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

2023-12-05 06:36杨剑孟莹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老龄化老年人

杨剑 孟莹

[摘 要] 鼓励身体健康状况尚好的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使老年人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有效举措。基于有代表性的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运行模式分析发现,其成功归因于党建引领、内容丰富、培训赋能和宣传推广等。按照积极老龄化理论中提出的“健康” “参与” “保障”三大支柱,应当通过丰富参与内容、完善运营管理、实施教育培训、明确参与权益等方式优化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路径,从而提高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度。

[关键词] 老年人 老龄化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 C9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3)05—0080—06

目前,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0年11月1日,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6 402万人,其中60~69周岁的低龄老年人口约为14 740万人,占比为55.83%,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比重过半成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之一[1];60周岁以上健康的城市老年人口约为540.65万人,其中60~69周岁健康的城市低龄老年人口约为370.01万人,占比为68.43% [2]。这说明虽然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健康状况尚好的低龄老人。这些群体虽然已跨入老年人行列,但在精力和健康状况上仍接近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需要照顾的弱势老年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身体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大多数低龄老年人凭借在资源、经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力量。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倡导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互结合,不断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作用。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开发利用老年人这一庞大的优势资源,鼓励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志愿活动,有助于缓和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发挥社区治理的优势资源。

一、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参与意义与价值研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这三个方面。

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张娜从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视角出发,对河南开封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自评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老年人是否参与志愿服务[3];谢立黎从个人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对城市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表现出高志愿、低参与的现象[4];李翌萱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总结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四方面特征:参与意愿高于参与率、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老年人志愿组织少、非正式志愿服务活动丰富[5];王宫傲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我国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情况较差、类型单一、以娱乐社交型和参与劳动型为主,且受到健康自评、存款情况、保险情况、子女支持程度等因素影响[6];沈丹基于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近4 000名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认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经济、休闲娱乐、志愿及照料、家务活动的参与率普遍不高[7]。

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义与价值方面,段世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退休老年人重新链接社会的重要方式,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尊重和认可、建立社交圈,可以促进老年人“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价值实现[8];高翔根据2014年的社会调查项目数据,提出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洗衣、做饭、穿衣和如厕等)、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打电话、吃药、购物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和自评健康水平[9];王大华等人从健康老龄化视角分析认为,志愿服务行为中的运动成分和认知功能可以有效改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延缓认知老化[10];盛亦男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GMM等模型分析认为,社会参与改善了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降低了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11];梁晓林等人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认为,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12]。

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方面,李晶认为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观念误区、政策法规及公共服务的短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健全老年志愿服务政策法规、发挥老年教育体系作用等政策层面的建议[13];韩振燕等人以W市“千名老人服务千家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老年人自身主动等角度提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策略[14];李娟等人在梳理我国老年人就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5]。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退休后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国老年人经济、健康状况良好,但志愿活动参与却出现高志愿、低参与的现象,除了需要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更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去改变这一现状。已有研究多围绕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这一现状,而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路径研究较少,缺乏对老年人从意愿到付出行动两个阶段之间的路径存在的障碍进行的研究。本文将从积极老龄化视角出发,通过对部分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的分析,归纳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特征,总结其实践经验,对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議。

二、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于生物的本能或冲动,被称为低级需要;另一类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潜能或需要,被称为高级需要。低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情感需要,高级需要包括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更高级的层级进发。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或多或少都有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即使已经离开工作岗位,老年人依然渴望获得尊重、链接社会、发挥余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这一理论强调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扩大他们的社会网络,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帮助。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所具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更好地化解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麻烦、解决各种问题。现今,社会工作者经常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通过影响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个人生活。针对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匮乏或者难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个体,社会工作者会无偿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想方设法协助他们扩大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培养其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意识,提高其社会网络资源利用的能力。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数字技能培训、个人精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存在很多障碍,这些障碍使他们难以充分地参与现代社会活动,在参与志愿服务面前缺乏信心。

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末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理论。区别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强调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要有健康的状态,面对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继续为家庭或者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其中“积极”强调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公益事务,而不仅仅是体力劳动。

