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从“心”出发

2023-12-03 00:10唐娴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1期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家长

唐娴

一、案例描述

开学的第二周,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投诉:他质问教师为什么每天早晨都让学生在教室外罚站,班主任也不管不问。言语愤怒且激烈,不等我问清缘由,他便挂断了电话。这个学生便是小清——每日需由门卫叔叔护送才能找到班级的学生。课堂上,小清时常坐立不安,小动作特别多,时不时发出奇怪的声音,还会在教室内乱爬乱跑,甚至用撞头等偏激行为来解决问题。这些失范行为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及课堂秩序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亟待一探究竟。

很快,“幼小手拉手”活动开始了。从幼儿园老师那里我得知了他的基本情况:一位伴随智力障碍的多动症患儿。班主任应该如何与多动症学生相处?班主任应当如何引导多动症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呢?这既是对“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新时代教育要求的追问,也是对这一群体的师生关系应当如何的探求。

二、案例转化

(一)揪心:初步了解缘由,家访初见端倪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于是我约定了时间去家访。在和小清妈妈交谈中我得知:学生的父母很早就结了婚,母亲18岁生下了小清,由爷爷奶奶带大。全家在物流市场做小生意,没有时间给学生做康复治疗。

当我问及学生接下来的打算时,小清妈妈语焉不详,说自己小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等长大了就好了。看着他妈妈拘谨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话:“‘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是家长教育方法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最终隐射在学生身上的‘症状。”在深入交谈中,小清妈妈向我说了实话:小清的父亲平时很少陪伴孩子,脾气不大好。小清犯错时,父亲会对他大喊大叫,说话很难听,甚至动手打他,但是冷静下来又很后悔自己的言行。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脾气暴躁但又很爱孩子的父亲。

小清妈妈最终的如实告知让我意识到这是一次有效的家校对话,也是事情发生转机的开始,而帮助学生融入集体、适应小学生活是我立刻应该去做的事。

(二)耐心:主动建立信任,引导同伴接纳

经过几周的观察,抛开医疗数据,小清是一个活泼开朗、再正常不过的小男生。他爱交朋友,喜欢带各式新奇“宝贝”来学校:糖果、奶茶、玩具积木,甚至是仿真手枪。按理来说,他应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可事实却是,每到大课间我总能听到学生们的“小报告”:“老师,我的牛奶又不见了!”我笑着安慰他们,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牛奶递给他们。

如果说“小馋猫”是学生的天性,那小清的“消失不见”就让人哭笑不得。上课铃响五分钟,小清总算进了教室,可不过一会儿就听到:“老师,小清在我们脚底下游泳!”我走到他身旁,悄悄地说道:“地上坐久了会着凉的,也不卫生,快回到椅子上去。”刚坐一会儿,“哗哗”的撕纸声响起,小小的地面成了“七彩画”。“画好啦!”一声惊响传来,我俯下身来摸了摸他的脑袋:“你的作品老师很喜欢,只是小作业本在哭泣。”当得到了我的肯定,小清开心地说道:“老师,我下次不撕纸了。”虽然我知道他的这种状态只能保持一会儿,但他总是在尽力地去做一个“好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慢慢地开始信任我,把我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我说的话他也会听进去了。

为了使班级同学都能正面对待小清的“捣乱”,在小清每周心理辅导的时间,我在班级开展“我和多动症儿童共成长”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在征得小清父母和小清的同意后,我把小清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实情告诉了其他学生。我给他们科普了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知识,并和学生们探讨如何包容和帮助小清。渐渐地,学生们理解了小清的行为不是故意为之,而是身不由己,对他也多了一些耐心和宽容。例如,卫生委员会每天帮助小清打扫座位周围的卫生,一遍遍示范如何擦桌子;其他学生在小清主动完成清扫时,主动伸出大拇指鼓励小清;当他上课做出影响别人的行为,周围学生善意提醒他上课需要认真听课,下课才能玩耍……老师的正面疏导,同学们温暖的帮扶,让小清感受到来自集体、老师的关爱和温暖,成为守护他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

(三)用心:研制个性化教育,观照生命成长

根据心理学登门槛效应理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高要求,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多动症的学生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其他学生要弱。当他们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时,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时间一长,容易自暴自弃,失去希望。虽然小清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坐着听课,但时不时的小插曲让他无法完成常规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充分利用学校随班就读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为他制订了递进式的学习方案。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认识世界、学习更多知识的桥梁。每到阅读课,小清总是端正地坐好。一开始我对他的要求是能讲出故事中的一两个人物,讲得正确奖励一个小印章。一周后,小清逐渐适应并顺利完成了这个要求。于是我加大难度,要求他讲出故事中的一句话才能得到一个小印章,并不断地鼓励他。不久,小清在讲故事环节能够说出连贯的两三句话,识字量也明显提高了,甚至能够根据所写内容创编小故事。他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进步,在任务驱动下一步步跟上了大家的学习步伐。他的进步让全班同学有目共睹,在学期末被大家推选为“进步之星”。

