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幼儿园 莫秀凤 吴 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与幼儿交往时需秉持一种尊重、信任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做幼儿行为的引导者与支持者。《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教师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视角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研究,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策略,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成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也在思考与实践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一次午点时间,糖糖对嘟嘟说:“草莓籽不用抠,那个是可以吃的。”嘟嘟好奇地问:“那这个小黑点点是什么呀?”其他幼儿听了,也都围过来讨论起草莓的“身世”……见此情形,教师连忙收集了关于草莓的资料,并向幼儿介绍了草莓的生长环境。出乎意料的是,幼儿对教师的讲解并没有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问题出在哪儿?为此,教师深刻反思: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于幼儿生活,所以课程的出发点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于是,一场关于“草莓”的自主探索之旅拉开了序幕。
幼儿的兴趣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我们提倡幼儿要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及时捕捉关键信息。草莓是一种容易种植的水果,教师基于幼儿的能力和兴趣,鼓励他们观察和体验,一场种植草莓的活动应运而生。
1.基于观察——点燃幼儿种植热情
幼儿是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的。种植前,教师与幼儿讨论种草莓的准备事宜,并邀请了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来园为幼儿进行示范。种植过程中,教师通过持续观察、开放性提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随着师幼的不断互动,幼儿对种植有了初步的经验并跃跃欲试。
2.亲自播种——丰富幼儿操作体验
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制订出种草莓的计划,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随后幼儿开启了“浩浩荡荡”的种植行动。幼儿通过观察成人的种植获取前期经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支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自主实践操作,丰富其刨、挖、翻等动作体验。
3.认养照顾——提升幼儿探索欲望
草莓种植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谁来照顾草莓?”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讨论,选定了认养组长以及成员,各组分别记录草莓的生长情况,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认养草莓的环节中,教师创设轻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征自己对草莓的认识和感受,丰富了关于草莓的认知,提升了对草莓的探究欲望。
4.记录收获——领悟种植意义
在幼儿的精心照料下,草莓地都有了收获。师幼共同见证了草莓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发芽、开花、长成成熟果实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幼儿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领悟到了生命的神奇所在。
1.发展幼儿自然性和生活性
此次班本课程基于儿童视角,从大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教师以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前提,通过理论和实践丰富了幼儿对草莓的认知,提升了幼儿的种植体验,让幼儿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培养幼儿“求真”“向善”的品质
“求真”意味着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建立起自身与外界的有机联系。“向善”致力于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并建立起自尊与自信。幼儿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进而学会认同他人的想法。不仅如此,幼儿在活动中内化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建立起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种植草莓的体验中,幼儿萌生了问题意识,并不断进行知识建构、经验迁移,其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提高,真正成为了有能力的学习者。与此同时,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与同伴交往中得到巩固与提升,体现出寓学习于生活的价值,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革新课程理念
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是适应幼儿发展的过程。新课程观要求师幼双方积极建构、持续完善。基于此,教师不断革新课程理念,关注幼儿兴趣,立足幼儿情感,强调幼儿自主,发展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基。
2.更新自身教学观和儿童观
教学观和儿童观都注重站在儿童的立场提供教育支持。教师在班本课程中主张幼儿交流想法、表达心声,倡导教师加强引导、合作支持。教师看到了幼儿的独特性,并创设了一个友好的、有益的实践环境,让幼儿成为教学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3.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是主动建构的个体。师幼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完整的,师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走近幼儿并提供支持,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积极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你好,草莓”课程实施中,教师就地取材,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将枯燥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蓝天下,在大自然里,在幼儿中”已经成为教师实施班本课程的一种共识,它能助推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天性,享受自由,悦动成长。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山西省省级示范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20276;山西省社科联课题“省级示范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SKLZDKT20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