“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理论支柱,三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图1)。积极老龄化强调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个人而言,健康是老年人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社会而言,健康有利于减少老龄社会的开支、减轻家庭照顾的压力,投资于健康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经济社会参与和生活性产出。健康的促進需要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保障。积极老龄化强调促进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包括经济参与、社会事务参与和网络参与等,社会参与有助于形成和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资本,从而对其健康和生活福祉产生正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老年群体的各种社会参与都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情况,积极老龄化应致力于采取措施来减缓这样的过程。保障是健康和参与的必要条件,是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后盾,老年人只有确定自身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后,才会主动参与志愿活动,为他人服务。同时,老年人在参与志愿活动需要帮助时,应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保护、安全和照料,包括经济保障、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案例分析

(一)老年志愿队参与社区服务概况

1.J社区“共享奶奶”老年志愿队

根据调查数据,C市J社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后无人接送和看管的比例高达40%。2019年7月,该社区居民杨女士借助社区力量搭建起了共享公共平台,“共享奶奶”老幼公益互助项目问世。“共享奶奶”项目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居民需求对接机制,将有条件、有意愿的女性老年人组织起来,通过“共享奶奶”项目平台,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让志愿奶奶临时看管双职工家庭中因家长工作繁忙而无人照料的子女,又让双职工父母带着孩子为志愿奶奶提供各种关爱回馈服务,逐渐形成社区内部的志愿者公益互助项目[16]。“共享奶奶”项目运行4年来,发展日益成熟,已经成为当地社区的特色和品牌。目前,J社区有“共享奶奶”35人,项目服务已延伸至社区内的23个小区,常年服务家庭超过270个,500多位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2.C社区“永小宁”老年志愿队

C市C社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60周岁以上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10%,并且由于社区内存在大量康复机构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了康养群体的流入,进一步加大了社区老年人口的比重。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社工机构牵头成立了“永小宁”老年志愿队伍,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的技能培训、理论知识讲解,帮助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登记、管理、督导、激励及考核机制,促进了志愿组织的规范化和专业化[17]。“永小宁”老年志愿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六大板块:带领成员通过贩卖手工作品支持志愿服务发展的温馨书画手工队、维护社区治安的社区巡逻大队、宣传环境保护的环保卫士、记录志愿服务情况的爱心循环小队、帮助残障人群康复训练的人群服务志愿队、一对一结对照料特殊群体的嬢嬢义工队,这些板块职能分工明确,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社区家园。

3.Y社区老年志愿队

N市Y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这一老年群体大部分身心健康、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且具备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2019年,在社区党员张先生牵头下Y 社区老年志愿队成立,拥有固定成员12名,成员年龄区间为55~68周岁。由于成员自身服务能力有限、身份认同感不高,加之服务活动单一、缺乏合理的组织规划等因素,Y社区老年志愿队服务成效并不显著。针对这一情况,该社区的工作人员与当地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活动、举办“增能课堂”、开展“义诊”、举办健康讲座、设立“积分兑换奖励”机制、选举小组领导者等方式大大提高了Y社区老年志愿队的参与意愿和服务效果[18]。

(二)老年志愿队参与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的老年志愿队在服务内容、活动形式、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特色,但在队伍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这些共同特征可以总结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

1.党建引领,多元参与

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支持和保证居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充分行使职权,是社区党支部的重要职责。社区老年志愿队是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社区牵头、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共享奶奶”老年志愿队是在J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家校社三方共育”项目,每一位“共享奶奶”身份由部分家庭中有能力的退休长者认领,对接双职工家庭的孩子,通过设立公益托管课堂补充学校教育,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活动,吸引区关工委老领导、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加入指导。N市Y社区老年志愿队联合社工机构、与高校合作,对接社区,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性,为社区高龄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现社区、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三社一体”齐力互动。

2.丰富内容,激发活力

社区老年志愿队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保证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常态化。“永小宁”老年志愿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六大板块,服务内容涵盖了社区治安、政策宣讲、环境保护、残疾人康复以及特殊群体照料等方面。其中的“爱心循环小队”板块将每一位成员的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量化记录,通过建立爱心银行存储服务时长,一段时间后邀请社区居委会、社工机构人员进行评比,选出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将个人事迹进行宣传,这种精神奖励极大地增强了志愿者的自信心。Y社区老年志愿队设立“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志愿成员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累计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纪念品和小礼品,适当的物质奖励增强了参与动力,激发了参与活力。

