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2023-12-02 01:35:32杨婉玲
学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文言文技巧高中语文

杨婉玲

(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甘肃通渭 743300)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翻译,但是现阶段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造成文言文教学耗时长、效率低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系统化地剖析文言文翻译教学现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用多元化、趣味化的翻译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探索文言文的自主性,掌握文言文的行文逻辑和翻译方法,充分地吸收文言文中的语言和文化精华,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啃下文言文这块“硬骨头”,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是保障文言文翻译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虽然近年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从翻译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方法仍然有待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资源的应用比例低,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扣准学生的兴趣点等,比如教师对文言文导入环节的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通常是沿用“朗读—查阅工具书—翻译”三步教学法,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比较僵化,学习行为也偏被动,容易对文言文课程滋生不良的抵触情绪,制约其翻译兴趣和能力的有效发展[1]。

(二)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探究性不足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强调探究的活动,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都离不开密集的交流和研讨。然而就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现状而言,教学的探究性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应用的通常是一对多的讲授模式,把文言文的内容、含义、主旨思想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做批注和摘记,自主、合作型的翻译探究活动开展较少,学生对文言文语言表达、行文结构、立意内涵的理解观点得不到共享,无法经历构建语境、品味文意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浮于表面,降低翻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效率。

(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缺乏有效的技巧

文言文的句式、语法和用词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意味着拥有了翻译文言文的钥匙。但是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来讲,学生翻译文言文还缺乏有效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以及各种句式,不够了解它们的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难以摸清文言文语言构建的规则,在遇到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句式时,不懂得通过翻译进行补充和调整,译文的表意和原文存在出入,从而致使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质量不佳,无法自主应对各类文言文篇章的阅读理解。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丰富的思想,能展现真实的历史发展情况,也会给未来发展一定的启示。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较为成熟,是学习先人智慧的有利时机。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言文的语句聱牙诘屈、艰深晦涩,虽对文言文学习有主观意愿,可通常会产生畏难情绪,对翻译文言文缺乏自主动机,兴趣是驱动学生探索文言文的重要因素,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能够扩展学生对文言文字面意思的认知,使其产生更加丰富的理解和想象。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发展需求,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兴趣。

第一,联系历史史实创设情境。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以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为主,虽然创作时融合了文学性,但内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史实都比较吻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加强联系史实,根据文言文中的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的史料,或者讲述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时空感知,调动翻译的兴趣。如在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翻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出示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以及西汉府库空虚、财政困难等历史资料,这些内容属于基本历史知识,学生大都掌握,当学生的知识经验被唤醒后,教师可对学生开展提问,让学生以代入视角思考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式以及贾谊文章中提出的政治思想主张,通过情境创设,使得文言文不再是孤立的内容,学生产生强烈的翻译和求知欲望[2]。

第二,采用图片、视频创设情境。除了先秦和诸子散文之外,教材中的其他文言文多与风景和游记有关,图片和视频具有直观性,适用于此类文言文的情境创设,教师应该结合文言文所描写的事物或者作者的游记见闻,选取适宜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例如,在关于《石钟山记》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先在白板上出示石钟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描述山的外观和景致,同时揭示新课题:“在这篇文言文中,苏轼不仅描写了湖光山色,还记录了考察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过程,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那么它和大家以往学过的山水游记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翻译揭晓答案。”这样在图片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描写对象,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产生好奇,顺利地点燃翻译热情。

(二)设计翻译任务,助推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探究

前文谈及,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探究性亟待提升,对此问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翻译的机会。任务型教学满足文言文翻译教学的优化需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翻译表达和交流,彼此观点共融、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完整体会。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推行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地设计翻译任务,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对文言文展开揣摩、思考、讨论等活动,从而同步发展学生的文言文探究和翻译技能。文言文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学生在阅读后会产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在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呈现具有较强想象空间的句子,鼓励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文言文的大概内容,这会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翻译任务,助力学生翻译探究文言文。