(四)交心:温情融化坚冰,家校携手共进

多动症的学生由于病理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上存在障碍,这很容易让其他学生对他怀有漠视的眼光和歧视心理,因此,温暖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要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仅仅依靠学校和班主任很难完成,还需要获得家長全力配合。

第一次家访结束后,我查询了大量儿童多动症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咨询了有关心理专家和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明确了与小清父亲沟通的要点。不久,我约谈了小清的父亲。描述完小清在学校的偏激行为,我道出了内心的担忧:多动症学生很敏感,父亲的言行会潜在地影响小清的言行。我指出学生的问题来源于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好情绪管理,对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准备,对孩子要有耐心,多抽时间陪伴他,经常给予孩子温暖的话语和动作,让他有安全感。我也表示愿意协助家庭解决亲子矛盾,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多动症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值得欣慰的是,小清爸爸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主动请我推荐儿童多动症干预和治疗方面的书籍,并买来阅读。当小清重复犯错时,爸爸理解了他的困难,不再轻易打骂和责备他。遇到问题时,他也是从关心的角度耐心疏导,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孩子逐渐安静下来。

后来我又主动与小清的父母多次深度沟通,对小清行为进行科学的矫正,并建立家庭辅助治疗档案。小清的父母也一直积极配合学校,展开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工作,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另外,小清爸爸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经常陪伴学生运动、做游戏、做玩具,不仅增加了父子在感情上的交流,还提升了小清的各种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小清父母每天记录小清在家的良好表现,每周交给我,我在班上当众予以表扬,并在墙上的表扬栏里小清的名字后贴上红五角星,小清父母也给他买了玩具作为奖励,有力推动了小清的行为规范。经过一年多学校老师和小清父母的共同努力,小清终于有了较大的改变。

三、案例反思

在与多动症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需要放慢脚步和心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帮助学生纠正行为;综合考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同伴关系、潜能兴趣等,制订个性化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进行深度的家校合作,积极树立正向的、良好的教育观念,对多动症儿童采用一体化、全方位管理,给学生更多的成长时间和机会。

(一)“三心”多一些,创造激励机会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持续时间长,加上多动症儿童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教,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预料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并做好准备。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多动症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注,经常和学生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爱,愿意听取老师的提醒。同时,尽可能创造激励机会,只要学生能做到,就大声表扬和肯定他,不断树立小目标,帮助他纠正因多动症引起的行为问题。

同样,多动症学生的彻底治疗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和多动症学生“约法三章”:如果上课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做小动作,老师及时进行表扬激励;如果每天能将自己课桌周围的卫生打扫干净,就会得到大拇指印章;如果一天无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就会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等。如果他在課堂中做出吸引同学注意的行为时,老师可以暂时视而不见,并通过提问他身边的同学等来弱化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在一次次充满激励性的、全新的挑战任务中,小清逐渐强化了规则意识,纠正了很多不良行为。

(二)“个性”强一些,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多动症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盲目让他们和全班同学“赛跑”,不仅跑不出好成绩,还会使其丧失自信心,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多动症学生的根本措施。每个学生的情况各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教育方案,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多动是由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外界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引起小清的注意。因此,我安排小清坐在靠前的位置,以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其课堂表现,并通过多种形式提醒他,从而提高其课堂注意力。小清喜欢帮助集体,我便邀请他担任“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整理教室图书角的书籍。在那个充满书香的角落里,两名“志愿者”轮流当他的小老师。他喜欢音乐,我便鼓励他参加管乐团,学习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在为集体服务和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小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树立了正面的形象,逐渐找到了信心。

(三)“家校”近一点,助力行为规范

有些家长生怕老师知道学生存在儿童多动症而不与老师交流,有些老师又因为家长排斥学生问题的态度而不想与家长沟通。其实,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动症儿童的成长需要家校的勠力同心。对小清的教育正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才达成了后期的有效配合,从而让小清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通过主动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深入沟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方案。我在家访中,初步了解小清的“症结”所在,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和小清爸爸的交谈中,我时刻注意站在关心和帮助小清的角度,介绍学生在学校的现状,表达我的担忧,科普儿童多动症的科学知识。在初步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后,我又多次与家长深度沟通,与学校心理教师一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如改变家长对多动症的错误认知、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提供温暖和信任的环境、采用正向强化法塑造积极行为、提供合理科学的饮食等。另外,我们也不断强化小清父母的信心,虽然未来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难以应对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和关爱学生,逐步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果把学生比作含苞待放的花苞,那么每一种花的花期都不一样,开放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对于小清这样的多动症学生,我们除了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外,还要了解他们的病症、心理、情绪,制订个性教育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家校形成合力,师生形成互动,相信这些学生一定会回归到温暖的集体,一定会虽经风雨、终见彩虹。

唐 娴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多动症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