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要闯过三道关

2023-12-07 22:10吴培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外貌细节动作

吴培光

初中生写作,写人记事是基本功。在短短600字的作文中,用最生动、最传神的句子描绘出人物形象,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更饱满。下面就以名家作品为例,谈谈如何“闯过三道关”精彩地描写人物。

第一关:人物描写——如见其人

人物描写在叙事类作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般可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先说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共写了400多个人物,人物形象绝不雷同,各有特色。

也可采用局部特写式描写,即用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精神风貌、身份、境遇等。比如鲁迅写祥林嫂时,主要描写她的眼睛及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癞疮疤,来表现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写到了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写孔乙己主要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通过长衫映衬人物的迂腐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以及对当下社会的不适应,表现作者对此类人物不能变革创新的愤世嫉俗思想,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孔乙己在当下社会的异类形象。

还可进行动态描写,如通过肖像的变化表现人物年龄、性格、思想、职业、社会地位等的变化,揭示人物瞬息的内心变化或人物命运的际遇,反映主题。比如,鲁迅《故乡》中对闰土的那段外貌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脸色、眼睛和手的今昔对比描写,深刻反映出由于生活重压所引起的人物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从而揭示了主题。

另外,一般情况下是“人如其面”,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貌并非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心灵不一定美,优秀作品中的好人的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因此不要“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应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尤其在写反面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接着说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关键是选好动词,不但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是“怎样做”的,甚至还要写出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请看下面的片段: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是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当弹药用尽,只剩最后一颗手榴弹时,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行动。五名战士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激战,马宝玉负伤,弹药用尽,胡福才正要“拧”开盖子时,马宝玉的一系列动作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这段描写借助了“插”“举”“喊”“砸”等动词,把马宝玉对敌人的痛恨、消灭敌人的决心、指挥战斗的气势展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为了赶走侵略者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动作描写贵在生动地展现人物的举动,表现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选择人物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定场景,在场景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选定场景后,需要仔细观察人物,观察每个动作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能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果能,就借助恰当的动词进行生动刻画;如果不能,脱离了人物性格,就舍去。

然后说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李星华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这样描写: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这是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接受庭审時的对话。面对暴怒的法官,父亲陈述事实:“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两个孩子”“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两者形成对比,更表现出父亲的沉着冷静、镇定从容。说完之后“望”的动作,表现出父亲内心对家人的不舍。

每个人说的话都能表现出他的身份、地位、经历、气质和心理状态等,处在特定环境中的对话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运用语言描写时就需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突出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不能众口一词。还可借助神态、动作等细节表现当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人物性格。如“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抢着说”中的“抢”字,表现出“我”的机智勇敢,和后面父亲“会意”后说出来的话形成呼应。

再说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人物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心理细节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来看史铁生《那个星期天》中的描写: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被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作者描写了一开始想等母亲洗完衣服“马上拉起她就走”的焦急又固执的心理活动。加上等待母亲的动作细节,“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却“一声不吭”,用无声的动作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母亲还是没有带自己出去的意思,“我”渐渐失望起来,由开始的急切盼望转变成盼望将落空的失落情绪。简短的几句话将心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进行人物的心理描写时,可写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加上动作、语言这些细节的烘托,使读者透过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接感受人物性格。

最后说神态描写。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人物神态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现出来,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开心时喜上眉梢,悲伤时就紧锁眉头。对于人物的神态细节描写,往往要借助人物面部表情细微变化。如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这一段描写八儿盼腊八粥时馋嘴的表情。八儿想到能吃到腊八粥“喜得快要发疯了”,突出了其急切心理。而听母亲说要到夜里才能吃到,顿时“眼睛可急红了”,用“要哭的样子”表明“那我饿了”,一个“那”字更富有意味,表现出八儿由开始的急切、欣喜转变到撒娇、赌气、失落的过程,神态描写极细腻真实。

神态细节要生动准确、精密细致,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之处,通过面部表情将人物的神态细致地描写出来,从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第二关:环境描写——如睹其景

环境细节的展现主要针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作时,环境细节描写并非可有可无。人物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对环境细节的描写有助于突出文章主旨,渲染气氛并推进事件发展,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的描写: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这是文章开头对桑娜和渔夫家的环境描写。外面寒风呼啸,“又黑又冷”,十分可怕,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内外环境的对比,突出了渔夫家的“温暖”,这不只是生活环境的温暖,更重要的是拥有亲人之爱的温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主题,赞美了这对夫妇淳朴善良的内心。写屋子里温暖舒适、井井有条,侧面表现了桑娜勤快能干、善于持家。

进行环境描写时要抓住环境特征,选择最能表现环境特点的细节,如描写室外环境时,选择了“汹涌澎湃”表现风浪大,“又黑又冷”直接描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环境细节描写与表现人物不可分开,要有意识地把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融入周围的环境中。还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表现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注重环境设置,也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性佳作的共有亮点。在这些文章里,背景既适合展开情节,又符合人物特点;既能展示语言的美感,又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关:场面描写——如临其境

在平时的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写比赛,只写几个运动员怎么赛,而整个比赛场上的情况及场外观众的表现却没有反映出来;记一次春游或秋游活动,只写自己和一两个同学怎样玩,而整个班集体的热烈气氛却很少描写。这样的作文显得单薄,缺少生活气息,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是不會进行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能展示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出真实可信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特定场景。下面欣赏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场面描写,看看这段场面描写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像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地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地响。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那样,挤进了城。

有同学会说,作者选取了巧妙的角度,写了纷繁的声音,形成了祥子活动的背景,并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同学会说,写祥子也用了比喻,用词精炼,“东插、西跨、拨落、挤进”动作刻画生动形象,写出了祥子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形象。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个场面描写是为小说中心服务的,为后面祥子的吃苦耐劳做了铺垫,与祥子后来的变化形成了对比。

如何才能描写好场面,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呢?描写时先要突出场面的三要素:即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含陈设)和人物的活动;其次,就是要注意点面结合,点的描写要突出重点,面的勾勒反映全貌,二者又互相映衬,融为一体;最后,要抓住特点,并通过对环境、景物、事件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写出生活画面,场面描写渲染气氛,才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猜你喜欢
外貌细节动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细节取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