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摘 要】 在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式学习与创意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以“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综合实践课为例,详细论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聋校高中信息技术创意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过程,并总结创意教学实施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聋校;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式学习;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62
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核心,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1]。问题式学习有3个特点——基于现实生活环境、以生为本、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即注重从现实问题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研讨,并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问题式学习能够实现跨学科的互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创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能力[2]。问题式学习与创意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吸引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采集和分析数据,制订解决方案,合理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并会迁移运用;鼓励借助网络平台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在合作完成作品的同时培养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标准指引下,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听障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听障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将问题式学习与创意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融入各种创新思维元素,精心设计创意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以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中“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综合实践课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师和学生的创意恰当地应用到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聋校高中信息技术创意教学。
一、创意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确定创意教学主题
聋校高中信息技术创意教学以提高听障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一个章节或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整合、重组,形成包含主题、情境、活动、目标、评价等要素的统筹设计。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和主题,并设计不同维度的目标和任务,这些任务同时也是完成主题目标的步骤分解。创意教学主题的选取遵循“以贴近听障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为根本、以听障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点为中心、以已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原则。教师初选数个主题供听障学生选择,经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从备选主题中确定了本课的主题:中国第一所聋校的创始人——安妮塔·汤普森·米尔斯夫人。
(二)整合跨学科内容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关系紧密,存在着学科融合的空间。课程标准要求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跨学科教学设计要体现学习任务的问题导向、学习目标的多重设计、学习要素的整全融合等特征,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的功效[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综合实践课确定以中国第一所聋校的创始人为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听障教育发展史、思想品德、心理学等跨学科内容。教师以主题为问题线索,将主题转化为要解决的问题,明晰学习目标:一方面是掌握与知识、技能有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内化服务于解决问题的跨学科内容,培养听障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创意教学的实施过程
Benjamin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八阶段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过程的循环周期性[4];吴孟灿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提出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5]。笔者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创设了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聋校高中信息技术创意教学模式,以主题为线索,按照“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演绎推理—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的流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见图1)。如果主题问题顺利解决,则将新旧知识应用到新问题解决中;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则重复之前的学习流程,循环反复,直至学生掌握新知并能应用到新问题解决中。
(一)需求分析:以现实为依据呈现问题
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和教学实际,创设听障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米尔斯夫人是中国第一所聋校烟台聋校创始人,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多媒体形式介绍她的生平事迹,凸显她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考虑到听障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教师建议学生采用比较熟悉的PPT来进行多媒体加工和表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整理成多媒体作品向其他学生展示,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奉献社会。
(二)规划设计:以能力为基础制订方案
听障学生思维模式相对固定,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作品整体规划框架作为参照(见下页表1),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改编创新。听障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框架,进行主题分析,尝试架构作品模型,探索和梳理各个问题模块之间的联系,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三)采集加工:以分层为策略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划分不同层次,互相搭配分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共同探讨,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标。教师提供多媒体作品内容设计参考表(见表2),听障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知识自由发挥,分工协作完成子项目,积极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作品集成:以拓展为目的展示成果
听障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各组的多媒体作品,并分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成果展示不仅要呈现最终作品,还要汇报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解释如此设计的思路和理由。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组与组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相互学习、借鉴,将知识内化,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掌握如何迁移应用。有的小组将主题延伸至中国听障教育史的发展,主题范围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有的小组突出展现米尔斯夫人的一生奉献,立志将来要成为像她一样为聋教育作出贡献的人……每个小组表达的思想内涵不同,互相取长补短,各个层次的听障学生在实践中都有所进步。
(五)发布评价:以创新为考量评价分享
教師鼓励听障学生发挥创意,在评价作品时把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见下页表3),引导听障学生自评、互评,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既是对听障学生的鼓励和认可,又有利于营造师生、生生高互动性教学环境,把好的创意、做法积极分享给大家,实现资源互利共享。
三、总结与反思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聋校高中信息技术创意教学的目的是让听障学生联系现实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新知,在实践中应用新知。实践证明,创意教学能够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其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沿用的是普校的教材,而普校教材的部分内容不适合听障学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校本化改造,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习特征以及认知水平,重点关注听障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和迁移运用。跨学科融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跨学科融合存在不同学科知识简单叠加、内容碎片化等问题,没有深度的融合,知识将难以迁移和应用。因此,有必要探索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听障学生提供跨学科融合的综合学习空间,培养听障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加强跨学科综合育人功效[6]。此外,要做到教学评交织融合、三位一体。教师要确定评价任务、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结果,审视是否达成目标,再依据反馈信息调整目标,形成新评价、新活动,如此循环反复,不断改善教与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4]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7.
[2]田婧.创意教学:一种教与学的艺术——基于一位高校学前教师教学实践的叙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吴旻瑜,万昆,赵健.跨学科学习是什么?如何做?——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3(1):89-95.
[5]吴孟灿.基于PBL的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21.
[6]张劼.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问题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1(9):65-68.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2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