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芳
摘要:随着新课标新教学思想的深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设计这个小角度,从目标性、趣味性、生活性三个方面就如何在课堂设计中融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学习热情,感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里的生活等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目标性 趣味性 生活性 课堂练习 教学策略
一、课堂练习设计的“三性”
(一)目标引领,课堂练习设计要明确练习的目标
在数学课堂上的练习是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数学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内容较复杂化,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在设计练习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目的性和重要性,适当增设趣味性的数学知识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中要突出重点性,也要注意分化型,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解答方式,教师们在设计注意问题时要巧妙提取重点,明确告知学生问题的突出点在哪。学生想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找出重点要求,假如问题中所设计的数字不是很好理解的话,就要做到换位思考,使题型变换角度。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突出重点,也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设计适合学生的练习。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为平行四边形的两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都相等的话,那么三角形的底为平行四边形的两倍。
(二)兴趣带动,课堂练习设计要增设趣味性内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取向,还要在生活中寻找能够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其他因素。在数学练习的设计当中更要巧妙地增设趣味性内容,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充满主动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从趣味性出发,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然后将课堂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点与趣味性内容有效的结合。在练习中体现知识的重要性,在练习内容架构上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画面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适当增设趣味性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到趣味性,练习题更是要注意趣味设计,通过有效设计趣味性的练習题,不仅能够提升数学练习题的可做和创造性,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技巧,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三)生活感触,课堂练习设计要融入实际的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中的事物。教师教学经验表明生活例题比起较高思维逻辑的试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关于生活性的数学试题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时要充分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断收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生活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如此的数学例题才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喜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来源。
二、练习题设计策略
课前教师以问题形式做简要回顾,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回忆再现解题技巧与基础知识,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课中进行分层练习,为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师要让练习题型由易到难,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效设计练习结构,综合提升学生的练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理解。练习设计实行综合培养,在基础知识中增加知识的变化性和实际生活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有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设计中要进行拓展训练,增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这样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练习之后对学生进行矫正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及时地做出有力解释,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所采用的测试题可以用测试纸或课本基础练习方式进行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课堂以小组检查和教师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测,对于错误点要及时地纠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教师对练习出错的学生应进行相应的辅导,降低学生的错误率。
通过生活化的数学试题,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得学生更加充分理解数学的利用价值,更轻松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练习技巧。
总之,练习设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练习的过程当中,应认真探究教材,理解设计结构和理清问题思路,针对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异,对练习适当进行调整,争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增设趣味性、明确目的、源于生活的数学练习,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