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标准”)明确指出:“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而不应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反战主题,北京的于松建老师在教学《在柏林》一课时,借助这样的比较阅读来推进教学:“提到战争,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读读课文,再读读你们写在黑板上的关于战争的词语。比较一下,都是写战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对比,深切感受到作者运用小事件、微镜头来表现战争和灾难的独特视角。借助思考,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2.在比较阅读中促进主动参与。语文课标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秉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為了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感受课文的表达智慧,江苏南通姜树华老师在教学《松鼠》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将课文与资料对比阅读,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动物。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体毛多为灰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喜欢吃松子和橡栗等果实。

这段资料选自《辞海》中对松鼠的描述。通过与课文对比,学生一下子发现了《辞海》中介绍的是松鼠的特点,没有情感色彩;而布封笔下的松鼠是鲜活的,是会跑会跳、聪明机敏、讨人喜欢的。在姜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发现:两个文本语言风格不同,是因为读者的不同;对待不同的读者,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发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培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

二、在比较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借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阅读能力可以分为五个层级:检索—理解—运用—评价与鉴赏—质疑与创新。思维品质逐级而上,文本利用程度越来越小。所以,教师要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就要培养学生评价与鉴赏、质疑与创新等一系列高阶阅读能力。

1.在比较阅读中提升评价与鉴赏能力。评价与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文本的含义、内容做出适当的评论以及判断,并能够分辨出文本各自的特点,从而促进对作品的分析和感悟。比较阅读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深刻、敏捷、灵活,让学生在审视和鉴别中真正领略作品艺术境界的无限风光。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在柏林》一文侧面描写、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杭州虞大明老师另辟蹊径,提出问题:

控诉战争罪恶这种主题的作品,你们应该见识过很多,有电影,有诗歌,那为什么这篇360字的小说堪称经典呢?

接着,虞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研究。他推荐给学生进行比较的同主题作品,已经跳出了文本甚至文字的范畴,引入了音乐艺术。在播放的音乐视频中,有一幅幅令人心痛的战争画面,小男孩稚嫩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和他幽怨而又充满希冀的眼神,深深地令人震撼。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战舰、水雷、坦克、大炮等战争的元素,无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艺术是相通的。在小说、歌曲、诗歌的艺术形式变换中,在声音、画面、文字带来的听觉、视觉的冲击下,学生学会了多维度、多层次地去评析、鉴赏作品的内涵,去思考、评价小说《在柏林》的艺术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在柏林》写作特色的理解准确到位,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设置悬念……他们甚至学会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去品读课文的“小说之眼”,探索课文留下的巨大想象空间,他们思维的广度、深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质疑与创新能力。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复杂多样的现代社会,学生必须学会辨别文本中论据的真实性,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选择与阅读目的相关性高的文本,才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并进行批判性、创新性地吸收运用。这就是反思与创新能力,它需要学生通过调动文本之外的知识、观点和态度等内容,与文本内的信息建立联系,是一种高阶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比较。反思的过程是把文本信息和自身的经验或知识进行对比,创新的过程是在文本内容与自身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

在揭示《在柏林》小说结尾之前,虞大明老师提供了四句话,让学生猜测哪一句才是小说真正的结尾。四句话分别是:

(1)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2)车厢里一片寂静,唯有老妇人的“一、二、三”仍在不时响起。

(3)车厢里顿时安静了。不一会儿,老妇人又开始数了:“一、二、三、四。”

(4)让所有可怕的戰争早日停止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的斟酌中感受每句话的优缺点。他们先是排除了口号式的句子(4),因为它与小说语言风格不符;然后排除了句子(3),增加的“四”不符合老妇人神志不清的情况。在句子(1)和句子(2)中,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2),认为它与小说内容相呼应。答案句子(1)揭晓后,虞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的好处,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感悟,让学生从车厢的“静”联想到战争必将使整个世界“死静”,那才是真正“静得可怕”。在把四句话和文本信息、自身经验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阅读策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内容、任务等,自主灵活地选择能够有效习得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体现了阅读者的主观选择与阅读方法的配合。策略的运用取决于学生拥有的关于世界的常识性知识,策略执行过程中就包括了运用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所以,阅读策略本身就属于高阶阅读素养。王荣生教授提炼出八种策略:预测、联结、提问、推断、图像化、确定重点、释疑、综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种阅读策略。本文选取提问、预测、图像化等策略进行研究。

1.在比较阅读中进行提问、预测。提问是人类获取新知的基本手段之一。这种阅读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阅读理解和意义建构的角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预测本来是一种天然的阅读心理,如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虞大明老师的《在柏林》是零起点教学。他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比较、思考。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而火车车轮的声音是很响的,她发出的声音怎么能盖过车轮咔嚓咔嚓的声音呢?

虞老师并没有给出答案,也不急着让学生看下文,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学生因为没有看过课文,所以回答明显不合理。虞老师没有纠正与讲解,而是出示课文第2~3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兴奋的思维状态中,不断地猜测,不断地对比,不断地提升思维品质。提问、预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又是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2.在比较阅读中将思维图像化。图像化,即在阅读过程中,由其“思维之眼”创造出思维导图或多重感官图像,从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文本、语境等建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框架,培养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镇江的丁维洁老师在执教本单元第二课《腊八粥》时,用鱼骨图将文中“等粥”“喝粥”的过程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等粥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却只用一句话写喝粥?通过详略的对比和图像化展示,学生理清了文本结构,把课文内容、写作手法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在比较阅读教学中,学生增强了情感体验和参与意识,培养了阅读兴趣;评价与鉴赏、质疑与创新等高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提问、预测、图像化等阅读策略得到了培养。当然,在比较阅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文本内容精心选择,对比较时机精心安排,对比较话题精心设计,才能提高比较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的高阶阅读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