3.实施培训,赋能服务

社区通过与社工机构以及高校合作,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增强老年志愿队的服务技能。2021年9月14日下午,J社区在吉福龙门阵开设了“共享奶奶·赋能课堂”,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科普培训,帮助志愿者跨越“数字鸿沟”,减少数字技术障碍,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赋能社区志愿服务。N市Y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针对老年志愿队成员的免费体检,及时排除疾病风险,保证组织成员拥有健康的身体。“永小宁”老年志愿队定期组织会议,聚集队伍成员讨论志愿团队运行问题,彼此交流服务经验,帮助提升老年志愿者组织的服务质量。

4.宣传推广,打造品牌

社区为了让老年志愿队被更多居民了解,从而招募到更多志愿者,采用线下、线上渠道结合的宣传方式。在线下,“共享奶奶”志愿队通过社区报纸、宣传栏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制作志愿者服务宣传视频并在社区文化厅放映,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情度和参与度;“永小宁”老年志愿队通过组织内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成员、某些协会已经退休的会长,动员身边朋友和从前协会成员参与志愿队伍。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政府门户网站多方宣传报道,全面提高志愿队伍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例如,《成都日报》《重庆日报》《健康时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东方网、中国公益新闻网、中国新闻社哔哩哔哩官方、中国新闻网知乎官方账号等媒体争相报道“共享奶奶”项目,让全国各地了解到在C市的一个社区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共享奶奶”,“共享奶奶”项目已经成为该社区的特色品牌。

四、提升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度的路径

把社区内退休的老年人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引导、社区协调配合、社会组织助力参与,形成作用合力,共同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更上新台阶。本文根据积极老龄化理论,从“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出发,认为提升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可行性路径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学规划,更新健康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能适应社会,对社会事务有属于自己正确的看法,并且能够付出行动,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实现自身的进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我国提出积极探索开发利用老龄人力资源。人们在探讨老龄问题时,习惯性地把老年人视作被动的养老对象,全社会并未真正意识到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性,也没有将社会参与这项内容作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指标[19];部分老年人自身因为生理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觉得自己“老而无用”,没有专业技能,无法参加社区服务。这些观念导致他们较少意识到老年人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迈入老年阶段后,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老化,不如年轻时精力充沛,如果不加以学习,思想观念也难以跟上社会新潮,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但老年阶段也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特优势。例如,丰富的社会阅历、丰厚的人生智慧、沉稳的心态、缜密周到的思维、强大的分析和实践能力等。因此,我們不仅要完善老年人的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确保老年人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躯体;更要积极推动整个社会养老观念的更新,支持老年人改变传统的“退了就休”观念,宣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新型养老观,鼓励老年人发挥自身余热,利用自身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融入社区、服务社区。

(二)结合需求,激发参与活力

1.丰富参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J社区的“共享奶奶”公益服务项目把双职工家庭迫切需求与退休老年人孤独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发挥老年人时间充足、经验丰富的优势,让他们在力所能及、发挥余热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自我认同。“永小宁”老年志愿队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六大板块,真正做到了结合社区居民需求丰富志愿服务形式,调动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部分老年人不愿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是社区内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无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老年人社区服务参与的热情,应根据他们的性别特征、兴趣优势、教育程度、职业经历,分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考虑和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需求[20]。例如,对担任过教师的老年人,可以鼓励他们在社区内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和社区文化讲解;对有领导经历和组织管理才能的老年人,可以推荐其成为社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带领社区其他老年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总之,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特长,结合老年人自身需求,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

2.夯实老年人社区服务参与平台

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是夯实老年人社区参与平台的重要途径。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上海市徐汇区老年协会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宣讲和普及养老政策,让核心老年志愿者成为为老服务新政的传播者、解说员,老年协会在赋能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四川乐山市车子镇的农村老年协会积极活跃在车子镇多项工作中,参与城乡环境整治、宣传重点项目建设政策、化解乡亲邻里矛盾、关心儿童青少年成长,老年协会已经成为当地老年人参与社会治理、重新链接社会、发挥自身余热的重要平台[22]。此外,社区还可以从部分“老年大学进社区”的案例中汲取经验[23],将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新团体,建强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平台。

