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可, 高红丽
(许昌中医院 外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多因脑内动脉、 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 该术式能迅速清除血肿, 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 但术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 肢体功能障碍, 故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的护理方法,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IMB) 模型是一种全面、 有效的设计模型, 通过信息、 动机、 行为等综合干预, 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 进而促进患者建立有效的行为方式[2]。 本研究探讨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9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 例。 对照组男27 例, 女18 例; 年龄41 ~69岁, 平均年龄 (54.08 ± 5.46) 岁; 出血部位: 基底节出血30例, 脑室出血15 例。 研究组男28 例, 女17 例; 年龄37 ~72岁, 平均年龄 (53.25 ± 5.77) 岁; 出血部位: 基底节出血32例, 脑室出血13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即院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 用药指导、 饮食管理等护理指导, 出院后常规门诊保健和护理, 并由护理人员每2 周电话随访1 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A) 成立IMB 模型小组。 由在神经内科工作5 年以上的1 名主管医生、 1 名护士长、 5 名责任护士及1 名神经康复理疗师组成; 小组成员均接受10 d 相关知识培训, 包括IMB 模型理论的内涵、 意义及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知识, 通过考核, 并共同讨论构建IMB 模型。 (B) 实施: ①信息干预。 通过沟通访谈的形式与患者交流, 充分了解其疾病认知程度及情绪变动, 综合评估患者及家属在疾病诊疗、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信息干预过程中以调查的问题为依据, 并提供后续信息支持, 住院期间与患者交流5~6 次, 30 min/次。 ②动机干预。 根据前期收集的信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计划。 a.意向期: 引导患者诉说主观感受,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发生原因, 向患者分析行为改变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益处, 纠正错误认知, 提高患者依从性; b.准备期: 根据患者疾病特点、 身体状况等制定延续性护理计划,并设立近期和远期达成目标; c.改变期: 协助患者评估护理计划, 及时修改不合理内容, 鼓励患者提高康复积极性; d.维持期: 充分调动社会、 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 以确保护理计划长期、 有效实施。 ③行为干预。 开展病友交谈会, 邀请病友现身说教, 鼓励病友间进行治疗经验分享, 并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 定期上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康复知识和视频, 每周1 次对患者进行微信回访, 了解患者在用药、 饮食、 运动康复方面有何障碍, 并对患者健康行为进行规范指导。 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自护能力。 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ESCA) 评估, 包括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自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4 个维度, 共43 个条目, 评分范围0 ~172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好。 ②神经功能。 于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 (C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估, CSS、 NIHSS 评分范围分别为0 ~45 分、 0 ~42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护能力干预后, 研究组ESCA 量表中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自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时间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自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n干预前 研究组 45 18.60±2.45 29.32±2.74 15.10±1.76 30.50±2.81对照组 45 18.32±2.29 28.64±2.55 14.85±1.80 30.32±2.69 t 0.085 1.219 0.666 0.310 P 0.933 0.226 0.507 0.757干预后 研究组 45 28.76±3.30* 41.39±3.73* 24.66±2.58* 44.62±3.77*对照组 45 24.05±3.01* 37.42±3.26* 21.07±2.26* 40.58±3.45*t 7.074 5.376 7.021 5.357 0.000 0.022 0.000 0.000 P
2.2 神经功能干预后, 研究组CSS 评分、 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 n CSS 评分 NIH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5 25.39±5.21 10.82±3.08* 22.21±4.32 9.84±2.87*对照组 45 25.18±5.15 14.02±3.32* 21.88±4.14 12.03±3.05*t 0.192 4.755 0.370 3.508 P 0.848 0.000 0.712 0.001
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病情凶险程度高。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虽然能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 但脑出血导致的高致残率仍是医学难题之一。 研究[3-4]表明,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内容较为单一, 且院外随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往往不能满足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需求[5]。 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通过信息干预能使患者有效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 利用动机性访谈给予患者情感鼓励和行动支持, 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通过行为干预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习惯, 促使其主动运用自护技能进一步巩固患者已养成的健康行为, 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恢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ESCA 中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自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CSS 评分、 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究其原因在于, 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信息干预、 动机干预及行为干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对患者健康行为进行规范指导, 同时将院内护理延伸到了患者家庭, 保障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从而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 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基于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