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秀慧,张炳琪,王文玲
(安阳市眼科医院 B超室,河南 安阳 455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由长期高血糖水平致使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减慢和组织供氧变少引起[1];而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进展会增加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发生概率,且随着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会严重损害患者视力,甚至可致盲[2-3]。因此,临床中应积极探寻有效检测手段,以期可早期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时干预,降低危害。既往临床中常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或散瞳后眼底照相等方法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无明显症状变化,故上述方法无法有效识别早期视网膜病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初期多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故推测可通过检查糖尿病患者眼底血流变化来识别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4]。眼底动脉超声是一种高分辨率和无创的检查方式,检查结果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等血流参数可反映患者眼部动脉的血流变化[5-6]。基于此,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评估价值。
回顾性研究,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症状、眼压、裂隙灯生物显微镜、眼底等综合检查结果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将98例患者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78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20例)。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7]中诊断标准,且由具有资深经验的医生通过症状、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等确诊;(2)接受眼底动脉超声检查;(3)临床病历完整。排除标准:(1)无玻璃体积血、缺铁性视神经病变等其他眼底病变;(2)无眼部手术史;(3)眼睑皮肤明显受损;(4)存在恶性肿瘤。另选择同期至医院进行眼底动脉超声检查的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3组眼压对比,PDR组>NPDR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性别、体重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
使用日本东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BV2600))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动脉超声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身心后轻闭双侧眼睑,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调整为7.5 MHz;将超声探头放于患者眼睑上部进行扫描,待球后视神经暗区显示后,于视神经内侧距球壁后1.5~2.5 mm处找到眼动脉、于球后视神经暗区内距球后壁2~3 mm处找到视网膜中央动脉、于球后视神经暗区两旁距球后壁3~5 mm处找到睫状后短动脉;通过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由2位资深影像学专家评估眼底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记录所有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
3组间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对比,对照组>NPDR组>PDR组;3组间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RI对比,对照组 表2 3组间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对比 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作为状态变量(NPDR=1;PDR=2),将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眼动脉PSV、眼动脉EDV、眼动脉RI、视网膜中央动脉PSV、视网膜中央动脉EDV、视网膜中央动脉RI、睫状后短动脉PSV、睫状后短动脉EDV、睫状后短动脉RI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844、0.731、0.881、0.761、0.808、0.817、0.775、0.755、0.818,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见表3。 表3 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NPDR和PDR,前者发生时多可通过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进行干预,可较好地保留视力,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后者因伴有新生血管形成,极易发展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即使有效治疗,也难以恢复至正常视力[8-9]。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识别,尽早干预,避免严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加重,患者眼部动脉的PSV、EDV水平下降,RI值则增高。分析其原因: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10-11]。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损伤患者的眼部血管,诱发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继而使眼部毛细血管壁基底膜增厚,血管管腔狭窄、闭塞,眼部血流循环速度减慢,阻力升高,长期以往便会诱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微循环障碍越明显[12-13]。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是人体视网膜和脉络膜血供的主要来源,通过监测上述动脉的PSV、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直接且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情况。因此,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加重,患者眼部动脉的PSV、EDV、RI等血流指标也呈现异常变化。 进一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部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发现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上具有较高价值,其原因如下。(1)NPDR与PDR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形成新生血管。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多由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减少及循环阻力升高致视网膜缺氧缺血导致[14]。因此,可通过PSV、EDV、RI等动脉血流参数来反映患者视网膜的血流灌注及循环阻力情况,进而通过判断是否形成新生血管来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2)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患者的视网膜血流微循环障碍愈加严重,会损伤患者的眼内血管,破坏血流屏障,继而导致微血管瘤的产生[15]。而眼内微血管瘤不仅会使患者眼部的视网膜毛细血管迂回扭曲,血管灌注受阻,RI值升高,还会堵塞眼内动脉的血管,使PSV、EDV等血流指标进一步下降[16]。因此,可通过监测糖尿病患者眼部动脉的PSV、EDV是否进行性下降、RI指标是否进行性升高来判断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是否加重。(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还与糖尿病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17-18]。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使机体血液黏稠度增高,继而通过影响眼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减少眼部血管的血氧供应,最终诱发新生血管发生,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眼底超声检查在眼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检测上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19]。因此,可通过眼部动脉超声检查所得的血流参数评定动脉粥样硬化对眼部血流速度的影响程度,进而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加重,PSV、EDV、RI等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呈异常变化,且其在NPDR与PDR的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2.2 眼底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评估价值
3 讨论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