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向

2023-12-11 06:58梁劲锐席小瑾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高校教师

梁劲锐 席小瑾

摘 要: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关乎高校的育人成效及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当前提升高校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是必要且紧迫的。可以着重从课程价值重新识别与定位、课程思政挖掘与设计、课堂亲和力提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师自身德行修养示范与表率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课程价值;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3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人才培养链的最后一环,能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课堂教学则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阵地和渠道。高校教师的课堂价值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能力。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交流中,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育人、知识传授及拓展应用,并加以身体力行地示范践行,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

1 提升高校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必要性

1.1.1 是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注重传道育人,把价值观教育同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具体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高课堂价值领导力。

1.1.2 是新时代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对高校及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诸多矛盾叠加交织的复杂环境下,看清并明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时,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程,必须要求广大高校教师提高课堂价值领导力,充分发挥高校课堂引领作用,才能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1.1.3 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高校教师必须将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高效的课堂价值引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大学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和开启智慧,必须要有价值引领,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公德心、责任感、探究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等,都是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和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2 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师德素养及提升问题,多次强调指出:传道者首先要自己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在政治上、专业上、教育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全国高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目前高校教师的价值领导力及育人水平参差不齐现象较为严重,仍有一定比例的高校教师在师德素养水平及提升方面不尽如人意。如有些教师育人意识不强,重智轻德;有些教师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了解不深,不能将价值教育很好地融入课程教学;有些教师缺乏工作热情,不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钻研课程教学改革,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高校育人的效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提升高校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的实践路向

2.1 结合当代主流价值观对课程进行价值识别与定位

课程价值指课程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课程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所有的课程都是基于一套明确或隐含的价值观确立的,很少有课程是价值中立的,因此高校教师在授课前必须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时代要求对课程重新进行价值识别与定位,在明确课程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并实施课程教学计划。

个人价值观一方面会随着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而逐步确立,另一方面也受到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其一旦确立,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是不易改变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固化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的成长需要主流价值观强有力地指引。“坚持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要提高课堂价值领导力,不仅要全面把握课程知识与价值,更要深入学习领会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真学、真懂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及实践要求,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其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通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之一,所有课程都蕴含着育人的资源,高校教师应以课程为载体,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模式与方法体系的创新,努力提升课堂价值领导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课前,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应基于学科、专业及课程自身特色,认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各章节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整合思政案例等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恰当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中,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双主体+PBL”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诸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主题讨论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及技能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辅助者。

课后,将思政要素纳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学业评价中注意增加思政要素考核比例,可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焦点内容、深受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其把握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

2.3 增强课堂亲和力,实现与学生的价值共情

相较于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人文价值优势明显,更有利于教师进行价值传递、价值引导。必须注重学生的课程体验,努力提升课堂亲和力,自然地吸引学生在情感上对授课内容产生认同,实现价值共情。

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探寻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价值观教育不能空泛说教,更不能强制命令,而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探寻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通过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对课程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当代大学生视野宽广、思维活跃,虽然其价值体系尚不健全,但已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不同成长背景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的前提下,将价值观教育与教学情境建立连接,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感体验进行价值观表达。

三是要突出师生互动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课程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更宽泛的内容。通过师生间平等、民主、深度的多维互动与交流,能够实现课程价值、教师价值和学生价值的互融共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价值辨析和价值沟通,使学生自觉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2.4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提供可能。高校教师应不断开阔视野,学习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并善于将其与学科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新载体、新内容吸引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具体来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可以表现为综合运用视频、动画、虚拟仿真软件等多种新颖的可视化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也可以表现为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MOOC、创客教育&STEAM、校园创新实验室、智能技术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样态,并配有丰富的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表现为教师与学生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当学生对学科知识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产生疑惑时,可以第一时间与专业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则凭借专业的信息甄别和信息分析能力迅速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更倾向于认同教师的见解。

2.5 教师自身应加强德行修养,身正为范

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学识,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德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的“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固然可以通过教师准则等外在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最根本的还应在于教师自身的自悟、自觉以及自律。高校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砥砺德行,身正为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打造课程,声情并茂地进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观传递与引领。

尤其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交汇传播,大学生在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甚至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信息和内容时,极易产生价值困惑。此时,能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大学生带来示范和启迪的高校教师,无疑是化解和纠正价值偏离的最佳角色。

参考文献

[1]汤颖.教师课堂价值领导力的失范与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2,(2):58.

[2]阎占定,孙方正,李柯青,等.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789,93.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414.

[4]人民日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http://www.scio.gov.cn/m/37236/37262/Document/1602754/1602754.htm,20169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201612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2022425.

[7]Sutrop M.Can values be taught? The myth of valuefree education[J].Trames,2015,19(2).

[8]習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2).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