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土研学旅行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调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加深对乡土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师将乡土研学旅行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乡土的地理环境,从而厚植乡土情怀。
【关键词】乡土研学旅行;初中地理;考察
作者简介:周天霞(1974—),女,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中学。
将乡土研学旅行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将地理概念直接联系到所处的环境中,从而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知识,并体验到地理学科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师可充分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本土化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乡土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乡土研学旅行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深切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考察家乡的河流时,深入了解家乡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增强地理学习的信心,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乡土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纸上谈兵”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地理教材上的知识。如在学完某一地形地貌特征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研学旅行,通过亲自观察和探究,理解该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乡土研学旅行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丰富的知识,并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多种能力。可以说,乡土研学旅行是基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深入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四)提升地理教师的综合水平
开展乡土研学旅行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要求教师从教材内容传授者转向知识丰富的研究者和能力较高的活动组织者,能在旅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开阔自身的地理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二、乡土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设计乡土研学旅行方案时要明确教育目标,选择和地理教材知识有联系的考察内容,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让学生通过采集岩石和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分析,从而了解教材上提到的地质特征。
(二)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要求教师所选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或人文特色。比如选择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峡谷,让学生通过考察充分了解这一地貌知识;或者选择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让学生通过考察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
(三)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原则。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对考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在组织研学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明确紧急联络方式和撤离路线。此外,教师要与当地医疗单位进行合作,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提醒學生注意规避风险等。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富有创意和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当地的生态保护项目,或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项目中实现考察的目标。
三、乡土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考察乡土地形地貌特征
初中地理乡土研学旅行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眼看见各种地理环境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知识。
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为例。在开展此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怒江第二湾”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高仪、测距仪等对山脉的坡度、高度等进行测量和估算,以及测算河流的宽度、流速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将测量得出的数据制成图表,从而分析“怒江第二湾”的地形地貌特征。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山脉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或者河流的流速对岸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指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数据,绘制地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处理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通过乡土研学旅行考察乡土地形地貌特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地形地貌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察乡土人文地理风貌
在乡土研学旅行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人文地理风貌,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从而帮助学生感受乡土的魅力,增强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为例。在教学此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周天霞地理工作室的“行走怒江”乡土研学旅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参观傈僳族、藏族、怒族等民族的传统村落,欣赏各民族的舞蹈、歌曲和手工艺品,体验民俗习惯。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登埂澡堂进行研学活动,让学生调研登埂温泉的历史,感受怒江的温泉文化。教师还和学生到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研学活动,了解居民的生活,并在居民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傈僳族传统民居,了解传统民居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学习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知识。
通过乡土研学旅行考察乡土人文地理风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增强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兴趣,开阔地理视野。
(三)考察乡土生态环境情况
乡土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通过实地考察自然景观,切身感受当地的气候,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敬畏之心。教师可以借助此平台引导学生考察乡土生态环境情况,让学生感受乡土自然环境的美好,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利用地理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为例。在教学此课后,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设计怒江姚家坪乡土研学旅行活动。在旅行开始前,教师给学生介绍怒江姚家坪的地理位置和其作为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性。在旅行中,教师让学生进入生态保护区内进行实地考察。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深刻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样性—观赏陡峭的山峰、深邃的峡谷和清澈的溪流,聆听鸟鸣,触摸岩石,感受高原的稀薄空气。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素描、拍照或录音等形式来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学生产生了保护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后,教师顺势提出该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保护等议题,引导学生就当地环保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探讨出适合当地的节水、垃圾分类和能源节约等环保措施。最重要的是,教师联系相关部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的环保行动,如垃圾清理、树木种植和土地修复等,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成为环保倡导者和践行者。
通过乡土研学旅行中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产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学以致用,将地理教材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四)考察乡土地理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在乡土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以让学生融会贯通,更充分地了解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融合经济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考察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活动,探讨生态旅游活动如何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活动课“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在教学完此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周天霞地理工作室“百鸟谷的春天”的研学旅行活动(如表1所示),组织学生前往百鸟谷,探访观鸟经济并体验生态旅游。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从而深入探究观鸟经济对当地农民增收、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推动作用。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创新思维,提出对观鸟经济发展的改进和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此外,教师还可以延伸乡土地理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的考察范围,指导学生探讨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教师让学生考察酒店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尝试提出酒店业在当地季节性旅游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或者让学生分析餐饮业对当地生态农业的影响,以及讨论餐饮业如何实现对当地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承等;还可以让学生研究交通业的发展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探讨游客的交通出行改进方案,以减少交通拥堵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考察乡土地理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与经济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策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还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践行地理知识的机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通过乡土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加深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要利用好乡土研学旅行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探索,体验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研学实践的最后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分享乡土研学旅行的经验和收获,使学生真正将地理知识巩固好。
【参考文献】
[1]池美善,李京子.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141-145,149.
[2]宋其欣.研学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方案研究:以吉林省本科高校为例[J].科技視界,2022,12
(19):146-148.
[3]甘宜涛.从教学到研究:研究型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发展项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
(7):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