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莹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大学生缺乏有效辨认互联网观点的能力和方法,所以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积极价值观的职责。文章以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话语表述特征为出发点,辨析该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并探讨高校辅导员构建话语体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信息技術前沿成果的广泛应用大幅增加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世界。而就当前网民群体构成比重来看,大学生无疑是构成“网民”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背景下,部分自媒体人通过引导观点、制造矛盾即可获得海量流量,并从中攫取巨额利益,而这种行为的正当性或不正当性很难被法律定性或追责。
同时,被观点所裹挟的大学生在不同内容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认知或价值观念的偏差,从而对与自身相左的观点持怀疑态度。这无疑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甚至一度造成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丧失话语权的情况。对此,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重建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体系,帮助大学生重塑正直、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成为值得高校教育人员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话语表述特征
(一)话语表述习惯的变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话语表述习惯已经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话语表述成分的多元性上。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单一话语体系是受功能决定的,这一话语体系的表征以“术语”为主要体现方式。
以汉语中的“砼”为例,原本的汉语体系中没有这个字,而在“砼”字被设计出来后,该字的运用大幅减少了“混凝土”这个词书写、记录、表达所需的时间,同时在字体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工程及建筑工程的学科特点,与“砼”类似的字、词也都尽可能地保证了单一性,且其含义也被局限在特定学科及领域中。
在新媒体背景下,具体字词不再被局限在原本的话语体系中,应用的目的只是达到相应的含义,连构造的语言背景也被明显简化,这就使得大量不同来源的新词在新媒体背景下频频出现。譬如“塌房”原本的意思是指房子塌了,但现在也被用于偶像在粉丝心目中美好形象的倒塌、人设的崩坏等。之所以用“塌房”这个词,是为了将偶像公众形象的倒塌与房子的倒塌相提并论,突出问题的严重性,但社会上的其他群体对这种情况的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甚至没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以大学生为首的青年群体在话语表述多元化发展上的突飞猛进,已经部分超出了主流社会群体的接受范围。
(二)话语表述认同的小众性
这种变化来源于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对存量话语产生了明显的异化作用,使得原本概念明确的词汇随受众数量的增长,诞生了更抽象的深层意义。尽管这种深层意义普遍带有某种不盲从权威、具备一定嘲讽性的特质,但相对主流而言,其受众仍只能称为小众群体,若不深入了解对应的群体、圈层、平台,就很难理解到这些词语的真实含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媒体对这些词语的影响,使之获得了类似“黑话”“方言”的传播形式和表现,但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黑话”“方言”的词汇是特定领域或地域中约定俗成的,而这些新媒体影响下的词汇是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
以“蚌埠住了”为例,“蚌埠”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城市,而这个词的意义来源于“绷不住了”的音译,是用“蚌埠”代替了“绷不”,在意义上两者的释义是相同的。但如果向主流群体表达“蚌埠住了”,很多时候只会让主流群体觉得不知所云,而这就是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话语表述的异构化。
二、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构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进入2020年后,高校辅导员要面临的大学生群体变成“00后”,他们是与信息时代共同成长的,整个成长过程受到信息时代的巨大影响,在物质层面基本不欠缺,更重视精神层面的发展。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念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且乐观的反抗精神,相比长辈语重心长的说教,更重视感官刺激和精神沟通,而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体验,使得他们乐于获得互联网中的信息及观点,并应用这些内容“武装”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逐渐长大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对集体重要性的认知相对偏颇,且长期处于顺境,更难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给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很大难题。
(二)新媒体话语体系中表现出泛娱乐化特质
新媒体话语体系中广泛存在泛娱乐化特质,这是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构建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是相对有限的,所以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也相对顺利,仅需要从少量信息中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教育即可。
而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大学生能应用智能终端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往往会被更精彩的内容吸引注意力。这就出现了两种对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第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大量自媒体不约而同表现出泛娱乐化的特征,为了从流量中获取利益,在众多原本应保持严肃的场合也发表大量插科打诨的言论。第二,在新媒体背景下,泛滥的信息资源中存在大量未经甄别的内容,往往会出现同一事件的“反转再反转”,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使大学生容易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这两种情况均会对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负面影响,前者会造成大学生不认真对待辅导员的教育内容,后者会致使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语义正确性乃至动机存疑,这对高校教育工作造成的潜在影响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三、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效对策
(一)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构建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因此在构建话语体系时,高校辅导员需要重视大学生的诉求,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习惯从不同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及公众平台上获取信息和资源,更愿意在不同网络平台上讨论自己对时事热点的看法和观感,这些看法和观感虽然有些幼稚,却是大学生宣泄情绪、表达自我的真实体现。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平台,并关注大学生在表达中的遭遇,进而从大学生的观点出发,以更理性、更全面的内容引发大学生的思考,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为辅导员话语体系构建扫清大学生思想上的阻碍。
以某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教授为例,这位教授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的精神榜样,即使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郑强教授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甚至一度被某些媒体称为“网红教授”,而此处的“网红”是褒义的。大学生之所以能给郑强教授如此高的赞誉,在于郑强教授能够以大学生视角为出发点,但看得比大学生更远、更全面,使得大学生能够从他身上学习到对待事物和事件的正确方法。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以郑强教授为榜样,以大学生视角为出发点,发表更具远见及前瞻性的言论,在拉近与大学生的关系的同时,为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
只有高校辅导员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才能实现平等交流。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较好,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认可和关注,而充分尊重大学生话语权,就是这种认可和关注的一种重要体现。高校辅导员应给予大学生应有的表达机会,并尽可能解答大学生的质疑,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历练,对社会的认知相对浅显,但高校辅导员不能因此轻视大学生,要在努力建立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各方面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要通过话语体系帮助大学生稳定情绪,以理智为先导,认识、理解事件,帮助大学生逐步成长为出色的人才。
以某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某届武术系为例,受一直以来接受的武术训练和学院风气的影响,该系学生普遍性格正直,且愿意为同系同学发声。在某次武术系某学生與宿舍后勤处出现矛盾纠纷之后,该系学生欲集体前往学校后勤管理处查明事实。相关辅导员得知情况后,迅速前往宿舍门口将所有武术系学生拦下来,向他们阐述这种做法的冲动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仔细聆听他们的诉求,并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接着,辅导员与那名有纠纷的学生一同前往学校后勤管理处查明实际情况。最终,不仅满足了该生的诉求,还避免了严重后果,并使该生对辅导员产生了充分认可,这对辅导员构建话语体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三)强化话语体系的公信力及思想价值
要使高校辅导员构建的话语体系足够可靠,其话语体系在公信力上就应使大学生信服。当今大学生普遍重视生活实际,由高校辅导员通过话语体系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需要来源于生活,而贴近生活实际也是强化话语体系公信力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构建话语体系时,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将这些内容加工成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内容,帮助大学生以更加直观全面的渠道了解热点事件或内容发生的本质,进而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
新媒体必然会对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体系造成冲击,而受此影响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显得更加独立且复杂。若要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效构建话语体系,高校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的观念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使话语体系能为大学生起到更好的价值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研究[J].采写编,2021(7).
[2]高婧.新媒体场景中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22(17).
[3]鲁兴.辅导员话语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23(5).
[4]彭紫新.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12).
[5]王国宏.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教育实践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