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著 以才显
——并州古代名宦评介

2023-12-05 12:41
文史月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阳曲县并州刘敏

◇ 赵 欣

太原市,别称并州,地处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并州大地出现了一些名宦,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仕于其地而有政绩,惠泽及于民者谓之名宦。古代在并州为官并能够入祀名宦祠的官员凤毛麟角。这些名宦离任时,史书中常见“遮送者塞路”“送者拥车,抵暮乃得去”“遮道扳留”“诸生送哭失声”“攀辕卧留者拥蔽不能行”“泣攀卧车,车累日不得发”的场景,这都体现了百姓对官员的爱戴,更反映出官员政绩卓著,惠泽于民。

本文以并州地方史志资料为依据,对并州古代名宦作出初步评介。在对并州古代名宦进行梳理时,发现他们为官理政有着廉洁的操守、务实的作风、卓越的才能,这都使并州古代名宦可敬可慕。

雍正《太原县志》所载名宦定义

居官清廉 行事节俭

“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为官要以清廉为先,清廉的根本在于节俭,持俭才能守廉。并州历史上居官清廉的名宦,特别显著并具有代表意义的有于天经、胡虞潢和唐廉三人。

于天经,字克孝,山东冠县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任阳曲知县,这一年阳曲县爆发了大的饥荒,一斗米的价格飙升至二钱,而且继万历九年(1581年)大疫之后,瘟疫重袭,死者枕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能体恤民间疾苦,刚到任便率领两个仆役巡行田间,考察民情。在巡行的过程中,他自带稠粥、夜宿僧舍,有人主动为他送壶浆,他也婉言谢绝,这些行为都是对基层乡村的廉政之举、减负之举。

胡虞潢,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阳曲知县。他为人清正耿直,甘于淡泊。有一次,同乡来拜谒,临走时,胡虞潢赠予了同乡一些物品,因其所赠之物不贵重,同乡便用愤怒的语气辱骂他,他回:“吾若坏官箴为若辈厚遗,身且不保,若辈能援我乎?”后其迁升,出发时束装萧然。可见,他能自觉构筑不能贪的心理拒腐防线,并能坚守清廉俭朴底线。

唐廉,四川遵义(今贵州遵义)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阳曲知县。他为人俭朴,平时穿着布衣,“不曲事上官”,暂停官府的各项礼节,以礼相待地方士绅,不受其请托,同时对于违法乱纪的人,也不徇私情,按照制度惩罚,治理官吏严格。他离任时,敝车羸马,身无外物,“人皆谓‘适符其名’云。”

德比代云布,心如晋水清。居官奉廉,养廉惟俭,治人者必先自治。居官清廉、行事节俭是并州古代名宦为官理政之基。守住了清廉底线,能够躬行节俭,就可以在为官理政的过程中更好地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务实爱民 扶危济困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为官要爱民惠民,关心民瘼。并州古代历史上务实爱民的名宦有很多,产生重要影响的有革除长时间寒食习俗的周举、减免民众赋税的潘缙和遇到灾荒果断开仓赈灾的于惟一。

周举画像

周举,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汉顺帝时任并州刺史。太原地区,旧俗因介子推被焚烧而死,每年到了介子推去世的那个月,民间流传神灵不喜举火,一直有禁火的风俗,所以百姓在那个月要吃整月的冷食,“莫敢烟爨”,以致“老小不堪,岁多死者”。周举到任并州后,作了凭吊介子推的祭文,放在介庙之中,“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并向百姓宣传,“使还温食”。如此一来,百姓的顾虑慢慢消除,风俗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寒食是中国长期相沿积久的习俗,历史上的寒食节虽然举行和持续时间不同,但或多或少都会对百姓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周举正是看到寒食习俗的消极影响,考虑到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才革除了这一习俗。

