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安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思考

2023-12-12 01:01师颖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生态

师颖妮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 71006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大都市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类型,它们具备出色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多个国家进行有效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具有极强的全球影响力,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都市。“文明化” 被认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城市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即拥有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文化。西安,全国仅有的三个被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之一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市民的素质涵养是西安城市形象和文化对外传播的名片。西安高校是培养未来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生态道德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1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及必要性

1.1 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通过采用生态道德教育的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反思人类的社会和自然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伦理准则;应当积极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尊重彼此、团结一致,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短期和长远的发展,以此来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在更加宽容的道德观念中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尊重、珍惜和享受。

1.2 中华传统文化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蕴含的智慧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教育既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学习和继承心理与道德教育的融合,这对于提升生态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天和人的关系实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中,人与天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着宇宙的平衡和秩序。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它强调了“天人合一”思想是生活中的一种态度,是对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自己生命的一种体认和把握[1]。

1.3 生态道德教育的文化意义

绿色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是中国新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在全球社会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与活力,而发展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它要求以尊重自然为基础,充满热情地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并且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施绿色发展是促进国家和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而建设生态文明则是我们的目标。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促使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生态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建设 “美丽中国”和西安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大背景下,西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不断增加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强化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途径。

生态道德教育对于维护环境健康至关重要,它既可以作为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评估一个人综合素养、推动国家发展、提升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绿色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建设涵盖140多个国家,中国作为其倡导者和推动者,始终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 “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深入发展和传播绿色发展观念,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致力于与各国一起建设绿色地球,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近年来,西安被国务院授予了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又是国家的科学技术、教育和工业发展核心支柱城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西安共有高校64 所,数量排名全国第六,拥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家“双一流”高校,是我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城市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自身生态道德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好坏[2]。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重要条件,还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有效传播。若学生未能在高校接受充分的生态道德教育,未能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观念,那么当他们踏入职场,可能采用一些不负责任的行动,例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利益。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西安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生态道德教育,构建一个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

2 西安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困境

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还成为传播和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渠道。虽然政府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2.1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缺乏规范性

2.1.1 生态道德教学模式单一

尽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目前在有些高校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没有将它纳入大学生德育培养的整体体系中,导致其育人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的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道德教育的评估措施不完善,缺乏对其效果的监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导致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可能会被一些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由于他们盲目跟随、缺乏自我意识,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当今大学校园里,学生普遍存在着不文明和不环保的行为,比如随地扔垃圾、不关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逐渐被忽视,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生态道德行为越来越不积极,最终导致未能真正形成生态道德观。

在西安高校的生态道德教学中,大多数院校把任务作为唯一的目标,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也停留在表面,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生态道德知识,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缺乏实践性,严重阻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道德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理论灌输转变为以实际行动为基础的培训,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友好、节约资源、尊重他人的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的授课还仅局限传授理论知识,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培养。传统的生态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缺少趣味性,容易使学生厌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也缺乏多媒体和其他现代科技工具的充分运用, 学生很难通过多种感官来体验现代媒体技术带来的丰富内容,如图像、音乐和视频。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正确理解,他们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4]。大学生长期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导致他们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限制他们对生态道德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2.1.2 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了师生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教育特色。它既建立在充足的资源和设施的基础上,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激励师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美丽的校园。人类可以改变环境,而环境又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人类与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依赖、共同发展。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但目前西安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还明显存在不足,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培养生态道德意识,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观念,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水平。

2.2 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匮乏

2.2.1 生态道德教学内容稀缺

当前,尽管许多教材都将自然知识纳入其中,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得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有些学校提供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供学习的教育资源不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近年来,我国生态主题的作品出版量极少,而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持,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2.2.2 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高校能否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教师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理论知识积累对于推动教育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至关重要。

现在,西安高校尚未建立起一支经过专业生态道德教育培训的教师队伍。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拥有全面的生态道德素养,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践技巧及正确的道德准则。而据统计,大多数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授课教师缺乏生态环保知识,缺乏生态道德修养,缺乏生态教育能力,而且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因此许多教育师资队伍仍然停留在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使得该领域的发展遭遇瓶颈,也导致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态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实现深层次的发展。

3 发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提升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规范性

3.1.1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培养大学生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引导建立正确的观念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而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天人合一”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观念,它不仅是生态道德观的基础,更是形成正确行为实践的精神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但仍有许多人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高校应该加强生态道德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尊重和保护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分享美好的未来。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之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在校和离校的实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然环境感受,培养他们的自然道德观念,并使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5]。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并且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保护家园和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不当行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家园,更加珍惜家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知识,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例如:模拟生态环境,亲身去感受和体验在遇到挑战时应做出的正确选择,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并帮助他们树立起环保的道德准则。通过参与生态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环境的认知,培养出健全的环保意识,还可有效地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社会。

3.1.2 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道德教育环境

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它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基本的生态知识,更要求他们将生态道德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6]。校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优质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氛围,必须加强物质文化的投入,采取有效的规划、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创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高校应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美感的生态人文景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文化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具有务实、求新、求变、求异的精神,但却缺少真正的生活磨炼,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形成[7]。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结合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生态道德意识,提升其对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营造一个绿色的未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开展的多种形式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态考察、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参观、旅行、签署环保承诺书,以及发起志愿服务等。在校园里,积极组织一些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例如小品表演、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了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还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和宣传栏,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环保理念融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从而提升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并为实现社会责任和义务做出贡献[8]。

3.2 充分挖掘和拓宽教育资源

3.2.1 重新构建生态道德教学内容

建立一门有效的生态道德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才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9]。

首先,改善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体系,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设置的质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编写专门的生态道德教育教材。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资源匮乏,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高校应该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出针对性的课程,并丰富相关的知识内容。

其次,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加入必要的生态道德教育。优化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性的课程中,例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心理学等。生态道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生态道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讲解法律相关课程的时候,教师列举一些因为缺失生态道德教育观念而误入歧途,违反法律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观念,引以为戒。

3.2.2 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学校课堂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依赖于讲授者的生态道德意识,教师的生态道德修养水平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所以师资是影响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最终形成一支具有生态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骨干教师队伍[10]。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道德教育,高校应该积极招聘和聘请资深的专家学者,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以确保教师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授课技巧。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使之符合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职责,以更好地传播和落实生态道德。同时,高校还要设置教师的奖惩机制,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加入生态道德教育的行列中。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有益的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大学生获得优质的生态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非专业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高校还应该积极鼓励非专业教师深入学习生态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践行生态道德。

3.2.3 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线上线下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开展具有信息化特色、针对性、符合正确价值观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潜力,高校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丰富多彩的生态道德教育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把这个平台变成他们的第二个学习家园。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生态知识竞赛、线上生态演讲比赛、线上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性,潜移默化地将生态道德教育知识传达给学生。为了更好地推广生态道德教育,高校应该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腾讯会议和微博上开设专题讲座,并通过这些渠道进行实际的宣传和交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精心收集、整理、录制,形成一套完善的在线课程,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且能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全面而系统地宣传生态道德教育,极大提升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4 结束语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华美德的有效传承和弘扬。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应该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到首位,努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他们做出更加负责任的选择,为西安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宏伟愿景,高校应该积极投入资源,积极推动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环保素养,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生态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