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陈立群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时期,在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最普遍的现象是:有的幼儿很霸道,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不懂得谦让;有的幼儿则比较胆怯,惧怕社交,生怕被对方拒绝,但其实内心十分渴望和同伴一起玩耍;有的幼儿不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在和其他幼儿发生碰撞或争执时,不愿友好地用“对不起”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时常常不管不顾一个人到处乱跑……当幼儿从自己所熟悉的小家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时,即由“个体”的存在逐渐向集体生活转变,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因此普遍存在集体意识较差、乐群性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有效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我们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皮亚杰曾说:“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刚入园的幼儿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因此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产生恐惧与焦虑。有些幼儿甚至每天早晨大声哭闹不肯入园,而他们哭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教师、同伴以及陌生环境的恐惧。幼儿从以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营造关爱的氛围,让幼儿愿意走进集体,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爱抚能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并产生幸福感,幼儿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小班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情感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基于此,每天我们都以笑脸迎接每一位幼儿,努力和幼儿构筑朋友关系,经常和幼儿面对面沟通交流、相互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当幼儿大哭不止时,我会将其揽入怀中,像朋友一样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幼儿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让其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对集体生活的经验各不相同,其中有一部分幼儿上过托班,体验过集体生活,因此适应较快;还有一部分幼儿性格外向、活泼自信,适应能力同样较强。于是我们就请这些适应能力较强的幼儿一人带着一名胆小、哭闹不止的幼儿建立“一带一”帮带关系,结伴幼儿一起游戏、如厕、洗手等,这种方式使得幼儿之间产生了依恋感和安全感,感受到了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渐渐地,那些爱哭爱闹的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了,其焦虑情绪也逐渐得到了有效缓解。
培养小班幼儿的集体意识,要从建立良好的常规开始,它是教师开展一日活动的前提,也是幼儿融入集体的必要条件。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不足,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耐心地引导,而且还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在实践中我们遵循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建立常规,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爱模仿、爱玩游戏、爱听故事,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指引,有意识地将班级常规和一些游戏情节、儿歌等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创设一个轻松有序的教学环境。例如,排队时幼儿常常不懂得一个跟着一个走,经常是“一窝蜂”,要么不走,要么向前冲,这样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于是,我们以“开火车”这一情境来组织活动,让幼儿像火车车厢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走,当有幼儿走着走着不走了时,就及时提醒“火车怎么脱节了?”;当有幼儿跑得过快时,就提醒“火车开得太快了,危险!”慢慢地,幼儿都能自觉地、不快不慢地一个跟着一个走了。另外,我们还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精悍的儿歌渗透在日常活动中,慢慢地幼儿在边唱儿歌边实践的过程中明确了活动规则。例如,在幼儿洗手时,我们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结合形象生动的儿歌辅助,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动手操作,这样幼儿就很容易掌握洗手的方法和技巧了。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自制力较差且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环境暗示的指导作用,用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绘制成各种规则融入相应的环境中,以环境作为隐性指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还将各种形象直观的图标张贴在游戏区域,这些小小的标志让幼儿逐渐养成了主动整理玩具的良好习惯。此外,幼儿喝水时常常出现把水泼洒在别人身上、你推我挤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利用“走在马路上”的情境引导幼儿脚踩地面的标记线有序拿取水杯。在各种标志的隐性指导下,幼儿逐渐养成了“有序摆物”“有序行进”等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幼儿集体意识的主要任务。小班幼儿随着交往行为的日渐增多,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运用一些策略让幼儿习得正确交往的技能。
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引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喝水、如厕时,我们总是先说“请”;在入园、离园时,我们先向幼儿问“好”、道“再见”;待人接物时我们总会说声“谢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文明有礼地与人交往。
要想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如何解决矛盾与冲突。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往往一不如意便大哭大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同伴间抢玩具、争椅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次,顺顺和浩浩同时抓住一个磁性积木不放手,顺顺说:“是我的!”浩浩也不甘示弱:“是我先拿到的!”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于是我播放动画片《巧虎来啦》中轮流玩玩具的情节供全体幼儿观看,促使他们明白玩具是“大家的”,要轮流玩或者一起玩。渐渐地,幼儿明白了当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共同维护集体秩序,团结友爱。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获得学习与发展。我们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玩具和图书与同伴们交换玩,幼儿对丰富多彩的玩具和图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互换玩具的过程中锻炼了交往技能。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从家里带来小金鱼、小乌龟放在了班级的自然角,这些小动物便成为了大家共同欣赏和照顾的目标,幼儿会三五成群地谈论:“小金鱼饿了吗?”“小乌龟怎么不动了?是不是死了?”……这些都给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增加了集体向心力。
对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在游戏中渗透。在角色游戏中,我引导幼儿通过邀请式的话语:“你能和我一起玩吗?”,选择游戏伙伴并进行自主游戏;在听说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中,幼儿通过找朋友、开火车、吹泡泡等形式学会了团结互助、友好相处,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学习了交往技能,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通过一学期对小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幼儿在以下两个方面显现出初步的成效:
入园、离园时幼儿会主动有礼貌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自由活动时幼儿会通过“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可以和你交换吗”等商量的口吻友好地与同伴沟通;需要帮忙时会说“请你帮帮我”;人多拥挤时会说“请你让让我”另外还有诸如“请”“谢谢”“不用谢”这些文明的话语正逐渐取代之前“我的”“不给你”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
幼儿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兴致勃勃地参与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再以个体为单位,而是三五成群地一起看书、一起聊天、一起游戏;排队、喝水、拿玩具时幼儿会自觉地排好队,不再一窝蜂地争抢不休;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大家会主动帮忙;当获得奖励、赢得荣誉时孩子们会用热烈的掌声向对方表示祝贺。
小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我爱我的家,幼儿园就是我的家。老师像妈妈,同学像兄妹,在每一天,都有笑脸相伴,在每一刻都有温暖相围……”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幼儿能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同时真实地感受到“我爱我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