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2016-12-19 05:55费梦梦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发展态势新媒体

摘 要 新闻评论是新闻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新闻传媒的灵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评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要守住传媒的灵魂地位就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在坚守新闻价值原则和发挥既有优势的前提下,不断突破与创新,抓住新媒体机遇,利用新媒介技术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受众,开创自己的新时代发展道路。

关键词 新闻评论;新媒体;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1-0008-02

新闻评论是当今世界各种媒介的共用体裁,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①。新闻评论是新闻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新闻传媒的灵魂,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了公众的态度和声音,因此颇受重视。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要守住传媒的灵魂就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坚守新闻价值原则,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前提下,不断突破与创新,利用新媒介技术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受众,开创自己的新时代发展趋势。

1 传统的新闻评论——“单硬”派的老大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整合,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一种新闻文体,主要形式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党报以及各省市的晚报和各都市报,新闻评论大多以“单硬”形象为主。“单”是指形式单一,“硬”是相对于软新闻来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色彩。新闻评论在一份报纸上代表了这家报刊的态度和观点,具有政治性新闻性,这些评论专栏的评论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观点和态度,具有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新闻评论和新闻信息一样讲求时效性,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引起社会舆论的激烈讨论,这时候就需要新闻评论来引导舆论方向或者提供社会参考,因此,时效性不仅要求时间快,更要求时间准。例如:“和颐酒店事件”一爆出,引起一片哗然,社会舆论场形成,事件酝酿10天后,《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就发表针对此事件的评论文章《我可骚,你不可扰:女白领话语权的崛起》,又引起了一场社会讨论,紧接着一篇评论文章驳斥而来《你的骚,本就是一种扰》,将社会舆论再次推向高潮,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这一系列的新闻评论及时准时地让社会大众关注到了女性的权益,对我国社会关注女性安全方面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引发社会思考,新闻性突出且新闻意义重大。

2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评论的冲击——“万花筒”式的挑战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第四媒体时代②,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从事着新闻传播的工作。新闻评论在新媒体时代遇到了同样的挑战和冲击,而这种挑战在日益迅猛的媒介技术的支持下更加令人目不暇接。

2.1 新潮生动的弹幕评论

弹幕这种新潮的评论方式近来刚流行于年轻群体之间,是网络新闻评论的最新代表,它完全迥异于传统的新闻评论。

弹幕的使用人群多为年轻群体,在他们发送的弹幕中,大多是理性的表达,但也会出现过激的情绪化的言语,这些弹幕评论最大的特点就是质疑权威和怀疑规则。这点与传统的新闻评论大大不同,传统新闻评论就是以权威性的观点去引导受众,弹幕评论却是以质疑的态度引发人们的再度思考。另外,弹幕给受众一种“实时互动”的感觉,在受众参与评论时就会有与其他观众同时评论的错觉,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内容都是关于一个话题,而且具有阶段性,没有“实时互动”的感觉。因此,弹幕进军主流媒体具有很大的前景。这种新兴的评论形式带给了受众极大的互动体验,即时共享是其最大的特点,它克服了传统新闻评论的延时性和阶段性,给传统新闻评论带来了新的挑战。

2.2 短小精悍的微评论

传统的新闻评论篇幅较长,论据多涉及内容广,因而在接收的过程中易分散精力,影响传播效果。微评论也就应时而生,所谓的“微评论”就是微博上的140字评论,简称微评论。它短小精悍、直接明了,迎合了受众的易得心理,越来越受到欢迎。微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微博上发布新闻已成常态,紧随其后的微博评论更是头脑风暴的碰撞。例如:《中国新闻周刊》的微博公众账号在2016年6月10日发布的“深圳警察强制传唤2女孩”事件,截至11日微博后面的评论就已达到了4 898条,转发达到了10 000条③;评论中各家观点不一,这些微博评论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评论者也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评论,微评论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不论你是否从事新闻工作,不论你是否具有专业评论水准,也不论你代表哪家观点,你都可以用140个字符来表达你的看法和观点,只要观点明确,控制字符。