(三)多方发力,健全保障机制

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运营管理

老年人自发成立的社区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机构,自身很难产生利润用以维持活动开展,通常是依靠政府部门帮助和社会机构的扶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适当加大对社区内居民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的资金投入,尝试建立激励机制,对运营良好、服务优质、评价优秀的项目或机构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和补贴,以激发社区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和潜力;其次,帮助公益组织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引导媒体积极宣传相关优秀事迹,使其吸引更多市场资金的流入,发挥老年志愿者的模范作用,吸引更多人员加入公益组织,壮大公益组织队伍;最后,鼓励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尝试开创一些盈利性的项目活动,使社区获得一定的收益,再将所得收益用于开展社区服务,以弥补社区资金缺口。

2.实施教育培训,为老年人赋能

老年人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可以组成社区志愿服务的优秀队伍,我们应当助力老年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要提高老年人社区服务的素质,针对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的定位、需求和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和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组织对接,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项目进行专项培训指导、开展专业化服务技能训练,尤其增加对老年人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教育培训,帮助老年人适应和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常用工具,引领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老年志愿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老年人在服务社区时可以“得心应手”。

3.明确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益

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应当有规章制度层面的保障,社区对此应有所作为。首先,社区应完善事务工作机制,明确老年人社区服务参与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在招募环节向志愿者说明志愿活动的真实、详细、准确信息和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不得欺骗隐瞒志愿者相关信息或泄露志愿者个人信息,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其次,社区要及时关注政府出台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政策文件,根据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在老年人维权和安全方面做详细说明,为志愿者提供保险保障。最后,社区有必要招募或培养解决涉老问题的专业人员,及时为老年人提供普法宣传和必要的法律援助,在司法救助方面尝试探索新路径;同时,发动社区党员成立涉老帮扶队伍,整合辖区涉老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救济渠道,为老年人打造身边的维权平台,切实维护老年人自身权益,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老龄健康司.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R/OL].(2021-10-15)[2022-05-20].http://www.nhc.gov.cn /llJks/pqt/202110/c794a6b1a2084964a 7ef45f69bef5423.shtml.

[2]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2-02-28)[2022-05-20].http://www.stats.gov.cn/tjsj.

[3] 张娜.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开封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5(5):91-94.

[4] 谢立黎.中国城市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7(1):55-65.

[5] 李翌萱.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164-171.

[6] 王宫傲.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22:12-69.

[7] 沈丹,袁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社会参与的关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2(6):24-34.

[8] 段世江,王凤湘.中国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质性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1-125.

[9] 高翔,溫兴祥.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9(4):107-121.

[10] 王大华,叶和旭.健康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志愿服务研究进展[J].老龄科学研究,2022(11):14-25.

[11] 盛亦男,刘远卓.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22(6):97-110.

[12] 梁晓林,张冲.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城乡差异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7-71.

[13] 李晶,罗晓晖.中国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22(4):1-8.

[14] 韩振燕,孙小琳,张雨晴,等.老有所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实践价值与发展策略[C].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2:239-247.

[15] 李娟,李飞.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718(26):129-131.

[16] 朱艳鑫.“共享奶奶”:提高老年女性社会参与度的有益探索[N].中国人口报,2021-02-25(3).

[17] 杜文静.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个人社会资本建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2:16-23.

[18] 王丽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促进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实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2:19-35.

[19] 郑红,王丽丽.老年人社会参与意愿及其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老龄科学研究,2022,10(10):41-52.

[20] 胡伟清.上海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78.

[21] 上海市徐汇区老年协会为老年人搭平台链资源解难题[J].中国社会工作,2022(35):26-27.

[22] 李绍华.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调查:以乐山市车子镇老年协会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2):89-93.

[23] 黄娟.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平台搭建问题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1:27-35.

责任编辑:贺晓丽

收稿日期:2023-04-02

作者简介:杨剑,安徽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孟莹,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老龄化老年人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