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子 杨晓旗 王丹
摘要:解决《设计概论》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了《设计概论》课程的定位和在传统教学中的难点,总结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互动式教学在该课程中进行创新应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实施。归纳了以翻转课堂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实施的优势和创新应用。为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概论 互动式教学 新媒体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21-0094-03
Abstract: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re analyzed. It summarizes how to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innovate and apply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high-quality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led by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Design.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oretical courses of art design major.
Keywords:Art desig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Interactive teach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为艺术设计类课程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资源、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具备传承创新、学科交叉、多元开放的特点。《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必修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之下,《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互动式教学在该课程中进行创新应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实施,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的概况和特点。《设计概论》是本科课程体系中最早全面阐述设计知识体系的课程,对后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起着基础支撑作用。课程的教学旨在启发学生理解和领会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课程在结构体系上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从历时维度上介绍现代设计的肇始、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学生明晰设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起到奠定基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从共时维度即当代设计的截面,介绍现代设计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设计伦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材料、软件应用等,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当代的设计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建立宏观视野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的学情分析。《设计概论》课程的学习者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多性格自我、思维活跃,初入大学校园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较高的学习热情。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多为“网上原住民”——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他们爱看短视频和动态信息,喜欢实践实训課程,对纯理论课程的兴趣不高。在学习《设计概论》课程之前,由于没有前期的理论基础,又不愿意花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对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认知都比较模糊,对设计缺乏系统的了解,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比较弱。在这门理论课上如何适应新时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对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锻炼善于观察和分析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需求。
(一)有限的教学时间难以全面覆盖课程知识点。《设计概论》课程一般不会超过32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要学习7个章节的内容。仅“设计理论”这一章节,就包含创意基础理论、设计形式美、设计形态学、产品语义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等知识点。简要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从头到尾介绍给学生就已经接近满课时。很多老师在授课时为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讲完,只能是“走马观花”“点到即止”地授课,匆匆开场又匆匆结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设计”“为何设计”“怎样去设计”,而是为了考试顺利过关拿到学分而死记硬背一些考点内容,很难达到这门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中忽略了与其他课程和实践的衔接。《设计概论》作为一门前沿课程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和领会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职业、设计文化,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将来步入社会建立起科学的“设计观”。然而,传统教学中该课程没有关注到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衔接与转换,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专业学科观念。并且,《设计概论》课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与市场和企业的生产接轨,“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很难让学生将来适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三)“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设计概论》课 程系统性、抽象性、理论性比较强,大部分的内容是关于设计原理的阐述,也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而授课教师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一直在被动地获取信息。四节理论课一并这么讲下来,学生没有興趣点容易走神,很难坚持听下去。多媒体教学法看似很有优势——案例图像是理论知识的形象说明,图片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很可能只充当了一个放映员的工作而受限于每张PPT的操作,图片知识的片段化导致课程内容没有很好的连贯性,学生是感受到了绚丽多彩的图像魅力,但仍然是在被动接收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本身不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没有参与感和主动性,学习的热情自然大打折扣。加上课程“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很单一,考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让学生更加反感——不是“我要学”而是“不得不学”,以至于造成这门的到课率逐渐下滑,考试挂科的现象不容乐观。
(四)“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了解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掌握设计基本知识最终为设计实践而服务。而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老师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争分夺秒地口述内容,课程中安排和学生有效互动的时间很少。学生在课程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单向交流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在只会机械地背诵和记忆知识点,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一般“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结合实践项目、实地考察的纯理论讲述,很难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岗位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将来都是要从事设计行业,从事设计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反思精神、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所以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并非没有关注到与学生的互动,比如:课堂提问和回答,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但覆盖的面比较窄,互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教学的“舒适区”而止步不前,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互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设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为后续学习各门设计专业课程打开视野、奠定基础。
(一)以“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翻转课堂”是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价值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不足。“翻转课堂”从字面意思就是对课堂进行翻转,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微课教学在课前完成,将课后的知识内化改为课堂上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实施,课后则由老师引导学生拓展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设计概论》课程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学习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把握学习进度。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被拓展到最大化,通过彼此之间思想的交流、语言的碰撞、问题的探讨把知识的内化引入更深的层次。相较于传统课堂课前没有任何知识储备,课中“满堂灌”的讲授,课后忘记一大半,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翻转课堂”均优势明显,可以解决《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一系列难题。
(1)将知识点转化成微课教学解决“教学时间有限”的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整理《设计概论》中所有的知识点,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微课,可以有效解决“教学时间有限”的难题。微课教学也非常符合现代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特点。制作精良的微课,不但会利用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知识,还能给予愉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并且,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点老师通常只讲一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吸收、消化。微课教学可以反复观看,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2)设计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解决“学习热情不高”的难题。“翻转课堂”的互动性是其最明显的特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一直贯穿其中。课前,教师可以充分依托“世界大学城”“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针对性地逐个指导。课堂上,完全变成了师生双向互动的场所。可以灵活运用问卷星、雨课堂、学堂在线等教学App,展示和点评各个小组的课前作业,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用丰富的互动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并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尊重和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同时,有了更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和个人发展空间。