2.3 直观全面的网页评论

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就新闻评论而言,互联网已经深入影响了传播渠道。“网页新闻评论”是目前在网络媒体上最为普遍的网络评论表现形态,它是指以完整的文章形态出现在网络媒体新闻网页上的评论作品,④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评论,具有独特的优势。

网页新闻评论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传统新闻评论的共性的基础上,拥有其个性化的特点。首先,题材广泛而全面。对于社会上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不论大小都可以发表评论,阐述意见,大到国家政治小到明星穿着,较于传统的新闻评论范畴更广,而且走向细分。例如:人民网新闻主页设立的《观点》栏目下又细分为“社会走笔”“杂谈随想”等多个子栏目,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开栏目接收

信息。

3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发展道路——“两性两化”的走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已经不再是媒体评论员的专属领域,现在是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用来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见的一种渠道和平台。面对新媒体“万花筒”式的挑战,传统新闻评论也在积极调整以适应新媒体环境,正趋向“三性三化”的全方位发展。

3.1 无限性

新媒体让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运用各种媒介渠道,我们既可以参与到政府管理又可以知悉身边的小事,我们被信息包围,同时也在自主地筛选信息,对我们感兴趣的、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是“评论员”⑤。因而新闻评论在这个时代具有了无限性。

新闻评论传播的范围的无限性。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在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传播范围无限扩大;评论内容的无限性。从国家大政方针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事,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政府管理问题,国人的生活习惯,青少年问题等都可以成为新闻评论的内容;评论方式和评论语言的无限性。基于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尤其是手机移动媒体的运用,让评论方式和评论风格丰富多彩。这个时代让新闻评论有了无限发挥的可能性,新闻评论,可以是语言、文字、图片甚至动画,形式不一,文风不限。

3.2 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筑造出一个庞大的“观点的超级市场”,如BBS论坛、微博留言、微信自媒体等,这种意见和观点的表达没有了传统新闻评论形式和评论主体的约束,具有隐匿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受众不仅能够对社会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自由地表达观点,还能与其他受众的观点进行交流、产生共鸣,大大增强了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走上另一个台阶,很多人在微博上表达意见,包括名人和普通网民,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交流,《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南方周末》等官方微博通过在微博公众账号上发表新闻评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3.3 分众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开始朝着分众化的方向发展,即受众细分。新闻评论面向的是全体社会大众,但是不同的新闻评论所吸引的受众是不同的,所以要增强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走分众化道路。各大新闻网站,不管是主流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新闻网站都在其网页上分门别类的编排新闻评论,以吸引不同领域的受众阅读、参与评论。如凤凰网的评论栏目下就有《头条》《时事政治》《社会话题》等6个子栏目,每个子栏目下都有相关的评论文章,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阅读偏好来选择查阅。这样的分众化新闻评论已经被各大新闻评论网站所运用,快捷简单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3.4 品牌化

在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都在激烈竞争,以吸引受众,扩大自身媒体影响力。众多品牌媒体都意识到,权威的信息内容、优秀的新闻评论和杰出的新闻评论员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能让媒体获得社会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塑造了品牌,大大地提升了媒体自身影响力。广大受众在信息爆炸时代会通过“认准品牌”的模式来选择阅读,这将导致品牌媒体之间的竞争,在这个时代,已经涌现了许多品牌评论栏目品牌评论员,如《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曹林,电视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等,这些新闻评论员已经成为一种品牌形象,具有极大的媒体影响力,新闻评论发展在打造品牌栏目、培养品牌评论员的机制已愈加成熟,品牌化发展已成趋势。

注释

①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3。

②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

③数据来自微博公众账号。

④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9。

⑤周宇.新闻评论在当代的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维丽,裴博瑞.自媒体时代的微博舆论引导[J].新闻世界,2012(7):153-15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静.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功能研究——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J].2013.

[4]李勇.网络新闻评论的效果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作者简介:费梦梦,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发展态势新媒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闻评论风格研究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