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欢
摘 要: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媒介生态环境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新闻评论教学实践活动,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创新是践行新文科理念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内容创新策略、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及教学评价方式创新策略,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助力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新闻评论;教学创新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学亟须加快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全媒体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也深刻影响着新闻评论的教学实践,新闻评论的传播平台、表达方式、受众群体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显得尤为紧迫。
一、研究背景
(一)教学目标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新闻传播专业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及时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媒体融合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动态,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多种形式,采取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型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用好校内外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新兴媒体等实习实践平台,培养未来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新闻评论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以专业课堂教学和专业教师团队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将媒体融合理念融入新闻评论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整合问题:新闻评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庞杂繁多,既包括新闻评论理论与实务,又包括教材与时事案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并将新闻评论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学内容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问题: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现有条件下缺少实践训练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导致学生新闻评论应用能力不足。因此,如何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新闻评论实践教学环境,也成为该课程教学模式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学评价机制问题: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往的新闻评论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在内容评价上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在形式上只有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既无法将过程考核贯穿课程始终,又导致考试流于形式,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新闻评论教学中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二、内容创新策略
(一)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设计、教案撰写、课件制作、案例资源库及试题库搭建等等,新闻评论课程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大纲设计上,课程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按照新闻评论理论和实践两大板块重塑教学内容;在教材选用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案例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此外,课程在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建有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新闻评论案例库、习题库资源,为学生提供新闻评论作品等拓展性学习资料。
(二)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内容
恰当地利用时事热点,能够有效提升新闻评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因其显著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可作为新闻评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素材。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将主流媒体的鲜活案例作为教学资料,能够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同时结合新闻评论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内容讲解,并组织学生参与对熱点事件的讨论,能够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三、模式创新策略
(一)与新媒体平台联动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课堂活动和学生实践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并与受众互动交流,不仅能为学生评论实务训练提供机会和平台,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新闻评论实践练习。
(二)与其他课程联动
与其他新闻实务课程联动,突出课程的实践特色。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新闻学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将新闻评论实务纳入整个新闻学专业实务操作中,与其他实务课程密切联系,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在策划、编辑、节目制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课程视听媒介新闻评论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自选话题模拟制作视听媒介谈话评论节目。该实践训练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协作式的特点,重在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促进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实践。
(三)以赛促教
以赛促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新闻评论课程可以组织评论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并以新闻评论实践作品的形式组织教学,实现竞赛与教学的融合,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要全程主动介入学生的实践创作,从评论的选题到作品的最终完成都要进行指导。通过比赛反馈、带动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学反思,既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短视频+新闻评论”这一新型评论形态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首次设立了视频评论组,笔者所在的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根据大赛新的规则,对新闻评论课程实践训练作出相应调整,除文字评论外,要求每名学生完成3~5分钟的短视频新闻评论节目制作,将课程前沿内容和媒体实践应用延伸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评价创新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评论课程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新闻评论实践水平及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新闻评论课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以此为依据,在评价内容上,设置多样化的评论学习内容,尽可能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在评价标准上,除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评价,还推行生生互评,在互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方法上,采用更为开放的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在新闻评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践能力。
(二)评价强调过程管理
以往的新闻评论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突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强化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具体来讲,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以督促学生坚持学习和实践应用;第二,考核内容应包括课堂训练与课后训练、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如口头评论、时评写作、短视频新闻评论、视听媒介谈话评论节目制作等等。强调过程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也契合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闻评论是培养新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也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新闻评论课程,通过能力培养、知识建构和价值塑造三重目标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了课程高阶知识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闻评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将学生培养为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小平,史雨.固本強基 多元交叉 知识融合 融入主流: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9).
[2]丁汉青.守正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J].传媒,2022(5).
[3]程曼丽.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J].中国编辑,2021(2).
[4][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的意见[EB/OL].(2018-10-08).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
1893.html.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