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育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02 15:57杨双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主流意识形态高校

杨双

摘 要: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的外语教育也应在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在厘清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外语教材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方式,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关键词:外语教育;主流意识形态;高校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重要历史时期,外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冲击,也给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能够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将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高校外语教育急需关注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要求,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外语教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一、高校外语教育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外语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需要直接面对国外的主流话语。在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的背景下,更需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协调主流意识形态与多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整合各种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外语教育应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专业教学中贯穿主流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在课程讲授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还应培养学生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和批判能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外语教育偏重于目的语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单向输入,常常忽视了目的语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导致二者地位失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是因为没能认识到跨文化交际需要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此应主动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外语教育理应在帮助学生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秉承“推动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的跨文化交流理念,在吸收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过程中时刻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构建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

在外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发展。应该更多地采用浸润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于润物细无声中传播价值理念,强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课堂教学不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在学习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同时,可以尝试引入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双向文化教学。要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进行文化对比,提醒他们不能盲从西方的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二、高校外语教育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首先需要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外语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外语课程教学目标,融入专业育人的全过程。可以结合外语课程的跨文化特点,遵循PRCS原则,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其中,Perspective为视角原则,即要从中西文化的双重视角出发,帮助学生增强对意识形态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Relevence为关联原则,即自觉将教学内容与当代中西方的社会文化相关联,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联,在文明互鉴中探索外语教学内容的时代意义;Confidence为自信原则,即要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立场,鼓励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Satisfaction为价值原则,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青年学生在成就自身价值的同时,主动追求社会价值,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中國情怀和深远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基本遵循。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围绕外语教育课程的相关主题,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在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听、说、读、写、译等教学环节,设置中国文化特色语言的输入与产出任务。例如在以“性别歧视”为主题的单元,可以在讲解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倡导公正平等的性别观,要求学生主动避免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不使用具有性别标签的词语和用法。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精准掌握语言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意识。

(三)强化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所展现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舆情工作,要善于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提高他们分析、辨别、批判不同意识形态的能力,使青年学生能够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在新闻听力、国外报刊选读等相关教学实践中,更应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西方媒体的报道,要主动向学生讲解新闻报道背后可能蕴含的意识形态信息,锻炼他们客观看待西方文化的科学思维。

(四)加强外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各高校在教材编写、出版、修订的过程中,必須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高度重视教材的意识形态问题,确保教材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高质量的外语教材,必须突出“中国特色”,强化价值引领,增加展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元素,增加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相关材料,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要能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五)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近年,“人工智能”“云直播”“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外语教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外语教育打造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是当前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教学软件等,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情景化的动态案例、多形态的学习内容;能够让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交互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总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既能够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又有利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外语学科的育人成效。

三、结语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高校的外语教育必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强化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他们分析和辨别错误意识形态的能力,使青年学生对内能够深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对外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20(6).

[2]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5).

[3]王艳.高校外语教育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4]司显柱.试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J].语言教育,2018(2).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主流意识形态高校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智能语言技术对外语教育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