道光《太原县志》所载潘缙资料

潘缙,字朝绅,陕西临洮人,明朝嘉靖年间任太原县丞。在其任内遇到荒年,民众没有食物来源,官府却没有停止催收赋税,他便与上级“抗颜与争”,赋税才得以减免。他还经常感念孤苦贫穷之人在隆冬之时仍赤身露体,拿出自己的俸禄买布匹赠予这些人,让他们能够顺利度过寒冬。大灾之年需要食物的灾民还有很多,荒年刚刚过去七个多月,上级就命他监督百姓缴纳未缴的赋税,而他“不欲鞭扑穷民,以博上官宠”,于是便辞官而去了。

于惟一,字德夫,南直隶怀宁(今安徽怀宁)人,明朝嘉靖末年任太原知府。他秉性刚正,泽民仁恕,在任期间遇到太原府粮食连年歉收的情况,“不待报而发仓廪”,在这样的紧急救助下,百姓“所活甚多”。在古代遇到饥荒,官员想要赈灾就需要拿到上级批文才能开官仓,但公文往来需要月余时间,等批文来了,必有更多饥民饿死。为了饥民的生命安全,于惟一果敢决断,不怕断送自己的政途,直接开仓放粮。之后,他升任陕西按察副使,临行之日,“遮送者塞路”,可见其深受百姓爱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务实爱民、扶危济困是并州古代名宦为官理政之要。在为官过程中为百姓做实事,造福百姓,最终都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称颂。

宽严相济 灵活权变

孔子云:“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古人为官理政向来重视把握宽严相济的限度,讲究“中正与权变”。既有执政者自身理政上的宽严互济,如周诗;也有主政者与佐贰官理政上的相辅相成,如屈灼和李选;还有前任官与后任官理政上的作风之变,如刘敏与刘经。

周诗,山东德州人,明朝万历年间任太原知府。他性情刚直,谙熟政务,对待百姓宽厚平和,为他们“雪冤抑”;对待不法之徒严明执法,坚决“锄豪猾”,可以说宽严互济,“时称良守”。

康熙《阳曲县志》所载李选资料

李选,陕西白河人,万历八年(1580年)任阳曲县丞。他性情和气友善,品行高洁,审理诉讼时遇到冤假错案便予以平反。当时的阳曲县令屈灼“政尚严肃”,李选“佐以宽大”,由此深得民心,后其升任太平知县,离开阳曲县的那天,“父老遮道攀留”。

刘敏,直隶大兴人,正统四年(1439年)任太原知县。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土木堡兵败被俘,瓦剌军队攻打京师,举国震惊,为防备元朝残余势力的再次侵扰,全国各地加固城防。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刘敏因旧基始筑城,周围七里,高三丈,壕深一丈”,他不仅主持修葺了太原县城,还挖掘了护城河,可以说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为了保境安民,他处理政事可谓崇尚严厉。

刘经,直隶宛平人,在刘敏之后的弘治十五年(1502年)任太原知县。到了弘治年间,整个社会比较安定,所以他处理政事崇尚平和,在对待犯人上,他只是“笞人惟笞地”。两任县令处理政事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有治绩,史书称,“前令刘敏以严有声,经以宽继之,时称济美。”

为政既要宽又要严,各适其度。宽严相济、灵活权变是并州古代名宦为官理政之巧。他们在理政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怀之以德或严之以法,有时一些“高压政策”也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逐渐“宽大为政”,这样才能吏治而民安。

甘棠咏召公,郑人歌子产。“宦何以名,名者,实之宾也,实至而名必归焉。”并州古代名宦以德著,以才显,为人廉,为民实,为政巧。虽然他们官阶品级、任职地点和理政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将自己的卓越才智运用到为官理政之中,为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发展进步做了大量的工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们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猜你喜欢
阳曲县并州刘敏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血型也会改变
冬季温室辣椒精细化管理操作要领——访山西农科110专家、阳曲县蔬菜办研究员温变英
采桑子
人生何处是故乡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GENERAL SPLIT FEASIBILITY PROBLEMS FOR TWO FAMILIES OF NONEXPANSIVE MAPPINGS IN HILBERT SPACES∗
都是爱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of Acid Scarlet 3R Adsorption onto Low-cost Adsorbent Developed from Sludge and Straw*
巍巍丰碑矗立并州——太原解放烈士陵园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