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3-12-06 10:09王萃茹
幸福家庭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生活化作业

王萃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体育品德的塑造,并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为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运动能力是指体能、技术能力、心理能力等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健康行为是指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知识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价值追求。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指将体育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道德品质的教学方式。教师选择生活化的体育内容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还能够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部分学生不想参加体育运动,他们认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形式单调乏味,且部分项目的运动量过大。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体育运动更贴近生活、更实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项目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动项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科学合理地调整运动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以有趣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路径

(一)体育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以帮助学生在运动中强身健体,获得新的感悟。

为满足学生运动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将教育活动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如将生活中的搬运快递等情境融入体育接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参与体育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如将投掷练习项目与打雪仗结合等,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源于生活,教师要提炼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吗?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解决这些问題,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技巧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完成运动项目。同时,教师可以将项目的标准动作形象比喻为生活中的动物动作,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以热身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将伸展运动比作猴子摘桃,头部运动比作小鸡啄米,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运动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体育教学,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水平一(一年级)“跑与游戏”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都听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内容,并让学生通过想象,做出小猴子搬玉米、桃子和西瓜,追赶小兔的动作,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增强学生的运动体验。教师将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生活化、体育化的改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校是学生锻炼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运动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学校要抓住机会,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授水平一(一年级)“走跑交替”的内容时,教师如果忽略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只采用讲解的方式教学,会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模仿游戏结合起来,利用“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的口令,引导学生实现走、跑交替的转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性的生活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的呼吸方法和走、跑交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体育教学要向生活延伸,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在开展体育教学前,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行生活化的设计,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提高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追求。

例如,在教授水平二(三年级)“篮球步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篮球一家亲”的活动,让班级学生分别扮演“球爸爸”“球妈妈”“球宝宝”等角色,引导学生相互配合,通过学习跑、跳等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球技巧。

(三)体育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主题教学、评价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体育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投掷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体育课堂布置成劳动模仿操的活动现场,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教学,吸引学生参与游戏竞赛,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锻炼要从课堂走向家庭,也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生活化的锻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纸质书时,不坐椅子且背靠墙看书,锻炼学生的腰部肌肉、颈椎后部肌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空余时间,抓住桌角下蹲,锻炼学生的腰肌、腹肌、肩关节。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习惯,参与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爬楼梯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步行是一种简单的有氧运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餐前或进餐半小时后与家人一起步行,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米至130米,每次步行时间不少于20分钟。慢跑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有氧运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慢跑的习惯,在慢跑时保持匀速,且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从而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身体状况,参与爬楼梯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体育教学作业生活化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关意见,设计生活化的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活化的体育活动不再囿于课堂,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后作业,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兴趣制作体育家庭作业的清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以水平一(一年级)“走跑交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金鸡独立”“不倒翁”“两张纸的身体风暴”“毛巾大作战”等趣味性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难度具有梯度的体育作业,使作业的难度逐渐升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将生活化、低难度的体育活动引入家庭教育活动,设计趣味性的亲子互动作业,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亲子互动作业,引导家长结合孩子的运动基础与运动兴趣,开展传球训练、亲子弓箭步、亲子跳绳、蹲跳拍手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增强学生的体魄。例如,在完成亲子跳绳活动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多样运动形式,如双人跳、反向跳等,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其中,双人跳是指两人保持同步节奏一起跳绳,能够提高亲子之间的默契度;反向跳是指两个人背对背跳绳,能够提高亲子之间的默契。在学生产生运动热情后,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适当地调整运动强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体育教学情境、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作业等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校携手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生活化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