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质”策略分析

2023-12-09 22:13王秀丽
学苑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中学生

王秀丽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山东 德州 253200)

在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音乐教师应结合“双减”要求与教学大纲,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地改进与创新,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得以在参与中掌握音乐技能,形成夯实的音乐基础,充分感受音乐学科的魅力;应对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以此制定优化方案,以此提升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为他们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为他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巨大的助力。

一、“双减”背景下创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切实缓解中学生的压力

“双减”政策的贯彻,使中学生的作业量与完成作业的时间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个人的兴趣。然而考虑到普职分流,许多中学生不免产生焦虑情绪,若是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排解,他们的学习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这对于他们健康成长是较为不利的。而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众所周知,音乐学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同,学生既不需要死记硬背,掌握较多的音乐技能,也无须进行多次考试。相比之下,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压力,便于他们身心得以充足的休息,从而以更为饱满的态度面对各种课程。而高质量音乐课堂则使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发挥到最佳,便于学生在轻松、悠扬的歌声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挣脱出来,认真感受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从而形成坚毅的品格,敢于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料,从而获得个人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为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创造有利条件。故而,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规划音乐教学内容,以此提升音乐课堂的科学性,切实推动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中学生接触世界的途径有所增多,也增加不良思想出现的概率。中学阶段的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控能力,在使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扰,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对于他们健康成长是较为不利的。因此,必须及时地制止与科学地引导。而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则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一目标。众所周知,音乐与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它们或是对人们情怀和心声的具体表现,或是利用动感的节奏表现当下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中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它们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阐释生活的美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曲目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会切实感受到生活之美,这对于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理解美的真谛,形成创造美的理念是非常有帮助的。故而,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以此提升音乐课堂的活力,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以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美育工作的进程。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质”原则探讨

(一)注重以人为本

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教师所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唯有围绕他们的需求而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积极规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元素,认真探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应结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利用各种策略,创建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以在参与中充分地激发出自身的情感,从而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曲目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提供强大的支持;应科学规划音乐课堂进度,避免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学生普遍不明白的地方,则重点讲解,以此加深他们理解与记忆;应适当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文化导向原则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文化导向原则,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能对民族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从而形成纵观历史、放眼世界的音乐情怀;应结合所要讲述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传统元素,使学生在参与中,切实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双减”背景下创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善于创设相应的音乐学习情境

高效音乐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在备课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确定乐曲的风格,然后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相应的授课方式,以此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乐曲具有意境美、旋律美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入教学情境法,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参与中认真感受音乐曲目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作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等,以便他们受其熏陶,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应尽可能融入较多学生喜欢的学习元素,以此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与教育性,使学生深受感染,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为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例,这首乐曲要求学生通过模仿、对比等方式,理解切分的演唱方法与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体会歌曲中的真挚情感,并能完成演唱歌曲,学会怎样分析音乐作品,掌握表达歌曲情感的技能。这首曲目全篇围绕“爱”展开,致力于让中学生感受美与爱的熏陶,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对扎实的音乐基础,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项音乐活动。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播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给当地人造成的严重影响,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被埋在坍塌房屋中的难过、没有衣服与食物的担忧等,以此加深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然后向学生播放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的视频,让学生在人们激动与感激的泪水中体会“奉献”的意义。期间,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感受,比如:“当人们正饥饿的时候,收到干净的面包、火腿等食物,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当捐款的人们看到地震中的房屋又重新盖起来了,心情是怎样的呢?”然后,音乐教师可以引入“爱”的主题,通过与手相互配合的方式演唱《让世界充满爱》,以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对曲目的演唱技巧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之前所搜集的与《让世界充满爱》的有关资料,比如曲目创作的背景、歌唱家的演唱风格等,使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学习演唱的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友好、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学会哼唱掌握主旋律,切实把握歌曲的基调,科学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创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切实转变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其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以便他们能自主探究音乐知识,积极操练表演技巧,不断提高音乐学习效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双减”要求,结合授课内容,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从而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切实打破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的限制。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分析技能,认真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定期为他们推送相应的音乐学习资源,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应利用各种方式,尽可能满足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诉求,充分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使学生随时接触到经典音乐,为他们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我的中国心》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搜集与《我的中国心》有关的资料,例如海外赤子的亲身经历、他们对祖国的思念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我的中国心》的演唱速度、节奏和旋律等音乐要素。学生可以尝试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其中的差异,并思考这些音乐要素如何与歌词相互配合,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情。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分析《我的中国心》与《我的中国梦》这两首曲子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将其发布在教师指定的在线平台上。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丰富彼此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上的作业完成数量和学生预习作业的情况等数据,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疑惑的地方,并进行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通过多种方式,如示范演唱、情感解读等,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双减”背景下,着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创建高效音乐课堂中的意义不可忽视。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体现了洛厄尔·梅森等教育家的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积极参与者和自主学习者。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合作探究和创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问题驱动学习和项目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学生主持课堂、实践体验和演出机会,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作,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反思,全面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不仅是响应“双减”政策的需要,更是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我的祖国》这首合唱曲为例,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富有活力和深刻内涵的音乐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入探索曲中所蕴含的捷克人民对沃尔塔瓦河的深厚情感。课程设计可以从了解捷克沃尔塔瓦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开始,让学生参与探究这条河流在捷克社会中的意义,激发他们对音乐与文化的兴趣。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比如沃尔塔瓦河流域的民俗传统、河流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合唱曲《我的祖国》,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曲中音乐主题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可以安排学生合唱演绎《我的祖国》,让他们亲身感受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景,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技术融合教学则可以利用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个人想法和创意,进一步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将在音乐课堂中体验到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自我表达和技术应用的乐趣,从而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与理解,这将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启发性的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认真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强化学生之前所学的音乐知识,促使其形成夯实的音乐基础,还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学习信心的提升,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因此,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自身特征,举办多种实践活动,以此提升音乐学科的育人效果。

比如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的结合,以此拓展音乐曲目的表现形式。一种方式是将音乐与语文相结合,为文学作品配乐,提升学生朗诵诗歌的效果。通过选取合适的音乐作品,将其与诗歌相融合,可以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通过音乐的伴奏和节奏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使其更加生动、有感染力。另一种方式是将音乐与计算机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音乐课程和比赛的课件制作工作。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需要结合音乐比赛的特征,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选择合适的元素,如文字的格式、所使用的色彩等。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学生不仅提升了音乐创作和表现的技巧,还锻炼了他们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好处在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跨越学科边界进行创新和思考。学生通过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这种综合性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在学习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流行歌曲《我和你》进行合作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分角色扮演,共同诠释歌曲中的情感和故事。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音准、节奏或发音等方面,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反馈。这样,学生将有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演唱技巧,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随着合作时间的增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通过共同努力创作音乐、合作演唱和互相支持,学生和教师将建立起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学生们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而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才能和需求。这种亲近和理解将为后续的音乐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促使教学获得顺利和高效开展。此外,合作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成功地完成音乐创作和演唱活动。他们将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积极贯彻“双减”要求的背景下,为了切实提升中学音乐的育人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为学习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应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的融合,鼓励学生编创音乐舞蹈艺术剧,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为他们艺术素养得以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