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2023-12-09 22:36如皋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赵亚娟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如皋张贴经验

■文/如皋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赵亚娟

“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能够包含幼儿成长所需的心理、文化、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环境。在以往的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常常更关注的是可视化的内容,比如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投放、主题墙的创设等。在学习蒙台梭利的环境教育观之后,教师发现,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丰富真实、具有挑战性,能调动潜能、满足个性需求的主题课程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发幼儿自由自在地与环境互动、与主题联通,从而更自觉、充分、积极地生长。

一、认知与经验储备,让环境更具生活味

幼儿对主题感兴趣,教师有能力追随兴趣,是主题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园把认知和经验储备作为有准备环境的要素之一,从教师、幼儿、家长三个层面入手做足准备。

1.教师层面

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全面了解节日文化,有助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科学地给予幼儿回应与支持。教师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翻阅以往课程资料,以及实地游览等方式来储备认知。

例如,在“我唻都是如皋人”课程实施前,教师共读《如皋如歌》《如皋地方志》等书籍,对如皋历史文化、人文经典、地标名胜等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教师对幼儿园周边资源进行实地探访,走进水绘园、东大街、吴窑建工宾馆、市政府大楼、龙游河、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获得更深入的感受。

2.家长层面

教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在线互动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课程实施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了解需要他们配合与支持的内容。如,在“我们的六一”课程中,家长参与“节日盲盒”的准备,让幼儿在惊喜之余获得了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3.幼儿层面

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幼儿以实地打卡、多种调查、多样表达为支点,不断增进对主题的了解,为兴趣的产生或活动的生成埋下伏笔。如,在“我唻都是如皋人”课程中,幼儿与社会文化、地标名胜、风土人情多次亲密接触,对家乡如皋的认识更加立体、生动,课程内容也更具“幼儿味道”。

二、区域与材料常备,让环境更具游戏味

主题课程中的区域与材料是随着课程行进及幼儿兴趣走向、经验发展的步伐逐步丰满的。

1.区域设置

在设置区域时,教师更加注重对幼儿个性需求的考量,通过对原有区域的改造或创设新的区域来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如,在“我唻都是如皋人”课程中,当幼儿对如皋的地标名胜有了探究兴趣,教师就在原有建构区的基础上增添相关主题,当幼儿对学说如皋话感兴趣,教师支持他们在表演区进行“说如皋话”的游戏,当幼儿对如皋美食产生了兴趣,教师创设了“美食小铺”角色区等。

2.材料投放

当主题课程与区域相融合之后,还需要投放一些更具主题特征的材料。如,美工区的瓦片、废旧花盆、大街背景等,可以更好地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游戏。建构区的堆塔积木、飞檐形状的板子、黑色纸板等,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心中的构想。运动区的如皋元素卡片,让酷跑游戏与主题认知经验有了巧妙的碰撞。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蹴而就,是随着资源的收集、主题的进展而不断添加或更换的,旨在为当下的经验建构搭建桥梁。

三、海报与支架齐备,让环境更具文化味

海报是彰显课程文化的良好媒介,既能生动地反映过程性内容,形象地呈现课程经验,还能引发或推动日常游戏。因此,教师以海报为着力点,从感官上增强主题课程的文化氛围及吸引力。

1.海报的呈现方式

首先,主题墙海报的张贴位置不再只是固定在原先的走廊或门厅,而是将一部分主题海报与区域相融合。如,把“我唻来把如皋逛”张贴到表演区,“老如皋、新如皋”张贴到阅读区,“如派盆景”张贴到美工区,“如皋美食”张贴到读写区,“成立剧团”张贴到表演区等,让幼儿与海报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能够自发地阅读和运用,促使幼儿不断将课程经验迁移到当下游戏中。

其次,创新海报的制作形式。如从平面形式拓展到屏风式、卡片式、活页式等立体形式,增添可以自由取放、自主摆弄的元素,吸引幼儿对海报产生自觉的注意行为。

如此一来,海报既展示了主题经验,又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幼儿与海报的互动性便水到渠成。

2.海报的内容选择

随着主题课程的展开,幼儿会有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表达表征,教师也会提供各种支架,拍摄大量活动照片,而这些正是海报内容的来源。倘若一股脑儿地将所有内容简单分类后张贴出来,作用力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教师需要做细致的选择。

首先,挖掘价值,巧妙转化。如,对幼儿实地探访如皋后所形成的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整合,以资源地图为载体反映调查结果,比原先直接呈现调查表更具视觉冲击力。再如,探究“新如皋、老如皋”之前,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探究项目,此时的海报既是自发成立项目小组的媒介,同时对幼儿的持续探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其次,有的放矢,多元发展。如,海报“盆景这样做”“廊桥”,既有实景图片作为欣赏内容,也有材料步骤作为启发支架,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幼儿的游戏需求。再如,海报“长寿的秘密”,系列化呈现了幼儿对如皋的了解和经验的迁移,幼儿视角的长寿文化一目了然。

此外,遵循海报与幼儿相互反哺的原则,无论是主题海报还是游戏海报,其内容或形式都应是追随幼儿在课程中表现与反应的产物,既有幼儿味道,也有生活意趣。

四、互动与支持兼备,让环境更具情感味

主题课程的有效实施,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必不可少。让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被尊重、支持、倾听、鼓励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中,一直与主题课程保持紧密、自觉的连接,是我们努力追寻的。

1.梳理幼儿已有认知

通过调查、谈话、观察,梳理幼儿的已有认知,需要伴随主题的整个周期。主题开展前的梳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资源,主题开展中的梳理可以提升互动与支持的适切性,主题开展后的梳理可以作为评价幼儿发展及评价课程的依据。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认知,才能适时抛出“有用的球”。

2.追随幼儿即时兴趣

及时捕捉、支持和延展幼儿在主题中的好奇、注意、问题、探究,挖掘课程生长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对主题活动持续的主动性。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学说如皋话特别感兴趣,但又无法轻易获得成功体验后,就将如皋话与一日活动环节的组织相结合,把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作为其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幼儿不仅兴趣高涨,而且也更容易掌握地方语言的语音语义,体验说方言的乐趣。再如,教师发现幼儿对木偶戏、盆景等产生了探究欲望,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幼儿家长等资源利用起来,帮助幼儿获得更专业的熏陶。

3.支持幼儿拓展经验

主题课程也是帮助幼儿进行文化建构的过程,让他们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和有趣。那么,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的过程中,也要让幼儿更懂生活,更会生活。如,幼儿在探究“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过程中,对老游戏“东南西北”情有独钟,教师很快捕捉到幼儿的喜好,并引导幼儿将游戏经验与日常生活建立关系。通过“东南西北”选择值日内容、签到方式,让原有生活更具趣味,也让生活经验不断拓展。教师可试着成为幼儿游戏的玩伴,适时介入,支持他们认知、技能的提升。

总之,在主题课程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是立足“追随幼儿”,在互动与生成中形成的动态变化、多元开放的环境,以认知与经验储备、区域与材料常备、海报与支架齐备、互动与支持兼备为支点,在一次次相遇“对的时刻”、相逢“高峰体验”中收获更多的经验生长。

猜你喜欢
如皋张贴经验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经验
中国年画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人小鬼大狄仁杰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