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摆烂”班级

2023-12-03 09:43张亮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1期
关键词:自育能量班级

两年前,我调入新单位,接手一个初二班级。据了解,这是一个“摆烂”班级,班级缺乏能量场,学生们一遇到问题就相互埋怨,班委不敢作为,相互推诿,到最后全班集体“摆烂”,如同一盘散沙。当了15年班主任,我深知初一如果没有形成凝心聚力的能量场,那么要想在初二再去营造是多么艰难。但事在人为,只有找准原因,看到学生的需求,智慧运用理念和方法,才能摆脱困境。

一、营造积极向美的情感能量场

为何会出现“摆烂”班级?我想首先是学生的需求没有被看到,其次是学生得不到肯定,再次是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情感链接。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班级活动,营造班级情感能量场是当务之急。在这一场域内,环境美好,关系和谐,每个学生都被看见、感染、激发和唤醒,从中获得生长的动力。

(一)改场景:打造“需求”供给站

新学期的第一天,学生的“摆烂”行为一览无遗。虽然我提前召集班委对大扫除进行详细分工,但大家并没有按照既定方案执行任务,而是时而在教室,时而在走廊,有的甚至跑去了厕所。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低估了这次任务的复杂性。

我转念一想,“如果我是一个孩子,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希望怎样被对待?”其实,学生的行为并不奇怪,他们刚刚结束了暑假生活,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我是新班主任,如果严厉地指责他们,也很不合时宜。因此,我临时起意召集他们回教室,举办了“开学畅聊会”,包括“自由畅聊”和“一对一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见了学生的需求,充分接纳学生的情绪和心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安全,而且让学生进行了充分表达,学生们对我也有了初步了解。

当班级活动以看见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时,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去设计活动,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向往真实成长,最终爱上班级生活。

(二)换导向:创建“正向”评价场

每当收到一张张扣分单时,学生们会当着我的面表示:“我们已经麻木了。”确实,这种以扣分、纠错为主的评价机制很容易使人陷入“摆烂”的泥潭。于是,我开始改革评价机制,实施“只扬长,不提短”正向评价制度——班级正能量日记,将消极的负面纠错转变为积极的正向评价。

每天都有考核组对班级学习小组进行“正能量”点赞,评选出“早读声音洪亮组”“午休纪律最佳组”“卫生保持最佳组”等,并为他们点赞上墙,只评选最佳小组,不批评任何小组,以此激励每组学生尽力做到最佳,获得点赞。为了完善制度,我们还设立了“802班正能量心愿卡”奖励机制,每周获得点赞最多的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会收到一张心愿卡,可以填写心愿投入“正能量心愿盲盒”中,而获得点赞最少的小组将会获得一次抽盲盒的机会,要替对方完成心愿卡上的愿望。这些措施带来了显著效果,学生们开始关心小组、关心班级,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集体。我还鼓励值日班长每天写“感动2班人物故事”,让同学的正能量被看见,充分发挥班级情感能量场的渗透功能。每个学期结束时,我还举办“班級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并写出别具一格的颁奖词,还邀请家长和任课老师作为颁奖嘉宾进行花式颁奖。

站在学生立场的正向引领,让学生从纠错走向自省,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让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能量场。

(三)搭平台:办好“专属”个人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在群体中看见个体,尊重个体,这个群体才有能量。

我特别注重为班级学生举办“个人秀”活动。例如,我和几位学生精心为一位经常唱反调的“摆烂”学生策划了一场班级生日会,参与策划的学生和过生日的学生都在体验着“被看见”的快乐;对于班级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我会邀请家长在学校展厅为他举办个人画展,还邀请全校师生和当地较有名望的画家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并用视频记录整个过程并发布到公众号上,从而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个学生要转学,我抓住契机召集学生们共同策划了一场盛大的送别会。送别会的摄影、主持、策划、采购一应俱全,全部由学生们自主协调完成。同学们想尽办法地故意“刁难”转学同学,让他“生气”,然后给他制造巨大的惊喜,形成“反差”,为他创造了难忘的回忆。学生们在策划活动、参与活动、为他人祝福的氛围里凝心聚力。

