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奇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学校依托江苏省前瞻性项目“全景学习:小学生态课堂实践探索”,以“单元结构化教学”为抓手,开始思考全景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通过统整单元教学内容,优化单元教学路径,给予学生更加整体的、系统的、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体验,以此来促使深度学习在课堂的真实发生,最终指向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的数学课堂存在着“重知识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单一轻整体”等现状,暴露出“散点化、碎片化、割裂化”等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没有深度,学习没有高度,缺乏系统意识和整体意识。
如何改变目前的课堂现状,解决上述的课堂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指引下,我们开始思考单元整体教学,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教学设计从原来单一的“一个个知识点”转向“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单元整体教学基于教材单元,但又不限于教材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要求跳出知识点教学的认识框架,对一个主题单元或多个有关联的自然单元进行统整,要求教师具有关联融通的整体视野,善于寻找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关联。
(一)整体架构——清晰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1.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
(1)深入分析
围绕课标、学情、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通过分析课标,明晰素养;通过分析学生,明晰需求;通过分析教材,明晰责任。
下面是对苏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分数的概念在小学里先后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三年级,属于初步认识。这种初步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上册,是认识单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是三年级下册,是认识多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五年级的分数意义,是在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单位“1”。分数学习的核心问题聚焦“平均分、部分与整体关系”两个核心概念。纵向来看,不同阶段分数的认识之间存在着结构相同的关系。
课标分析: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为五年级深入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因单位“1”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因此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单位“1”并理解单位“1”的意义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2)深度统整
以“纵横融通”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加工,拓展教师对于知识整体的教学视野,把知识点串成结构链,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使课程内容呈现螺旋式的方式,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
(3)深层架构
在全景学习的视域下,开发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根据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整体综合性的教学,充分开发学科育人资源,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架构。例如,一个大单元可设计唤醒课、感悟课、建构课、梳理课、拓展课等不同的课型。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
2.建构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型
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初步建构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一般模型,即确定大单元学习主题→制定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逆向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基于真实情境创设结构化活动→以进阶思路构建学习过程→以深度学习的思维设计拓展作业。
(二)逆向设计——变革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方式
全景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遵循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原则,也就是做到“学教评一体化”。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基于理解为先的思想,采用“评价早于教学活动”的逆向设计。在学习目标之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而不是仅仅聚焦“评估任务”,要实现学业质量标准“单元化”“课时化”,基于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搭建三大学习支架,即“问题(任务)、活动(学程)、评价”设计,回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设计评价的不种类型
2.把握评价的不同方法
(三)关联融通——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终极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多个知识点相互搭建支架,从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看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以单元结构化为基本准则,更系统地建构知识体系,从而编织成知识网络,使知识从零散走向关联,从割裂走向融通。
下面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主题】十进位值思想统领单元整体教学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层面:能够认识万以上的大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单元规划表单元分析课标分析(聚焦素养)、教材分析(聚焦关联)、学情分析(聚焦经验)单元主题十进位值思想统领单元整体教学单元目标1.借助直观模型(豆子、计数器、数轴图等),通过数数、拨珠、画数轴图等活动认识万以上的数(意义、计数单位、读写、比较、改写、近似数)。2.结合具体情境采用对比、推理等方法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十进位值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3.能把活动经验和思维经验迁移到后续“小数的意义”的学习中。单元评价1.1 举例说明一万或几万有多大, 通过你的描述能比较形象地感受到这个数的大小。1.2 在具体的情境中会读、写万以上的数。1.3 会比较具体情境中万以上数的大小。1.4 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1.5 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理的近似数。2.1 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2.2 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描述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略单元课时安排 7 个主题 7 种课型 计8 课时单元作业1.制作一份数位顺序表。2.制作一份单元知识思维导图。3.向别人介绍如何读、写多位数。4.到生活中找一找大数,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层面:能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问题解决层面:能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情感态度层面:通过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的发展史,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横向关联:
★纵向关联:(略)
学情分析:
【经验及认知特点分析】
【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1.受教材所限,由于对“一万”的感知不够,导致对“十万”的认识模糊。
2.受“万以内数读法”的迁移,采用“计数单位个数+计数单位”的读法,产生为什么要分级的疑问。
3.计数单位“千万”后面为什么不是“十千万”“百千万”……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在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明晰学情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单元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和整体架构,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和落实课标的有效措施。通过“寻找单元内容的关联线索”“捕捉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挖掘单元内容的育人价值”,搭建更为科学的单元教学体系,尝试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如何”等问题,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