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盛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以课时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缺乏对单元内容的结构化整合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利于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研读,形成结构化教学的意识,探索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策略,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注入生机与活力。本文探讨了单元结构化设计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在单元结构化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教学设计思路,将单元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实施教学设计,推进整体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为整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教材按照“寻找常量和变量—建立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引导学生构建对反比例函数的认知体系。该单元的教学强调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探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函数中常量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反比例函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反比例函数这一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函数”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接受新的内容,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制定如下单元目标:一是借助生活问题的探索,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征(数学建模);二是展开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探索,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并能用获得的结论、探究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逻辑推理);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数学运算)。如此,明确关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挖掘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指导。
二、依托单元教学目标,构建评价机制
在单元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将教学评价嵌入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结构化特征。教师要依托单元教学目标,探索更具实效性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结构化单元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基于制定好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构建如下评价机制。
(一)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
基于这一单元内容的特点、渗透的核心素养维度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评价目标
一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二是改进教学方案,基于评价结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三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评价中收获成长的喜悦,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性、发展性、差异性的评价手段,将评价的要素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评价实施中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立足单元整体,推进教学任务落实
在结构化视域下,教师要立足单元目标、单元评价的落实需求,实施整体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逐步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体系。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满足学生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需求,采取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多元训练的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扎实推进教学任务落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情境创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加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单元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故事、语言、问题、音乐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之前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了解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次函数的两种表达式不能满足所有的场景。例如,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是1200千米,某人开车在两地之间行驶时,汽车的速度v和行驶的时间t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即vt=1200千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展开分析,说一说例题当中两个变量v和t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而将学生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中。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初步观察进行分析,提出简单的猜想,带着猜想进入单元学习。在该案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为目的,应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經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这两个初步的数学建模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单元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合作探究
在单元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要将合作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增强学生的倾听、分享意识,让学生在不断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支架,为学生设计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同时按照“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合作探究任务。
1.基于真实问题,分析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包含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立足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在评价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数学建模素养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应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并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绘制更多的反比例函数图像,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提示:绘制y=-的图像)。这一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多分享,從而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突破认知上的阻碍。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能力等进行评价。
3.展开交流讨论,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联系现实生活,设计一道需要使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的数学题。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每个小组可以先独立展开讨论,并根据组员的生活经验编写一道习题,如根据游泳的速度和游泳的时间编写一道习题。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编写的习题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函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数学目光、解决问题能力等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合作探究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合作探究活动,推进单元目标的达成。
(三)多元训练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必要的训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需要,会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做题训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单元结构化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精简、高效的训练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训练时,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多样化原则。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改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消极认识,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应用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都自主出一道题,之后将这些练习题随机分配给全体学生,从而带给学生别样的训练体验。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说题”活动,让学生用合适的语言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出来,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是差异性原则。组织学生开展习题训练时,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特点,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综合表现也会有较大差异,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成长规律,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增强教学成效。
四、基于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辅导
在单元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对学生的评价,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实施针对性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潜能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和学生课后作业反馈这两个角度,给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指导。
具体而言,有的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不够深刻,在函数的学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需要,面对面地为学生讲解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突破反比例函数学习的重难点。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度学习意识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任务等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自主展开生活实践等方式,获得能力上的进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如此,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