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良+邓汝侃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我国港口海洋工程勘测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与此同时,海外工程项目对勘测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素质要求,对师资队伍建设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1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基地人才培养要求
水运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行业,是“一带一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近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勘测企业逐步拓展海外工程市场,承接国外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由于当地工作条件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勘测工作影响较大,国内外项目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勘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能经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勘测行业人才除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以下能力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
(2 具有良好的国际准则、国际惯例、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4)具有坚定的政治、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素质要求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应具有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教育质量保证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和丰富的工程勘测实践经验;
(2)具有扎实的外语应用水平;
(3)具有一定的国际工程背景,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项目运作规则;
(4)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规范和标准;
(5)熟悉港口海洋工程勘测国际合同相关知识。
3 开拓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不但要求师资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国际视野,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教师队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
(1)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遣学生和教师
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学校可向沿线国家派遣学生与教师,通过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或工程项目部生活和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风土人情,积累境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通过交流,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等教育优点,实现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教师队伍国际意识、开放精神和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合作、竞争和实践所必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与沿线国家相关的各类国际交流会议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同类高等院校的校际沟通与协作,增加学生和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国际项目实习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和青年教师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组织和运作规则,熟悉国际合同,政府层面则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教师参与海外实践的支持力度,提供长短期相结合的留学和实习资助计划。
(3)通过教学科研合作,强化教师队伍国际意识与能力
政府、学校及行业企业有关组织应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学和科研合作,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工程知识和经验渗透到课程教学和科研过程之中,通过参与和合作,提升基地教师的国际意识和合作能力。
3.2探索开展多层次海外办学
政府、高校或行业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勘测专业人才。
4 培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国际工程经验
4.1 探索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
政府或高校可探索与沿线国家或中资企业海外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高校以此为主要平台,通过专项财政资金、企业基金或学校自筹资金支持,结合课程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派遣在读的学生和老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企业和境外工程项目部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4.2 加强引进和培养国际工程管理的专业教师
(1)适当引进沿线国家优秀教师,充实教学基地师资队伍
提升基地教师素质应更多致力于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培养,同时也可通过专兼职等多种形式,适当引进沿线国家优秀教师,通过授课、讲座、教学科研合作等方式,改善师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带动基地教师素质的提升。
(2)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
学校和企业应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或技术骨干到高校或企业学习培训国际工程相关课程或参与国际工程实践,如广东地区院校可安排教师到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等大型水运工程企业学习交流,近年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在多哈、沙特、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承接了大量港口海洋工程施工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境外工地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国际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5 强化基地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
推进“一带一路”的教师队伍建设,应提高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和优化课程内容
在传统中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合作机制、规则标准等教学内容,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宗教、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通识内容。
(2)适当修订课程标准,将国际规范和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3)在部分骨干课程中探索实施双语教学,提高老师双语教学能力;
(4)提高教师对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能力。
教师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人才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多视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6 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双导师制”是将实训项目细分单元,一部分由校内教师讲授,一部分由企业教师讲授。如《工程测量》课程,基本技能部分由校内老师负责,水深测量及多波束等仪器设备应用则可由企业工程师通过现场教学指导完成。
(1)要求教师适应勘测仪器设备更新步伐和教学要求,
工程勘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更新很快,高等院校应支持教师到生产单位兼职,掌握最新的行业工程新技术、新技能和国内外现代仪器设备的最新动态、操作方法,组织教师参加企业仪器勘测新产品展示会,参与企业产品培训,并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如广州航海学院鼓励教师开设《现代测绘技术》公选课,介绍国内外最新勘测设备和技术进展,弥补工程测量必修课课时不足问题。
(2)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工程实践。
建议政府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法规,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督促政府加大对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履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义务,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
同时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勘测单位锻炼,尽可能安排老师参与协同单位的境外项目实践,实行教学与生产并轨,将教师“产学研”工作与学生实习实训深度融合,教师既是生产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实践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
(3)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应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共享的勘测基地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指导教师对学生勘测实训过程实行远程管理,要求学生在线提交实习小结和总结报告,教师则可在线进行回复和解答指导;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7 培养基地教师的“双师”素质
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基地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应采取措施培养基地教师的“双师”素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1,学校与勘测企业充分发掘优势,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平台
学校可定期将专业教师派送到勘测企业,深入勘测一线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勘测技术、服务技能、经营管理,让教师把勘测领域的最新问题及科技成果引入课堂。
7.2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协会,提高教师产学研能力。
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同时利用行会平台最大限度协调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企业文化的多样性满足高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在行会引领下,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产学研能力。
7.3 立足基地,以项目为导向,培养教师国际型综合素质
如广州航海学院与协同单位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联合勘测网”为平台开展活动,学校和企业依托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申报港口海洋工程勘测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将海外工程项目有机地融入教学,人才综合素质在深度合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4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对高学历教师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外,同时对参加专业实践或取得相关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的教师也应给予相关待遇,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通过考试或认证取得注册工程师或测量考评员等资格
(2)鼓励老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测绘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提高老师教学水平。
7.5 拓宽引进“双师型”专业师资的渠道
从勘测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境外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将他们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璋璋 贾翠娟等 “一带一路”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9月 总第225期
[2] 方胜强 陈超 李进金 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思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 2 月 第36卷 第1期
[3]钱乃余 等 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期
[4]余景良 邓汝侃 港口海洋工程类专业工程勘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1月
[5]周谷平 阚阅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 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总第429期
[6]余景良 港口工程专业群双任务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7]陶卫平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黄山学院学报 2011 年8月 第13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