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刘壮 谢文亮
[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给科技研究的传播和应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通过视频化传播,可以更加精准地覆盖目标读者群体,提升和增强期刊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期刊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科技期刊通过应用内容策略、制作策略和传播策略,可以优化视频化传播,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融合出版;视频化传播;优化策略
2020年,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将2020年定义为中国视频社会化元年,更高质量、更专业的视频技术和视频环境成为视频社会化的助推剂,“万物互融”将引领视频社会化新生态[1]。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视频来分享和传播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并且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内容不断丰富,逐步渗透到互联网用户生活的全场景[3]。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还对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交织融合,形成了媒体融合的新格局。媒体融合不仅带来了传媒行业的深刻变革和转型,而且给科技期刊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也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科技期刊通过视频化传播,可以更加精准地覆盖目标读者群体,提升和增强期刊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期刊的信任度和忠诚度[4-5]。
文章将对我国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一、科技期刊視频化传播的重要性
视频化传播模式指将科技期刊的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视频化传播模式的出现,为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视频化传播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科技研究成果,更直观、生动地传递信息。相较传统的纸刊,视频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由此增强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6]。借助视频,作者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操作、数据模拟和研究过程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科技知识。同时,视频传播还可以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拓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科技期刊以视频形式传播科技研究成果,可以让更多非专业人士了解和关注科技进展,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7]。
二、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应用现状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已经借助视频化传播让读者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期刊内容,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8]。当前,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实验方法和技术类视频
实验方法和技术类视频主要介绍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细节和操作步骤。例如,JoVE实验视频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是全球首例实验视频期刊,其专注于以视频方式展现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过程与成果。其视频每日更新,保证用户能够获取最新的实验成果,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二)研究成果展示类视频
研究成果展示类视频主要介绍研究的重要发现和结论。例如,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在网站上发布了大量研究成果展示类视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成果展示。
(三)动画类摘要
动画类摘要将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潜在应用意义等核心内容以动画的形式进行传播,方便读者理解。例如,《新医学》杂志通过发布动画摘要,将文章的信息融入更易被普通大众接受的动画中,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杂志粉丝数量明显增加[9]。
(四)期刊介绍类视频
期刊介绍类视频主要介绍期刊主办单位资讯和拓展传播内容。例如,《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发布的《云南民族大学的国庆升旗仪式》,《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发布的《山东理工大学2017届毕业MV—〈喜欢你,山理〉》,有助于读者了解科技期刊背后的故事。
三、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的评价
(一)视频化传播的优点
视频化传播丰富了科技期刊的传播途径。科技期刊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等多种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吸引更多非专业读者关注期刊。通过视频化传播,科技期刊可以多样化地呈现内容,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研究结果,方便读者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还可以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视频化传播,科技期刊可以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提高传播效率,有助于推广科技知识。在视频化传播中,科技期刊还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参与[10]。
(二)视频化传播的缺点
视频化传播通常需要将复杂的科学研究内容进行简化和概括,还需要考虑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因此视频的时长通常较短,可能无法完整展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另外,因为视频可以被编辑,所以视频化传播可能面临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制作高质量的视频需要应用摄影、剪辑、配乐等技术,这需要科技期刊投入较高的成本[11]。因此,推行视频化传播对普通科技期刊来说难度很大,而且其效果很难准确评估。
四、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的优化策略
目前,视频化传播已成为科技期刊重要的传播渠道。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应用内容策略、制作策略和传播策略来优化期刊视频化传播的效果。
(一)内容策略
1.选择适合视频化的内容
科技期刊的内容通常比较专业,因此在选择适合视频化的内容时,科技期刊需要考虑到内容的易懂性和吸引力。对视频化对象,科技期刊可以选择能够用图像或动画来形象展示的内容,如科技成果的实验过程、科技产品的设计原理等。
2.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
科技期刊的内容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也是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的重要保障[7]。在视频制作过程中,编辑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传达,避免出现错误。科技期刊可以邀请专业科技人员或科研人员参与视频的制作,确保视频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深度解读和分析
科技期刊在视频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专业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技成果或科技产品的原理和适用场景。科技期刊可以采用讲解、分析、对比等方式,令视频内容浅显易懂。例如,对适合视频化的内容,如科技成果的实验过程、科技产品的设计原理,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动画模拟等形式,讓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二)制作策略
1.注重视觉效果
视频作为一种视觉化的传播形式,其视觉效果至关重要。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科技期刊需要注重对画面的构图、颜色、镜头运动等视觉元素的处理,使视频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科技期刊还需要注重对声音的处理,使视频更加生动、有趣。
2.增强读者互动和视频趣味性
通过视频化传播,科技期刊可以增强读者互动。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科技期刊可以采用问答、互动游戏等方式,让读者参与进来[12]。同时,科技期刊还可以采用故事化的形式来制作视频,增强视频的趣味性。
3.合理设置视频时长
视频时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视频时间过长,读者可能感到枯燥,反之,如果视频时间过短,读者可能难以深度理解内容。因此,科技期刊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视频时长,避免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科技期刊可以适当地在视频中增加互动环节,这样既能保证视频时长,又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
(三)传播策略
1.选择适合的传播平台
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传播平台。科技期刊可以选择一些视频网站作为主要的传播平台,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其还可以选择一些社交媒体或新媒体平台作为辅助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从而不断提升和增强视频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2.优化标题和标签
科技期刊在进行视频化传播时,视频标题和标签的优化非常重要。好的标题和标签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视频,从而提高视频的曝光度[13]。因此,在制作视频时,科技期刊要注重对视频标题和标签的优化,可选择一些热点关键词作为视频标题和标签。
3.实现精准营销和精准传播
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科技期刊可以制订不同的传播策略,使视频传播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14]。另外,科技期刊还可以通过定向投放广告、推广宣传等方式,提升和增强视频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五、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视频化传播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科技期刊通过内容策略、制作策略、传播策略可以更好地利用视频化传播方式吸引读者,促进科技进步。视频化传播对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发布[EB/OL].(2020-11-26)[2023-08-08]. http://it.people.com.cn/n1/2020/1126/c1009-31945945.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3-03-02)[2023-08-08]. 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3]赵晖.融合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产业报告(2022)[J].影视制作,2023(05):13-34.
[4]徐立萍,郭梦.基于新媒体平台“二次传播”的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3(01):66-72.
[5]王思琪.省级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的构建路径:以浙报集团“天目新闻”为例[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3(01):28-35.
[6]顾亚林,赵龙祥.视频化、移动化、立体化: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融合发展路径[J].传媒观察,2022(02):87-94.
[7]张收鹏,乔顺利,杨泾茂,等.科普内容全媒体传播的成效、不足与完善路径: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J].科技传播,2023(02):12-20.
[8]孙威.媒体融合背景下增强科技期刊传播力的策略分析[J].采写编,2023(03):103-105.
[9]洪悦民.短视频在传统医学期刊中的应用探索:以《新医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06):668-672.
[10]向映姣,张强,恽海艳,等.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服务模式探讨:以“JME学院”学术平台为例[J].编辑学报,2022(03):325-329.
[11]徐丽芳,冯凌.视频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12):1676-1683.
[12]潘秋岑,苏俊宏,张立新,等.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优化策略[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0(06):101-106.
[13]沈剑虹.少儿科普期刊短视频传播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20(09):34-40.
[14]于淼,赵金环.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01):50-58.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项目编号:CUJS2023-C05);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L21AXW009)。
[作者简介]张悦(1988—),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期刊中心责任编辑;(通信作者)刘壮(1984—),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期刊中心副编审;谢文亮(1979—),男,广东潮州人,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