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构想研究

2023-12-11 09:34潘玉娟
求知导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围绕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构想,完成教学设计。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学练结合、以生为本的原则,促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文章从依据文本材料、设计核心问题、推送背景资料、指导分析推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如何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立项号:JQ[2022]GHB2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玉娟(1981—),女,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学校。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教学法已经成为许多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依然有一些教师的教学存在文本间关联性不强、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思维导图运用少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此,笔者将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应进行怎样的单元教学构想,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献计献策。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构想的基本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都有暗线将不同的文章连接起来,同时,不同单元之间的主题思想又存在差异。这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设计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内容时,体会不同的思想、见识不同的文章,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单元内不同的文章,加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需要拓展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个性化成长。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效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二)学练结合原则

在小学阶段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落实学练结合原则。学是基础,练是进阶,只有做到学与练的有效结合,学生才能提升语文能力。同时,在单元知识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如果仅依靠记忆,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全部知识。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熟练掌握知识。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单元核心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实现学练统一,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扎实掌握,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1]

(三)以生为本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以学生为核心,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锻炼学生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并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构想的基本策略

(一)依据文本材料,确定人文目标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单篇文章授课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但是这种教学形式有一个弊端,即學生无法整体把握单元核心,这会影响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单元教学法的运用,且需要注重对单元文本的分析,明确单元教学的人文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学生需要学习两篇必读文章《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以及两篇自读文章《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结合文本材料,确定人文目标。《古诗三首》包含《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童年乐趣的;《祖父的园子》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祖父的深切思念;《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想念;《梅花魂》展现的是身处异国的外祖父的思乡和爱国之情。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人文目标设置为“感知童年往事,体会人文情怀”,而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文时,学生需要分析“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祖父的园子会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单元人文目标,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在分析文章内容时,学生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进一步理解、体会文本情感。

在开展以单元为单位的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单元文章的统筹工作,对文本材料进行有效提炼,确定人文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掌握。

(二)设计核心问题,强化文本之间的关联

在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单元中的不同文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能够强化文本之间的关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串联,从而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在设计核心问题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联系性,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有效思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学生需要完成《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文章的学习。这三篇文章都是小说,表现了不同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文本的内涵。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这三篇文章分别对主人公的哪些精神进行了赞美?作者是借助哪些事件体现主人公的精神的?你如何理解主人公的做法?如果你是主人公,当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你会怎样做?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便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并学习不同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如:《桥》的主人公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作者借助山洪暴发、老汉组织村民撤离的事件,展现了身为老党员的老汉身上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而《穷人》的主人公是桑娜和渔夫,文章借助桑娜救助孩童的事件来展现桑娜与渔夫在自身充满苦难的情况下,依然心存善念、帮助他人的品质。在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时,学生会发现,虽然人物形象不同,但是每一位作者对人物的刻画都经历了“事件描写+人物表现+心理斗争+结果体现”的过程,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与思想品格便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因此,学生需要结合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关联理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推送背景资料,做好思考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文章背景采用一笔带过、简单介绍的形式,没有意识到文章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许多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深刻、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文章背景资料的推送,帮助学生分析背景资料,为学生后续解读文章、挖掘文章中心思想做好铺垫[3]。同时,在推送背景资料时,教师应对资料进行筛选,选择与文章关系密切的资料,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学生需要完成《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文章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教師需要在讲授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文章的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如《七律·长征》是1935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毛主席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里,教师可以1935年9月长征即将胜利为中心点,为学生拓展背景资料,如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出现重大损失,不得不寻求战略转移,以保存有生力量,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在转移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渡乌江、夺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最终会师甘肃会宁。而本诗正是对长征的真实写照和总结。只有对当时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诗歌时做到深入理解、深层认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单元知识学习中,背景资料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指引,背景资料可以有效降低文本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四)指导分析推理,塑造思维品质

在进行单元整体知识学习时,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对问题的看法出现分歧、思维逻辑不顺等。在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核心进行分析推理,并尝试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从而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维逻辑。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切实锻炼,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学生需要完成《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文章的学习。这四篇文章是围绕鲁迅先生而作的,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鲁迅的刻画以及从不同人物视角对鲁迅的观察,能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且借助对鲁迅人物形象的分析,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部分学生对作者与闰土之间发生的事件没有梳理清楚,而且不能准确把握两人相处时的情感变化。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梳理文章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人表现的情感做到有效掌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章中对作者与闰土关系的描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对应怎样的情感?在重新梳理时,学生可以将其分为记忆、相识、相见、相处、相别五个阶段,分别对应怀念、盼望、欢喜、钦佩、难过五种情感。

基于此,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重新梳理文章内容,并将内容与情感表达进行对应学习,锻炼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应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体系

在当下的语文学习中,思维可视化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之一。特别是在进行语文单元知识学习时,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在梳理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单元内容进行对比学习,找到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不同文章的思想情感、学习不同文章的结构有重要意义[4]。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以强化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学生需要通过对《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文章的学习,学会围绕中心思想撰写文章。对此,在讲授上述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文章框架,进而学会围绕中心思想撰写文章。如在学习《夏天里的成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以下思维导图(如图1)。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对文章形成结构性认知,还可以尝试根据文章的结构进行仿写,这样既能考查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也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样,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炼文章结构的方法,自主完成对《盼》这篇文章结构的提炼,实现对自身思维体系的构建。

因此,在单元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以文章为载体,以思维可视化为方法,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化、系统化认知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学练结合、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以文本材料、核心问题、背景资料等为主线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情怀、培养思维品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架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晓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2(41):27-31.

[2]曾毅任.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视域下的统整设计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3):113-116.

[3]柳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新智慧,2022(18):64-65.

[4]黄贇晖.浅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合实践路径策略[J].考试周刊,2022(20):30-35.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