当教师为每个生命搭建个人平台,让每个个体都能在集体中被看见,我们就创造了一个能量场。这样的能量场会裹挟着每一个人进入一种情感状态,去唤醒每个参与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形成强大的情感共鸣。

二、塑造唤醒内驱的自育能量场

之前的一次家访中,两个家庭不同的接待方式让我难忘,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A家长早早地在小区门口等候并带领我一起前往家中。而B家长只是给了我一个地址,让我自寻上门。乍一看,A家长更靠谱,然而结束后,我竟然清晰地记住了B家的地址,对A家却毫无印象。教育不也一样吗?教师带领着学生走,的确能马上找到目标,但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学生又会感到迷茫,而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摸索着向前走,虽然费时费力,但总能找准方向。

(一)制标准:自制岗位标准

班干部的定位不应该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舞台。我曾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梳理班干部的岗位职责和操作细则,这样的确能快速让班干部进入角色,然而这好像在告诉学生:班干部就是协助老师做事的,看似高效的班干部岗位管理标准,却可能禁锢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我们班的“早读执行官”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任务是让同学们快速进入大声早读的状态。我虽多次宣布过早读标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让他思考解决方案,没承想第二天他早早来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推椅入桌站椅后,入座即读不交流。手口并用沉浸式,你说我卷实你酸。”诗中不仅明确了早读活动的流程和标准,重点是还透露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摆烂”同学冷嘲热讽的那句“你好卷”给彼此带来的困扰。在充分理解同学的基础上提出“你说我卷实你酸”,让流言不攻自破,我也恍然大悟,原来“摆烂”的根源在这。

这样的草根经验让我心头为之一振:真正好的岗位标准一定来自学生充分体验后的切身感悟。于是,我着手在班级中推广这一做法,让每个岗位的同学都撰写自己的岗位标准,编撰个性化的管理名言,梳理最符合自己岗位的管理金句,并在班队课上一起讨论学习小组的考核标准、课代表管理办法、班级自育惩戒标准等,并在每日晨会中反馈跟进,不断完善。学生从一开始的困惑,到模仿,再到深思熟虑地梳理,整个过程的变化令人惊叹。

给空间,就是给发展。把班主任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经验,不压抑,不代劳,使班级中每一个岗位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唤醒内驱力的个性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用心体验,从而塑造出班级自育能量场。

(二)重对话:实施自育惩戒

“摆烂”班级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对惩戒的麻木,对班主任的批评不入脑不入心,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被消磨殆尽。教育离不开惩戒,对于犯错的学生,不仅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找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关于惩戒,我践行“自育惩戒”。当学生犯错时,不说教,而是让其当面填写《自育惩戒方案》。以扰乱自习课纪律为例,学生需要详细描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什么要扰乱自习课?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其他课上有无出现过类似情况?如果别的同学在自习课上捣乱,你是什么感受?这些问题让学生和自己产生对话,并深入挖掘犯错背后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改进的方法,从而促使自己发展和成长。可以说,这是一种深度的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犯错的成本,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缓和了师生间的关系,为学生的自省自育提供了支持。

(三)巧互育:推行小组协同

根植于内心的认同具有强大的能量,“摆烂”班级的应对重点是关注同伴认同的有效建立。同伴群体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规则,吸引着初中学生参与、归属其中,同时互相制约,彼此同化。

我们班每月会开展一次“二班奇葩说”辩论赛,把一些敏感的话题、两难的辩题摆上桌面,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认同。如辩题“不靠谱的梦想,要不要坚持”“都是为你好,到底好不好”“送父母去养老院是孝还是不孝”等。我想,辩论的结果显然并不重要,观点碰撞的过程已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互育和同化了。

为了让学生之间尽可能多地深度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学习小组的更替,在学期末开展“双向赠言制”评价,以评价促合作。对组长:列举组长在本学期管理中的五个亮点,写下你最想对组长说的话;对组员:请组长对每个组员进行期末综合评价,写下你对组员的离别心里话。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我相信,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四个关键要素是放手、信任、鼓励和引导。这四个要素相互依赖,缺一不可。没有放手,学生就无法主动学习;没有信任,学生就无法建立自信;没有鼓励,学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引导,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打造问题解决的素养能量场