在设计文言文翻译任务时,教师应该把需要翻译的语段、句子以及待解决的问题,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其目标明确地参与任务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任务的要求和预设的问题,大胆地表述对文本字、词、句含义的理解,待学生反馈翻译成果后,教师再对不足和错漏进行补充和订正,保证翻译教学的探究性和自主性。例如,在关于《游褒禅山记》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在白板上出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同时发布翻译任务和问题:“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几个分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鼓励学生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文言文内容,以简化翻译难度。且通过设计文言文翻译任务,学生会经历合作释疑难句的过程,养成互动探究的好习惯[3]。

(三)传授翻译技巧,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主翻译技能,目前学生对工具书的依赖性较强,脱离了工具书,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准确性就会大大降低。针对现阶段学生缺乏有效翻译技巧的问题,教师应该从授人以渔的角度出发,着重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使其不过度依靠工具书等“拐杖”,得到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强效历练。

第一,传授“信、达、雅”的翻译技巧。所谓“信”,就是要充分地忠实于原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翻译时不改变原文的含义,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流畅,有明确的表意。教师在传授时,可以结合学生存在语病的译文,指导学生改变翻译语言冗余的不良习惯;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原文的意思,对翻译用语稍加润色,比如在翻译《阿房宫赋》中的“秦爱纷奢”一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译作“秦皇喜爱繁华奢侈的生活”,体现出翻译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信、达、雅”的翻译技巧[4]。

第二,传授“留”的翻译技巧。“留”主要是指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包括地名、人名、年号、官职名以及经常使用的成语和习惯语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翻译含有上述词汇的句子时,直接用原文来表达,比如《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其中的官职名就可以照搬原文。

第三,传授“补”的翻译技巧。“补”就是补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教师在传授该技巧时,应该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省略的成分,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补充。比如《鸿门宴》中“欲呼张良与俱去”一句,教师提问:“这个句子省略了什么?如何补充和翻译?”学生:“省略了主语和宾语,主语是‘项伯’,宾语是‘之’,译作项羽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5]。

第四,传授“换”的翻译技巧。“换”是指把古汉语换成现代汉语直译出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意“孰、使”等表意十分明显的字,不必在翻译用词上过度修饰,比如《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使”就可以直接替换成“如果”。

第五,传授“调”的翻译技巧。“调”的技巧主要应用于含有倒装句的文言文翻译,教师在传授该技巧时,应该结合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类型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表达规范进行调整。比如在翻译《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时,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学生:“定语后置句。”教师追问:“常规语序是怎样的?翻译时应该如何调整?”学生:“常规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这样通过教师的精细指导,学生就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规律[6]。

(四)解读思想内涵,深化学生的文言文翻译理解

高中文言文难度大、知识量大,且高中学习任务紧张,导致教师为了将教材中所有文言文内容都传递给学生,势必要不断压缩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文言文,但却难以深度解读文言文内容,使学生感觉文言文知识索然无味。同时,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产生抵触的学习情绪,是因为学生缺乏与作者间的情感共鸣,导致难以理解文言文内容。此外,学生阅读文言文缺乏情感,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且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也缺乏了解,这都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其实高质量的文言文翻译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语言的浅表认知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深透地品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和内在旨意。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文言文学习方向,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字词含义、句式、语法等知识的同时,还应深度探究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并能够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文章内容,从整体层面认知文言文内容,从历史角度考量文章,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从辩证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度解读,能够帮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使其形成透彻、深刻的翻译理解。

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翻译文言文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学法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围绕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展开合作分析和讨论,将文本内涵充分提炼出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翻译思维。如在关于《劝学》的翻译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和翻译探究,已经了解各段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深度探究,通过思考问题解析文言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质量。比如:“这篇文言文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有哪些?能否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通过深度解读文字,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阅读内容,理解作者在语言中表现出的态度。《劝学》一文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由此可见,作者具备敢于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通过解读思想内涵,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学习就力透纸背,产生丰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学的探究性不足以及学生缺乏有效的翻译技巧,制约翻译教学水准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优化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时,应该联系史实、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媒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和翻译积极性,设计翻译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式的翻译探究,根据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规律,向学生传授多样化的翻译技巧,强化其基本技能,同时带领学生解读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获得深度的翻译理解和精神体会,从而达成文言文翻译教学的三维目标。

猜你喜欢
文言文技巧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