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实践人才思考

2023-12-11 03:38杨星星张旭晗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

杨星星 张旭晗

摘 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生物制药专业师资力量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生物制药专业实践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新工科;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30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给工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工科专业是工科教育的载体,而教师则是促进工科新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推手。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老工科不同的是,新工科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交叉性以及综合性的同时,也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生物制药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学以及药学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来研发并生产药品,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生物制药行业随着各种生物科研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2025年预计会达到8000亿美元。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也获得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带来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设符合生物制药行业需求的专业师资队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1.1 服务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工程教育的新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高校应积极培养新一代生物制药专业实践人才。新工科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而生物制药专业正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建设适应新工科教育的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将帮助进一步推进“新工科”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同时,生物制药行业是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健全符合“新工科”背景的生物制药师资队伍,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践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从而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推进作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对于加强“新工科”建设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引导能力

教师实践引导能力的改善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结合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分析明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及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具体来说,生物制药专业教师首先其个人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以便更专业地解答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1.3 有助于揭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早期的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同时存在教学模式相对较为简单、教学资源匮乏、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无法衔接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很多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呈现实践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等现象,使得生物制药行业对实践人才的需求难以被满足。结合国家对新工科和生物制药专业建設的要求,需要建立“以课程思政为主导、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生物制药领域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1.4 加速生物医药领域的转型升级

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传统的药学和生命科学已经无法满足该领域的需求。由于生物制药是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结合体,构建以新型企业牵头、高校院所作为支撑的符合新工科教育标准的生物制药师资队伍,立足本土,着力解决影响科研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2 我国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困境

2.1 缺少领军型、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生物制药专业教师

缺少生物制药专业领军性、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主要体现在,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课的教学比较偏重实用性。但是,在目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本身实践能力依旧较低。因此对于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上的需求,也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及适应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多数教师并不能引导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展示出较好的专业实践能力,这就影响了生物制药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延缓生物制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2.2 引进人才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

因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产业还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保护和奖励措施也不够健全。许多高水平专业人才被引进后,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各项制度保障,会逐步丧失其对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的想法,更为严重的则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不仅仅是在教师中,在广大生物制药专业高校学生中,也有不少学生对于生物制药专业日后的发展前景存有顾虑,这其中最主要还是由于缺乏对生物制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保障措施及激励措施。

2.3 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如今许多高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生物制药专业实验及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实验实践课堂表现关注度较低,只对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原理解释。并且由于课堂人数较多,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直观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实验实践学习效率偏低,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成果,违背了生物制药专业注重实践教育的初衷。

3 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3.1.1 高校的发展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关系

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并组织高校开展对生物制药专业教师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从而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培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结合当下“新工科”对教师团队的要求进行更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高校更要主动调动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原有的优势学术力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传统知识与新时代产物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出团队原有的传统生物学科专业优势,结合教育部门的系统培训,建设出一支具有领军性和实践性的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

3.1.2 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更高层次的实践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生物制药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当前新工科的背景下,高校老师难以胜任所有课程的教授工作,因此高校可以与研究院所和本地企业共同组建一支兼职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各取所长,彼此间研讨交流,保证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3.1.3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需以产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在专业教师团队中,应重视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经验的双重培养。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活动,掌握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要求之间的差异,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参与企业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

3.1.4 引进领军型、高水平的生物制药专业教师

我国生物制药专业目前的师资队伍配比较低,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比例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刚刚起步,许多高水平人才在这个领域没有积累。即便如此,也要克服困难,扩大福利机制,吸引并积极引进具有高水平的生物制药专业的领军教师,通过老教师引导新青年教师,以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教学本领。

3.1.5 “以生为本”,重点贯彻“走出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基于对学生需求和发展规律的全面分析,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实现以生为本。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同时,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工程实践原则,重点贯彻“走出去”。生物制药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发展必须建立在生物制药相关产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走出校园,积极探索新兴产业,提升自身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的自我学习模式,将所学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工程實践环节的比重和难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的形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各实训课程之间、实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之间等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渗透。根据生物制药相关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新兴产业或前沿产业作为专业培养方向,从而将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教师认识与理解新兴产业,为学生择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1.6 加强教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开展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学术研究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制度体系、认证标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为提高教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需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等多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提高教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体系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出国访学和公派出国等各种机会,选派年轻教师多出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帮助提高师资力量。

3.2 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师德师风考核

为有效解决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存在的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改善健全高校实践型专业人才聘期考核制度,规范高校实践型专业人才职务聘任工作,改善考核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将专业相关的成果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成果等在职称评聘的比例,提高教师对教学的兴趣。

“教学相长”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但“教学相长”绝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落实到教师考核与评价中。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结果为导向,重结果轻过程,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能力,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授予过程而忽视了知识的实践应用,如此下去,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制定更为完善的多项考核机制。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生物制药专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制定并实施《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生物制药专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从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两方面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学校还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小组”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对生物制药专业教师进行听课、检查和巡视,若发现相应问题会及时指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4 结语

面向新工科的生物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主要涉及培养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课程体系的规划、实践教学实施等诸多环节。通过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实践型专业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对师资力量要求更高,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制药实践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聂丽蓉,卢明夏,朱智,等.基于“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与改革探索[J].化工时刊,2020,(06):3839+42.

[2]何方,刘杰. 基于专利分析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1,18(07):5055+72.

[3]张静,姜静,于鹏飞,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3638.

[4]石辉,杜红霞,王丽.环境科学专业中生态类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04):121125.

[5]赵天倚.应用型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学周刊,2023,(02):68.

[6]陈永富,王忠华,汪财生,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开放、融合、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02):6165.

[7]闫立龙,代英杰,周成程.新工科背景下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2):3537.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新时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