(3)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缺乏综合能力培养”的难题。传统授课中,个别学生只有在提问环节才有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覆盖面很不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计划、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这对他们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全面的锻炼。课中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刻,层层的提升和拓展促使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对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课后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和专业设计竞赛,最大程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综合能力。
当然,翻转课堂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好的学习热情,具备自觉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需要想办法推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按照实际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微课的设计上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学生感觉无聊、枯燥。除了授课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中国大学MOOC(慕课)和超星学习通上其他高校团队录制的《设计概论》慕课和微课,也可以作为学生们的课前学习资源。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设计要更加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这门课程的喜爱。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互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1)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促进生生互动。除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更加能改善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以“互学互做”来提高学习热情、推动学习自觉性。《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融入学习状态。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争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在互动中锻炼思辨能力,这比老师单向地传授知识重要得多。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介绍。《设计概论》授课的对象是大一新生,除了大学寝室室友,同专业学生之间彼此还不熟悉。学生们之间的这种隔阂对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不利的。前期的学习可以组织4-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组员们各自设计一张自我描述的“脑地图”(第三章设计理论的内容)轮流进行介绍自己,比如:喜欢读什么书,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哪位设计师,是手绘达人还是软件大神等,这种富有创意的图文并茂加口述的自我介绍方式,可以让老师和同学迅速且印象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在促进彼此交流的同时还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点“发散思维”的了解。或者用采访的方式,设计问题访问其他小组成员。轮到的同学先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就要接受其他同学的采访。这种方式除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亲切感,对后期搭建团队和小组协作也是有效的铺垫。
(2)采用“沉浸式体验”教学促进学生与情境的互动。《设计概论》课程可以采用“沉浸式体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造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引用生动直观的学习案例,使学生产生一种完全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的身心沉浸感和体验感,以真情实感体验设计工作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只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身心的体验,所以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不高。“沉浸式体验”教学同时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的特点,能很好地促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设计程序”章节部分,可以针对大一的学生根据某个真实的设计案例设置一个“设计师体验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构思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初稿。课堂上,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完全模拟设计投标现场,并由不同学生扮演甲方和乙方的角色。每组轮流展示设计方案和讲述设计的过程,同时解答甲方的疑问和顾虑。教师可以扮演类似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进行设计的初体验,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了解设计的程序,懂得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设计师,应该如何做设计。
(3)导入项目和实地考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设计概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实际项目、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等方式有效解决与其他专业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缺乏良好衔接的问题。比如:第四章“设计程序”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设计的整个过程,明确设计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岗位能力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参考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将“设计订单”以及“设计项目”导入课程教学。“项目教学”还可以与“工作坊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市场接轨。很多艺术设计类院校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了工作室,安排学生一边学习《设计概论》理论知识,一边到设计工作室熟练设计材料、设计流程或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专业工作室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设计实践项目或者专业设计竞赛,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学有所用”的效果。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设计概论》课程组的老师们,近三年尝试把学科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导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将设计概论第三章设计理论中“脑地图”的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运用于竞赛项目的主题创意上,学生们在课后自发来工作室相互探讨、修改方案,从创意草图到半成品、成品,老师们给予详细的指导,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该竞赛中获得奖项。课程组的老师们还将一些与专业对口的设计项目导入教学,组织学生们一起构思与设计,所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外观专利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无论是实践项目还是专业比赛,多名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促进不同专业课程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学习中形成整体、系统的专业学科观念,完成《设计概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自然过渡。艺术设计是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学科,鼓励学生多多接触社会,多多体验生活很有必要。比如:在课程教学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调研,若有条件还可以进到企业实习,参与设计和管理。或者带领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和采访民间艺人的方式,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增强文化底蕴和设计感染力。2021年,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展校企合作,课程组的老师们带领学生走访各个民间艺人的工作坊,近距离接触到各种民间工艺。近两年,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辅导学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工艺美术作品,并在省级、市级工艺美术作品展和行业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例如:指导学生谢树楠的作品《〈海韵潮生〉——潮州木雕虾蟹篓元素的首饰设计》在广东省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朱嘉淇的作品《〈花蓉月貌〉——佛山乐安花灯元素的首饰设计》也在该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设计概论》作为大一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引导学生明了“何谓设计”“为何设计”及“怎样设计”,宏观学习设计的概念内涵、设计方法及设计实务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开视野、奠定基础。并且,能够明确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树立“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的观念,能将设计工作和人民大众利益相联系。教学中应坚持“一个树立,两个提高,三个拓展,四个培养”的课程总目标。“一个树立”是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两个提高”是指: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设计成果的能力;“三个拓展”是指: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设计思路、拓展审美水平。“四个培养”是指: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设计教育和设计育人的最高目标。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应该突破学科限制,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互动式教学在课程中进行创新应用,一方面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导促使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兴趣,通过生生互动、团队协作的方式参与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设计实践态度和建立科学的“设计观”,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设计概论课程教研室(2021ZLGC03);2022年广州商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设计概论(2022XJKCSZSFKC04);设计概论第二章第四节(2022SJKCSZSFKT01),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示范课堂
参考文献
[1]蒲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1(9):41-43.
[2]付陽.设计概论课程实践训练指导策略探究[J].装饰,2020(10):80-83.
[3]杜肇铭.《设计概论》课程的在线混合式教学策略[J].工业设计,2021(2):32-33.
[4]黄金梅.蒲艳.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设计,2022(7):76-79.
[5]杨晓旗.黄虹.设计概论[M].第三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52-60.
[6]周志勇.詹锦.杨晓扬.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趋势研究[J].设计,2021(19):107-109.
[7]毕岸洁.高校设计理论课程改革实践创新--以《设计概论为例》[J].设计,2017(1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