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阅读积累,但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以及阅读的耐性上,依旧有所欠缺。此外,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思维方式的转变、兴趣爱好的改变等,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需要不断探索与钻研,积极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1.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现今小学语文课堂里,部分教师依旧信奉“唯分数”论,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教学时只采用单篇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支撑,学生多数时间都是碎片化阅读。
2.学生缺乏兴趣技巧。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挤占了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电子产品,这也必将导致纸质书籍逐渐受到冷落。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受到了阻碍,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收效甚微。“不想读”“不会读”成了学生的常态。
1.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环节,旨在引起学生个人与家长的重视,从低年级开始便有意识地让孩子打开阅读的视野、激发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教学时,以“快乐读书吧”为“点”,拓展整学期所需阅读的书目,使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在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下,学生更容易静下心来阅读,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精选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选择。现如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其丰富的种类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但它们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作为教师,该如何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呢?
首先,推荐的书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虽说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还缺乏深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书目的选择上,要符合这一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要充满童趣,贴近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学生在阅读时才能与书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走进书本中,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他们更好地成长。
其次,推荐的书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下,作为成年人,面对毫无兴趣的事情,会作何感想?同理,当十岁左右的孩子在面对不感兴趣的书籍时,是否也会如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长此以往,阅读便成了需要敷衍应付的苦差事,那阅读效果也可想而知。倘若反之,阅读的书目是学生所感兴趣的,那则无须教师或家长多催促,学生定会自觉地捧着书阅读,徜徉在书海之中。阅读的效率与阅读的收获会得到极大提升。
此外,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书目的机会。例如,在学校里,教师可以每周将学生带到图书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时间,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书籍。有了兴趣做支撑,阅读书籍时会更加高效。
3.策略先行,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情况调研,发现阅读时随意翻阅、浏览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技巧,为了让学生阅读整本书更高效,教师需要多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巧用梯形图,明确故事主题。阅读中找到故事的主题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梯形图就像一个小梯子,一级一级越往下越深入,这对于寻找故事的主题非常有帮助。梯形圖可以设置为:主人公、目标、问题、方案、结果、主题六个方面。当学生完成前面五个部分时,便可以找到故事的主题。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主人公是谁?目标,人物想干什么?问题,人物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方案,人物如何应对的?结果,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样的?主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六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故事的主题。
以《夏洛的网》一书为例,学生寻找这个故事的主题时,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依次回答上述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落脚猪威尔伯;它的目标是平安活下去,和朋友们在一起;威尔伯遇到的问题是它会像其他的猪那样在圣诞节被杀害;于是,它求助朋友,自己努力变得更好;结果威尔伯成功活了下来,并且幸福地生活。由此可以得出本书的主题是:友谊,友谊能够提升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按照上述方法,学生轻而易举便能寻找到故事的主题,有法可循,可操作性强。
(2)绘制山形图,分析故事情节。好的故事情节就像一座蜿蜒起伏的小山,有开端、发展上升、高潮、发展下降和结尾,分析情节的发展,也就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故事的顺序。这是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对接下来分析主题至关重要。
以《詹姆斯与大仙桃》一书为例,当需要分析故事的情节时,可以借助山形图来分析。第一步确定故事的开端,即介绍故事场景与人物背景的部分,不难发现本书的开端为詹姆斯父母去世,他被送给两个姨妈寄养。接着,第二步确定故事的结尾也就是故事的结局,詹姆斯和伙伴们在美国愉快地定居。第三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即确定故事的高潮部分,简言之,就是篇幅最长或冲突最激烈的部分,利用直白的解释,化无形为有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抓手。第四步确定发展上升部分,即故事开始之后,高潮之前发生的故事。第五步发展下降部分,即高潮后,结尾前发生的事情。有条理地依次找出以上五步内容后,再将这些情节串联在一块,便构成了完整的起承转合故事情节。
4.开展头脑风暴,展示阅读成果。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后,必定会有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会产生强烈的与人交流分享的愿望。这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分享的平台,让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需要注意的是,成果展示时,不可限制学生的展示形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与展示。
例如:撰写读书心得、开展心得分享会、绘制手抄报、制作读书卡、举办好书推荐会等,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将自己从书中获得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这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梳理与巩固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特征,其他同学在听了介绍后,也能了解许多优秀书籍的信息,为今后的书籍选择提供了便利。此外,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文字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随之得到了锻炼与提升,真是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今后教师需利用好“快乐读书吧”,重视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精心挑选适合的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设置固定课程,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以策略指导教学,扎实学生的阅读技巧;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高效阅读,并真正爱上阅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