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曹 莉 唐薇薇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幼儿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是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要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劳动品质的形成。”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家庭劳动教育则相对薄弱环节,且家园之间要做到深度合作也并非易事。
提升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是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家园协同下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需从构建共同的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劳动实践育人功能等方面着手。
1.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需要转变观念,“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家庭劳动分工,承担家务劳动,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了解人人都有相应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要重家教、正家风,做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启蒙教育,以及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此外,家长应学会适时放手为幼儿参与劳动创造条件,给予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引导其进行家务劳动和逐渐生活自理,尝试制订家庭劳动计划,以正面鼓励和指导为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通过鼓励、表扬、赞美等正向评价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优化知与行,激发劳动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2.幼儿园层面
教师的家园协同意识和劳动教育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家庭能否更好地参与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因此,我园经常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围绕“家园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家长开展劳动教育”“幼儿园如何更有效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如何与幼儿家长沟通”等主题召开讲座,帮助教师提升劳动教育水平。鼓励老师利用“线上+线下”传播媒介,如微信公众号、家园联系栏、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劳动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有效参与协同育人。此外,各班还积极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每学期开学初,老师和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共同制作家园劳动清单(见表1),设计、布置和安排幼儿劳动任务以及指导与管理措施等,使劳动教育切实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由此可见,幼儿园和家庭统一思想和路径,协同共育,才能使劳动教育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育部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其中在“保育与安全”项目中的“生活照料”关键指标中提及,要“指导幼儿进行餐前准备、餐后清洁、图画书与玩具整理等自我服务,引导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增强环保意识、集体责任感”。我园以“爱劳动、悦生活、树品格”的劳动理念为核心,以生活自然渗透劳动教育为园本课程实施要领,整合园内外的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劳动教育的课程形式,探寻家园协同劳动教育路径,推进园本课程实施,共建“自然渗透式”的园本化劳动课程。
1.生活课程,实施自然的劳动实践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习得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自我服务类劳动技能(穿衣裤、叠被、自主进餐、自主喝水、清洗、管理个人物品等);在“值日生”服务中,逐渐学会集体类劳动技能(桌椅清洗、分发餐盘、班级小小管理员工作等)。劳动技能的习得既有利于幼儿劳动意识的萌发,也为幼儿自信、从容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2.创意课程,乐享美好的劳动体验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幼儿创造多元、特色的常态化劳动体验课程,包括“周五劳动日”“小鬼当家”“小帮厨”“劳趣周末”等活动。幼儿从“问题—目的—计划—实施—总结”五个方面深入体验一系列贴近生活情境的劳动任务,从直接经验中建构劳动意义,“快乐加‘被’”“扫除大作战”“我是小工匠”“劳动的你闪闪发光”“小小面点师”等一个个鲜活的课程案例,在幼儿丰富的劳动体验中不断生成。
3.种植课程,绽放持续的劳动热情
我们以幼儿园种植园和家庭种植角为媒介,用课程理念推进种植劳动:让幼儿亲历种植的全过程,参与种植作物管理,探究“生命”生长奥秘,体验与分享收获的喜悦,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让种植劳动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生活、绽放生命成长的蓬勃力量。
在劳动课程实施中,我园着眼“幼儿劳动意识、情感态度、能力发展”和“教师劳动教育专业素养、能力提升”,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家园协同的园本研修与实践创新,通过“课程审议—环境支持—实践研讨—家园协同—成果分享—评价激励”等多个课程管理路径,使得幼儿劳动课程得以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质量不断提升。
我园通过“家庭—幼儿园—社区”间的互动,加强一体化发展,促进由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的新范式转变。在幼儿园,我们借助班级劳动岗,让幼儿参与种植园清理、绿植维护等活动,开展幼儿园生态活动;在家中,依托家庭生活岗,通过劳动实践,让家长引导孩子通过家务劳动养成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生态文明理念,让幼儿在真正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利用社会资源,我们与周边企业、商户、社区积极开展合作,带领幼儿到河边清扫落叶、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感受自然的生态价值与社会责任。
家园社协同的实施是推进劳动教育由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抓手。因此,我园积极拓宽与社会实践基地的沟通渠道,让幼儿走进消防支队、民间艺术馆、机关门诊所、志愿服务站等场所,以多样化方式向幼儿传授相关劳动知识和技能,丰富幼儿劳动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体验,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中各种职业的特点,理解劳动的社会价值,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理念,培养良好的劳动素养。
面向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既是幼儿园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重要教学途径。家园协同下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通社会共育桥梁,实现幼儿园劳动教育工作的最优化。幼儿在协同育人的模式中逐渐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