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跃辉+甄子贺+李一帆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价值多元、西方思潮等因素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造成当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个人主义突出、对社会主义信仰存在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存在模糊认识、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第一、第二课堂教育,全员育人、打造亲和力和发挥高校辅导员引领作用几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从中发〔2004〕16 号文件到教思政﹝2013﹞3号文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它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事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1 互联网的虚拟性对大学生主流意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住房、腐败、贫富差距、就业、诚信等问题集中爆发,社会上不满情绪逐渐增多,而大学生则处于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容易对社会现实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新媒体的虚拟性为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得以肆意发泄提供了途径。甚至利用新媒体的虚拟性,大肆传播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利言论,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同时, 新媒体的虚拟性可以为大学生隐匿身份带来便利, 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 使其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能力降低。一些人利用新媒体将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等不良现象通过网络的高效得以传播,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逆反性,加剧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良的状况,对大学生价值观、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索
面对网络模式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如果还是传统模式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既坚持传统,又有创新才符合新时期大学的意识形态现状,才能找到解决途径与方法。
2.1 坚定不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大学生意识形态中不断巩固,这是当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改革途径,尝试新的实践方法;其次,大学校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依托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体,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建设校园文化;除了途径上的拓展,另外,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进行全面创新,组织一些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有奖问答、师生擂台等有兴趣、有奖励、参与面广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兴趣,寓教于学。
2.2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创新
互联网的大时代环境下,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首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设置上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课程的启发和引导来增强大学生对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分析能力。
其次,进行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任何好的教育成果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其作用,在网络化趋势下,综合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影视、多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赛的娱乐性、竞争性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感染力、吸引力。
最后,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导师作用、朋辈心理。大学校园中,最了解学生,最接近学生、最直接管理学生的就是辅导员群体。随着高校越来越严格的辅导员队伍筛选机制,辅导员队伍素质也是整体提高,他们担负着大学生思想培养、素质提高、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多方面与大学生休戚相关的组织培养与领导,所以,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首先要搞好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搞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一线主干力量。
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不是一时一日之功,更不是单靠某个部门就能实施和完结,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健康、向上和有着中国特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邹庆华,吴振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8
[2]郭莉萍,潘伊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3]张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政研究,2015.3
[4]张杰,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高教学刊?,2015.1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1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