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12-06 23:03唐璞波
幸福家庭 2023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感教师应法治

唐璞波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在综合素质教育框架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它包括知识与学习能力、思维与创新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达能力、身心健康与生活能力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关键任务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能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形成公平、正义和诚实的价值观念。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法律法规,能够理解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养成守法的习惯。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了解社会问题,感知他人的需求和困境,培養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教学原则

主体性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主体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习惯。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实际案例、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积极的行为准则,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趣味性教学原则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趣味性教学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故事、动画等形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竞赛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四)生活化教学原则

生活化教学原则强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原则,采用实际生活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直接感受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原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教学理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组织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三)完善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中,完善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是一个关键步骤。课前准备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准备。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准备案例、故事、图片、视频等,开展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教师完善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创设教学情境,构建趣味课堂

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关于诚信的道德教育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解《曾子杀猪》的故事,询问学生“如果你是曾子,你會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并理解正确的道德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趣味课堂。

(五)开展课堂活动,丰富学习体验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关于诚实的道德教育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诚实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又如,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开展模拟的法庭辩论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检察官、辩护律师、证人等角色,针对虚构的案例进行辩论,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公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辩论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开展生活实践,突出育人实效

教师应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师开展生活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还能够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七)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的评价。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实践活动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并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采取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完善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活动、开展生活实践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情操、法治意识的公民。

(作者单位: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责任感教师应法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