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主干性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笔者探究了如何依托有效的小学数学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供参考。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化时代对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习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找到更适合个人发展特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关注的大多是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新课改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灵活识记数学概念。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
(三)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透过问题探寻本质,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
(一)运用实物开展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具体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个人性格特征与知识能力水平等,再联系学生的发展实际,运用实物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如此一来,教师便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深化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形状的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取出一张A4纸,并为学生阐述:“这张纸看似一个平面图形,但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长方体,只是这个长方体的高度很低,甚至近似于零。下面,就让我们摸一摸它,感受一下长方体是什么样子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触摸A4纸,可以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形状的认知,有效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几何图形有关的物品,如圆柱形的水杯、正方体形状的魔方、六棱柱形的2B铅笔、长方体形的橡皮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加深他们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作为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这些纸盒,从视觉和触觉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提高学生立体几何认知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深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征,例如顶点、面和棱的数量等,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与空间思维,助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一些教师习惯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当中,不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也无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促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围绕该单元内容开展“报数”这一游戏活动,其活动规则如下:全班学生以接龙顺序开始报数,从1开始报起,遇到7或者7的倍数时,学生需以击掌代替报数;在此过程中,若有学生报错数,或在遇到7或7的倍数时未击掌,便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为大家表演唱歌或跳舞。在游戏活动中,一开始学生的进度会有些缓慢,出错率比较高。随着学生逐渐熟悉这一游戏规则,游戏速度会越来越快。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發现7的倍数有何种特征呢?同理,3、6、9的倍数有何特征呢?”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倍数知识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内化吸收倍数知识,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进行趣味探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个性化学习需求及知识储备程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保障趣味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助力学生高效完成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将各式各样的图形统一摆放至PPT界面的左侧,如蝴蝶的半边身子、半个篮球、半个飞机、半副对联等,而在PPT界面的右侧,则摆放被打乱顺序且经过旋转或翻转处理的与左侧图片相对应的图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趣味拼图游戏,让学生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针对右侧图片进行适当调序、翻转与旋转,最终依照左侧图片顺序完成摆放。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进而获得左右完全相同的对称性图形。这种趣味性的自主探究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自主学习的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学习能力,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鼓励学生通力协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给每个小组准备4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朗诵、跳舞、空白等字样,并创设如下情境: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每组需要派出3名学生在班级表演。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表演的节目形式不能重复,需要在小组内抽签决定;因此,每次表演前由组长统一组织组内成员抽签,决定表演的人选及表演的节目种类,抽到“空白”的学生可以免除表演。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示范。在第一位学生抽到跳舞的卡片后,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提问:“第二位同学有可能抽到什么呢?”这时,班内学生会作出不一样的回答,一些学生认为会抽到“朗读”,一些学生认为会抽到“空白”,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会抽到“唱歌”,并就此展开激烈讨论。在给足学生时间自由讨论后,教师可以深入讲解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带领学生探究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依托游戏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逐渐领悟到任何事情均有其出现的可能性,根据其出现的概率,可以将其划分成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种状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深化对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理解。
(五)结合现实生活,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中“折扣问题”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教学情境,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超市营业员和顾客,配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商品,并标明各类商品的具体售价,之后让“顾客”与“营业员”进行砍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体会“打折”这一词汇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各类商品分别打7折、8折、9折以后的价格,帮助学生内化吸收相关知识,掌握“折扣问题”的具体解答方法。
(六)积极组织课余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优化教學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完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基础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生所在的社区居民平时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要求参与调查人数不少于60人。在后续上课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汇总调查情况,并按照步行、骑自行车、骑电动车、驾车、乘坐公交车、打出租车等形式进行分类,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内容,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赋予学生自主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思考用其他方式展示统计结果,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可塑性较强,同时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偏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教学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助力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体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