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

2023-12-11 02:37程红丽李伟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川崎信念消失

程红丽, 李伟平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一病区,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川崎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疾病, 患儿可出现全身变态反应性血管炎, 随病情进展可引起冠脉病变, 危及患儿生命[1]。相关研究[2]表明, 在患儿治疗期间实施合适的护理干预, 加强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对控制患儿病情、 改善疾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往常规护理措施形式较为单一, 且护理重点主要集中在患儿的治疗, 忽视健康教育, 不利于患儿后续治疗的配合。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IKAP) 作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 通过纠正患者的认知、 信念及行为, 帮助患者更好进行自我管理, 改善病情[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川崎病[4]; ②经治疗后病情稳定; ③家属交流能力正常; ④居住地区在本地。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先天性疾病; ②全身感染性疾病; ③合并其他恶性疾病; ④家属合并精神或心理障碍性疾病。 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 观察组男22 例, 女8 例; 年龄1 ~7 (3.84 ± 1.23) 岁; 病程 (7.31 ± 0.94) d; 家属年龄 (32.21± 2.59) 岁, 受教育年限 (15.34 ± 1.89) 年。 对照组男20 例,女10 例; 年龄1 ~7 (3.99 ± 1.04) 岁; 病程 (7.08 ± 0.98) d;家属年龄 (32.41 ± 2.43) 岁, 受教育年限 (15.22 ± 1.95) 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向患儿家属发放并讲解健康手册, 采用口头讲解方式告知家属用药、 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出院前留取家属联系方式。 观察组采用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 ①信息收集及知识宣教。 收集患儿相关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 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评估患儿家属对川崎病的了解及认知情况, 根据家属需求制定个体化计划。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宣讲内容制定不同的课程及教育方式, 逐步加强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借助多媒体工具讲解川崎病基本知识、 护理要点、 治疗方式等。 出院后通过微信对家属定期随访, 了解患儿病情变化, 推送及说明注意事项, 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疑问; 发现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认知立即给予纠正, 避免对患儿治疗及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②信念强化。 出院后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问题解答及技术支持, 帮助患儿及家属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治疗成功案例, 增强其治疗信心; 组建病友群, 加强病友之间沟通, 分享治疗经验, 帮助患儿及家属坚定治疗信念。 ③行为干预。 居家护理期间, 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随访指导, 家属在掌握疾病知识基础上为患儿提供正确的干预方式。 患儿发热期间注意皮肤护理, 不可擅自应用退烧药物, 保证患儿口腔清洁, 用棉签蘸湿口唇; 若患儿发汗, 保证其衣物保暖及干燥,出现脱皮时不可随意撕扯, 患儿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 家属在掌握正确的疾病及护理知识后逐步调整患儿生活、 饮食习惯。

1.3 观察指标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从基础知识、 护理常识、 用药方法、 注意事项等方面评估, 分值越高则掌握程度越好。 记录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包括退热时间、 黏膜充血消失时间、 手足肿胀消失时间。 统计两组的并发症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扩张、 血栓) 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后, 观察组家属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s, 分)

n时间 组别 基础知识 护理意识 用药方法 注意事项护理前 观察组 30 7.23±2.03 7.26±1.52 7.19±0.98 7.35±1.23对照组 30 7.21±1.92 7.29±1.51 7.22±1.52 7.30±1.28 t 0.039 0.077 0.091 0.154 P 0.969 0.939 0.928 0.878护理后 观察组 30 20.15±1.52 21.08±0.76 20.37±0.91 19.29±0.52对照组 30 16.18±0.62 17.21±0.62 18.18±0.50 16.22±0.76 t 13.246 21.612 11.553 18.26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的退热时间、 黏膜充血消失时间、 手足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退热时间 黏膜充血消失时间 手足肿胀消失时间观察组 30 2.02±0.26 4.31±0.53 5.31±1.19对照组 30 2.99±0.61 5.39±0.42 6.28±1.52 t 8.012 8.748 2.752 P 0.000 0.000 0.008

2.3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23.33%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川崎病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其病程较长且治疗难度大,若治疗不及时, 极易出现冠状动脉扩张, 加重患儿病情[5]。 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 但为保证患儿出院后病情控制, 防止并发症出现, 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常规护理措施形式单一, 缺乏护理主动性, 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 而患儿离院后, 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乎患儿预后[6]。 常规护理中对离院患儿的关注度较差, 患儿无法获得连续、 专业的指导, 不利于其康复。 IKAP模式包括信息、 知识、 信念、 行为4 个方面, 可通过加强知识信念的传递, 加强患者信念, 进而促进其行为转变, 以此为基础实施延续护理, 可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指导[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家属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提示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可增强患儿家属对川崎病知识的掌握, 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分析原因为, 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 增强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出院后利用微信进行随访, 在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的同时, 可缓解家属的不良情绪, 增强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在护理期间发现家属对疾病认识的错误, 立即给予纠正, 避免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恢复。 延续护理可掌握患儿病情变化, 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在为患儿提供正确治疗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恢复。

综上所述, 基于IKAP 的延续护理可增强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川崎信念消失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为了信念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发光的信念
信念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消失的童年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美永不消失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