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雅,郑蔚,单秋菊,孙娟,贺熠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心血管内科;b.护理部;c.护理学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4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攀升[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治疗冠心病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研究表明,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的养成对患者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再入院率[3]。健康促进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持或促进健康、实现自我价值而采取的自发性行为,包括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压力应对及人际关系6个方面[4]。心理压力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应激事件导致个体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困惑或威胁,进而表现出的心身紧张感和不适[5]。长期、强烈的压力会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威胁身心健康。PCI术后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识、对治疗方法不熟悉、外部环境(如工作和生活)等压力使患者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消极情绪,使其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从而妨碍了健康促进行为的行成[6]。然而,有些学者认为,患者主观感知到的压力可以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为患者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7]。本研究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主观压力感知水平现状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主观压力感知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2年5—8月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病房PCI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入院后成功施行PCI,且支架(球囊)≥1个;(2)年龄≥18岁且≤75岁;(3)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卷内容,或可配合研究人员完成问卷;(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障碍病史者;(2)合并重要器官损害等慢性严重疾病者;(3)中途主动退出或同时参加其他研究的患者;(4)躯体移动有障碍者。根据样本量至少是变量数5~10倍的原则,本研究共纳入包括一般资料在内的15个变量,所需样本量为75~150例,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15%,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207例PCI术后患者。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是否重返工作岗位等14项内容。
1.2.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 Ⅱ)
该量表是经曹文君等[8]汉化修订而成,包括健康责任、人际关系、营养、压力应对、运动锻炼、自我实现6个维度,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使用Likert 4级计分法,其中“从不”计1分,“偶尔”计 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促进行为越好,生活方式越健康。该量表总体 Cronbach’sα系数为0.922,6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02~0.904。
1.2.3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
由杨廷忠等[9]汉化并引入,测量调查对象的压力知觉,分为感知压力和感知压力应对能力两个维度共14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0~4分分别表示从不、偶尔、有时、时常、总是;总分为0~56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压力越大。该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为0.78。
研究小组包括3名科室护士及1名护理研究生,为患者讲解研究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要求患者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对于阅读及填写障碍患者,由小组成员帮助其阅读或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221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3.67%(207/221)。
PCI术后患者主观压力感知得分为9~50分,平均(27.01±7.45)分,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其中感知压力得分为4~25分,平均(12.36±4.30)分。感知压力应对能力得分为4~28分,平均(14.65±4.81)分。
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
患者的性别、婚姻、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介入手术类型、首次植入支架(药物球囊)个数、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是否有家族史、付费方式对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累及病变部位个数以及是否重返岗位对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分析
主观压力感知得分为(27.01±7.45)分,健康促进行为得分(127.77±8.13)分。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患者主观压力水平与健康促进行为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方面呈负相关,与其余维度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PCI术后患者主观压力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分析
以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累及病变部位个数以及是否重返岗位)和主观压力感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首次介入治疗时间、主观压力感知影响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5.0%。见表4。
表4 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 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主观压力感知平均数为27.01分,据杨廷忠等[9]的结论判定本研究PCI术后患者的知觉压力属健康危险性压力。根据徐佳琼等[10]对压力的评分等级标准,本研究PCI术后患者整体压力感知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与路晓琳等[11]结果一致。患者压力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压力:PCI是一种有创治疗,也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患者缺乏围手术期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愈后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感;PCI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并没有改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不能逆转冠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术后患者仍有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12]。(2)心理压力:术后患者需长期维持药物治疗、活动耐力降低、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会极大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3)经济压力:一方面手术费用昂贵,此外,患者出院后需长期维持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进一步加重患者经济负担。(4)社会压力:PCI术后患者不能及时重返工作岗位,短时间内家庭角色功能弱化,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同时,对社会造成的生产力损失也不容忽视[13]。因此,医务人员急需重视该类患者的主观压力水平的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本研究中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127.77±8.13)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果与林雪琴、高俊俊等[14-15]一致。既往研究可知,PCI术对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使一半以上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治愈,38%的患者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生活习惯[16];随着PCI术年龄趋于年轻化,一部分患者仍需体力活动、不能遵医嘱改善饮食、做不到戒烟限酒;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以上因素均影响了健康促进行为的推动。这提示医务人员应重视、并加强健康宣教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本研究压力应对及运动锻炼维度分数最低,与Xiao等[17]的结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认为PCI手术期风险较高,手术仅解决了血管狭窄的问题,但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心功能的恢复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患者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压力。临床中多数患者对PCI术的认识、理解不足,对于疾病愈后有较强的不确定感,在手术期易产生恐惧心理[18],因此患者较易出现压力应对失调现象。运动锻炼维度较低,是由于术后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无法准确掌握活动的耐受量,对运动康复的期望结果较低[19],为了减少心脏不适,常自行限制自身活动[20]。而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天进行 30~60 min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 d,最好是7 d,以改善心肺健康[17]。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加强PCI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同时开展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
3.3.1一般人口学资料
结果显示:年龄、首次介入治疗的时间是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首先,患者年龄和健康促进行为的形成呈正相关,这与任凭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或许因为年龄越大的患者阅历丰富,越能积极适应疾病冲击,相比年轻人更关注健康和养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倾注于自身的健康,从而更容易形成健康促进行为。其次,首次介入治疗的时间越早,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状态越不好,这与赵娜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冠心病病程及支架植入时间越长,患者越需要长期服药、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等,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对疾病的治疗、健康行为习惯的依从性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不易坚持。
3.3.2主观压力感知
主观压力感知为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感知到疾病带来的生命威胁的患者更容易建立健康促进行为,其依从性高,与邵静等[22]研究结果相悖。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知觉压力属于健康危险性压力,而邵静等研究中知觉压力为正常压力[9]。患者经历PCI术后深知生命和健康的宝贵,通过患病感知到亲情的温暖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患者通过主动学习疾病知识、合理药物治疗、转变生活方式、积极康复锻炼等方式来应对疾病,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此现象可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的倒U型理论来解释,压力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为表现的提升,然而在超过适宜点之后将会使表现恶化[23]。以往对PCI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而负性情绪正是传统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伴随着积极心理学这一理念的引入,研究者们的研究取向也从注重疾病、缺陷以及压力等问题逐步向发掘人类潜能以及积极品质等积极心理学领域转变[24]。随着冠心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有关部门应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逐步加大,使很多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冠心病和PCI,有助于患者心理弹性的提升,使其更有效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PCI术后患者主观压力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健康促进行为有待提高。首次介入治疗时间、主观压力感知、年龄是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PCI术后患者真实体验的研究,帮助患者发现疾病本身的积极意义,并在疾病等的压力事件下通过认知重建,转变观察视角,寻找创伤性事件的意义,实现生活哲学的改变、健康观念的修正、人际关系的改善等,获得成长,建立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