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坊, 乐琳, 闫莹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脑卒中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 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 病情重、 并发症多的特点, 且多数患者易并发吞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甚至出现窒息死亡[1]。 临床上主要应用声门开闭训练、 饮食训练、 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反复干预, 虽然早期有一定疗效, 但耗时长, 患者依从性较低, 效果不明显[2]。 Vitalstim 电刺激是特殊神经肌肉电刺激, 能够唤醒休眠的突触, 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Vitalstim 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 ①依据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7 年版)》[4]确诊; ②首次患病;③知晓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智力或认知功能障碍; ②对电极片过敏; ③置入心脏起搏器; ④金属植入物; ⑤其他因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9 例。 常规组男28 例, 女21 例; 年龄51 ~62 (56.33 ± 5.05) 岁; 病程2 ~6 (4.02 ± 1.13) 周; 脑卒中类型: 脑出血30 例, 脑梗死19例。 试验组男30 例, 女19 例; 年龄51 ~63 (56.40 ± 5.11)岁; 病程2 ~6 (4.05 ± 1.11) 周; 脑卒中类型: 脑出血29 例,脑梗死20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常规组应用吞咽训练。 ①基础训练: 依次进行空吞咽动作、 屏气-发声运动、 喉抬高训练、 声门关闭训练, 20 min/次, 1 次/d, 共干预8 周。 ②摄食训练: 取仰卧位, 头部前屈曲进行进食, 其中依次以糊状食物、 稀流质食物、 半固体食物、 固体食物各2 周进食。 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Vitalstim 电刺激。 设置Vitalstim 电刺激仪 [美国Chattanooga 公司, 国食药监械 (进) 字2010 第2260494 号, 5900 型] 为双向方波, 波宽700 ms, 强度5 ~20 mA, 波幅0 ~25 mA, 固定频率30 ~80 Hz。 将表面电极放在吞咽肌表面, 将通道1 的两个电极水平放在舌骨上方, 通道2 的两个电极放在面神经颊支上。 打开电源, 持续时间20 min, 1 次/d, 共干预8 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5]: 干预后实施洼田饮水试验。 1级: 饮用温水30 mL, 5 s 内一次性喝完, 无呛咳; 2 级: 2 次喝完, 用时5 s 以上, 无呛咳; 3 级: 一次性喝完, 用时5 s 以上, 有呛咳; 4 级: 2 次以上喝完, 用时5 s 以上, 有呛咳; 5级: 饮水时出现多次呛咳, 用时10 s 以上。 基本痊愈: 洼田饮水试验≤2 级, 吞咽功能明显改善; 好转: 洼田饮水试验≤3级且>2 级, 吞咽功能好转; 无效: 洼田饮水试验>3 级, 吞咽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②吞咽功能评分[6]: 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SSA) 从临床检查 (包括意识状态、 头和躯干的控制、 呼吸情况、 唇的闭合、 软腭运动、 喉功能、 咽反射和自主咳嗽,8 ~23 分)、 3 次饮入5 mL 温水吞咽试验 (观察喉运动、 重复吞咽、 吞咽时喘鸣及吞咽后喉功能, 5 ~11 分)、 60 mL 温水吞咽测试 (观察用时及有无呛咳, 5 ~12 分) 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 评分越低则吞咽功能越好。 ③表面肌电图: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 (世联博研科技有限公司) 采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表面肌电图, 并记录吞咽时程、 最大波幅值。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1% (47/49, 其中基本痊 愈31 例、 好 转16 例、 无 效2 例), 明 显 高 于 常 规 组 的79.59% (39/49, 其中基本痊愈19 例、 好转20 例、 无效10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77, P =0.014)。
2.2 吞咽功能评分干预后, 试验组临床检查、 3 次饮入5 mL温水吞咽试验、 60 mL 温水吞咽测试及SSA 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与同期常规组比较, &P >0.05, #P <0.05。
组别 时间 临床检查评分3 次 饮 入5mL 温水吞咽试验评分60mL 温水吞咽测试评分 SSA 评分试验组 干预前 19.53±4.23& 9.25±1.03& 9.63±1.13& 38.41±6.30&(n=49) 干预后 10.55±2.15*# 7.44±0.73*# 7.12±0.81*# 25.11±5.11*#常规组 干预前 19.49±4.18 9.19±1.02 9.58±1.10 38.26±6.22(n=49) 干预后 14.20±3.60* 8.11±0.84* 8.22±0.90* 30.53±5.34*
2.3 表面肌电图干预后, 试验组吞咽时程明显低于常规组,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表面肌电图比较 (±s)
表2 两组的表面肌电图比较 (±s)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与同期常规组比较, &P >0.05, #P <0.05。
组别 n 吞咽时程 (s) 最大波幅值 (μV)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49 1.79±0.25& 1.12±0.19*# 325.11±28.19& 723.08±61.55*#常规组 49 1.77±0.24 1.50±0.22* 326.53±28.34 521.48±50.0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由于脑卒中导致皮质、 脑干、 小脑等损伤, 引起支配吞咽功能的颅神经受损造成, 极易出现食物入肺、 喝水呛咳等,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窒息而亡。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吞咽康复训练进行干预, 虽然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正常的吞咽模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兴奋神经系统, 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 但治疗周期较长, 患者依从性较差, 治疗效果难以满足预期。
Vitalstim 电刺激利用持续电刺激吞咽肌、 舌骨等, 提高其敏感性, 进而修复神经。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干预后试验组临床检查、 3 次饮入5 mL 温水吞咽试验、 60 mL 温水吞咽测试及SSA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与王龙华[7]的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原因为, 吞咽训练促进吞咽肌功能恢复, 加上Vitalstim 电刺激唤醒休眠突触, 促进突触重构, 进而连接损伤神经网络与咽喉部运动传导通路, 有效调节吞咽肌群运动, 改善吞咽功能; 电刺激咽肌、 舌骨等可防止其萎缩, 加强吞咽肌群运动和扩张, 进而反馈到神经系统; 同时神经中枢、 吞咽肌群连接, 使周围传入神经将兴奋传递到大脑高级中枢, 重建反射弧, 促进吞咽肌群力量恢复。 另外, 表面肌电图是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筛查和诊断有效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试验组吞咽时程明显低于常规组, 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常规组。 分析原因为, Vitalstim 电刺激可刺激吞咽肌群反馈中枢神经系统, 唤醒突触并修复损伤神经系统, 打通神经网介导连接吞咽肌群运动传导通路, 同时重建反射弧, 进而显著改善表面肌电图。
综上所述, Vitalstim 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明显, 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