“摆烂”班级有了温度后,我开始着手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让他们感受到“我能做到”的成长鼓舞,以期彻底摆脱“摆烂”。

(一)转角色:推行班级民主管理

学生是自己未来的建筑师,也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主题班会往往以班主任主导居多,但是常存在后续落实不到位、实施跟进不深入、评价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我推行“微班会”,针对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1.朝会小结。我们实行值日班长值日小结、值周班长值周总结制度,对一天或一周的班级事务进行点评。“那是自己讲的话,那是同伴指出的问题”……来自朝夕相处的同伴评价会产生不一样的力量。

2.主题演讲。班主任根据班级发展情况拟定一周或一月的主题,值日班长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观察和观点发言,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3.经验交流。微班会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化为行动。比如,期中考试后,学生状态松弛放松,因此每天的微班会进行经验交流:“你曾经因为学习快乐过吗?”大家纷纷描述着自己学习的美好瞬间:“灯下暖光,淡定从容”“灵光乍现,精彩无限”。学生在同伴描述的过程中彼此感染着、鼓励着。

从“管住”到“激活”,“微班会”集体评议、正向引领,让班级去中心化、自主化管理,推动班级由“他育”走向“自育”。

(二)促沟通:落实学科德育渗透

学习无动力、做事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是“摆烂”后典型的“四无”现象。初二理科学习难度加大,要重新激发“摆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需要做好同伴认同,更要提升老师和家长的认同。

我发现,幼儿园中常有亲子任务,然而在初中几乎没有,我觉得“同做一件事”的亲子共处在初中尤为重要。当班级里亲子冲突频发时,我便在班级开展“亲子实验”课程,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动脑做科学实验。在实施中发现,家长们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也是脑洞大开,逐渐从“低头族”变为“无所不能”,成为孩子最给力的合伙人。

每次“亲子实验”我都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并在班级里与大家分享创意和成果。有的学生制作了精美的视频,有的学生制作了汇报演示文稿。這种展示的过程也是认同和成长的过程,使得学习在他们身上真实地发生着。

没有深度的沟通就没有优质教育的诞生,老师、同学、家长三方“同做一件事”建立的有效沟通所散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三)开格局:塑造社会责任担当

来自社会的认同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我会组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一起探寻城市的历史足迹,共同为新校区献策献计,携手参与文明城市巡防,参与地铁导行,开展社会时事评论等。

在初二那年寒假,我们开展了“小小巡访员上街‘整顿共享单车”活动。我们从校门口出发,沿街行进,眼睛不停地搜寻着路边不“守”规矩的共享单车——有乱停乱放的,有私自上锁的,更有随意“横”在草坪上的。学生们一边将一辆辆散乱的单车规整,一边批评着这些损人利己的行为。巡访时,他们误将一辆正在使用的单车规整,车主看到后异常惭愧,一边向学生们道歉,一边给学生们点赞。此次活动虽小,却是一节生动的实践课,学生们被激发出来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大为惊讶。许多一起参与活动的家长也表示,要长期把这个社会公益活动做下去,为我们的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我还联合医生家长,带领学生去医院做导医服务;联合在社区上班的家长,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小区垃圾分类的引导、社区的宣传等。

家、校、社三方合力才是完整的教育,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多接触社会、多理解社会,体验唤醒、走心入情,让学生享受着自我存在的价值,形成高尚的公民素养,从而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班级能量场究竟是什么?是为了什么而营造的?为班级?它指向班级文化建设。为班主任?它指向班主任专业发展。为德育?它指向习惯养成。为学生?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这些理解都不无道理,但似乎又未能全面捕捉其实质。直到这届学生毕业后的教师节他们回来看我时,我问了一直不敢问的问题:“你们觉得我们是‘摆烂班?”一位学生笑着回答:“我们当然是‘摆烂班,灿烂的‘烂。”

作者简介

张亮,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宁波市名班主任、宁波市名师、宁波市王宽诚育才教师、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研究员,区名教师。曾获宁波市心辅优质课特等奖、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

猜你喜欢
自育能量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能量之源
12个西藏小麦自育品种(系)品质特性与藏面评分关系分析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不称心的新班级
马克思大学时代的成长对当代大学生自育的启示
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自育能力中的作用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