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文本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

2023-11-29 17:29于忠海
语文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语用学解读

于忠海

【摘要】学习任务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定位是课程理念,其存在形态融贯于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中,核心在于突出语文是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设计内涵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在于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前者表现为以学习主题为中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后者则侧重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对教师的挑战在于从知识讲授、技能训练转型为情境创设、任务推进,围绕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变革。

【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语用学;解读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发布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就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关注的對象。其焦点在于义教新课标在第六部分“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先验地强调:“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也就是说,义教新课标编制者已经预见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会成为一线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当前,理论探讨和实践落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理解的偏差、误读,给教师开展语文教学造成了困惑、迷茫。这折射出了义教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与传统语文教学“应试观”的冲突。为此,本文立足义教新课标,从语境依赖、话语结构、语言使用等语用学视角,围绕相关概念辨析及比较义教新课标指导理念和传统教学观,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以期廓清认知谜团,更好地践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位

语文学习任务群首先出现在义教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理念”中,即“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因此,需要从“理念”的存在形态和具体内涵来解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定位。

1.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存在形态

作为理念,语文学习任务群体现在课标的各个部分中,只是浸透的层级和方式不同。这是由“理念”的特点决定的,即理念是无形的,是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认知、观念、思想的反映。唯有剖析语文学习任务群在义教新课标其他部分的存在和价值,才能对其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在“课程性质”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其价值的,因为义教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界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正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揭示了只有学习任务群理念才能彰显语文课程的性质。而在“课程目标”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则是为培养核心素养服务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超越了传统的“三维目标”认知,只有通过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导原则,课程内容遵循学习任务群理念设计、构建,才能呈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在“课程实施”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理念的具体表现,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整合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安排系统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从存在形态层面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它是以语文性质为前提,以课程理念为中心,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各个方面的一种语文教学观念,需要多层面的认知、实践,才能体现学习任务群所带来的教育变革。

2.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设计内涵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体现在“设计”层面上,即设计的理念。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不难看出,课程设计的核心是立足四个“以”原则,进而整合各种要素,构建语文课程内容。其中,“以生活为基础”指明设计的情境性、生活性是确保情境真实、符合学情的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说明设计要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认识到语文是一门语言实践运用的课程;“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则说明学习的内容要主题化,以主题统领具体篇目、单元和其他资源;“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文;“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情境和资源等要素”说明设计理念的本质是整合看似纷杂的各种要素。只要秉承四个“以”原则,看似繁杂的各种要素就能构建语文实践活动的生活情境,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设计理念的内涵本质上是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实际上,学习任务群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不过是转变了一下内在的主体,把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学为主”[1]。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功能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功能体现在义教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也就是说,通过“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课程内容,而是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功能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功能在于以学习主题为中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特定学习主题”是组织学习任务的中心,这是因为只有以主题为中心,才能打破传统的单篇课文或单元的束缚;而且唯有立足主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才能归为“群”。进而围绕主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彰显课程组织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非以外在的选文及其资源为目标。例如,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第一学段可以围绕“温馨的家”这一主题,设计“观察、倾听、阅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交流感受、分享信息等。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内在逻辑”的所指。义教新课标将语文学习划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依次递进的实践活动,这既是语文学科逻辑的要求,也是学生认知逻辑的体现,设计逻辑严谨、关联紧密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内容的核心。例如,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时,第四学段可以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设计“查找和解读生字”“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欣赏并评价人与自然共生之美”“发现并创作自己身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世界”等语文实践活动,完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织。

2.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呈现功能

除了“组织”功能,语文学习任务群还具有“呈现”课程内容的功能,其呈现方式“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呈现课程内容时,义教新课标要求“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而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设计、组织学习内容,让学生基于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情境性是课程内容的外在形式和存在条件,实践性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学生“在做中学”,综合性指课程内容是多元的、分层的、跨学科的。通过设计、组织语文学习任务群来呈现具体的课程内容表明,“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2]。例如,在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呈现第二学段课程内容时,其形式表现为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普短文、解决真实问题的故事等情境性学习内容,以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观点、画思维导图等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语言运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素组合的。设计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在要求。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之所以让一线教师产生困惑、茫然,主要在于义教新课标所蕴含的教学观发生了质的改变,课堂活动实践的主体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教师是为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服务的。践行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教师要在教学模式和教材角色认知层面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窠臼。

1.教学理念的转变

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转变教学认知观念,从知识讲授、技能训练走向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封闭于“字词句篇”的知识灌输和技能习得,虽然也设计形式新颖、鲜活动人的情境,但大多只是为了验证、强化既定的知识、技能,课堂活动基本体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线性逻辑,其教学假设基于语文是一门知识、能力系统传授的学科学习,学生以接受、应用为目的。义教新课标则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理念,倡导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观,即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生活、文学和其他学科密切关联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语言的美,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因学生、情境的不同而充满不确定性,是非线性的,“一项典型的任务通常有多个环节,但这些环节都围绕一个目标,而不是零碎的、互不相干的”[3]。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排斥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相反,由于学生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的,不仅会习得相关的语文知识、技能,更能体验、收获这些知识、技能赖以产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特征,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方法等,这些远远超越了教师先验设定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

2.教材功能的转型

如何发挥好教材的功能,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对教师最为直接的冲击。传统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主要关注教材语言训练的功能,即通过讲解、挖掘教材的微言大义,让学生接受、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理念通过整合,将教材选文及其助读、知识、练习系统构建为学习任务的诸项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彰显教材的育人价值。这是因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沉浸于生动多样的活动情境,围绕任务与教师、同伴展开对话和交流,逐渐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4]。因此,无论组织还是呈现课程内容,教材都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群的主要资源。具体而言,在组织课程内容时,教材选文内容是教师构建课程内容主题的重要来源,在每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都有阅读相关短文、故事、作品的要求,主要指的就是教材中的篇目选文;而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则以教材选文为中心,围绕活动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学习场景。呈现课程内容时,教材的知识、助读和练习系统则要从简单的训练功能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任务功能,即设计“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文。因此,义教新课标要求教师立足学习任务群理念,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育功能。

四、“XX学习任务群教学”认知误区解读

在当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最有代表性的误解就是将其“教学化”认知,如“XX学习任务群教学”等说法。这既是对义教新课标指导观念的理解不到位,也说明传统“应试思维”依然影响着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读。

1.语文学习任务群内容化误解

“XX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误区在于将具体的任务群视为学习的对象、内容,误解了其在义教新课标中的设计理念定位以及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功能。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教学的对象、内容,而是作为一种理念围绕学习主题去组织教材、生活、资源等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而以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呈现出来。另外,之所以出现“XX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认知误区,还在于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类比,认为学习任务群自然也可以“教学”。其实不然,“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阅读(作品或文本)”“作文”是教学的对象和内容,这里只是省略了“作品”或“文本”,学习任务群则是理念,需要以此来指导教学,而不是直接教学。因此,基于“理念”是不能直接教学的常识,语文学习任务群只能通过组织和呈现浸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而非教学的对象、内容。

2.语文学习任务群功利化误解

直接将“XX学习任务群”付诸教学,还在于根深蒂固的功利化教育观念。这种错误认知将“任务”等同于目标或内容,认为可以直接教给学生,让学生去训练,反映的是传统的“应试”思维。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变革理念,都可以用“应试”的逻辑去解读,就如同倡导素质教育,就向学生灌输各种名目繁多的“素质”,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走向了素质教育的反面。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提出,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从过去接受既定的、封闭的、理想化的知识、技能,转向在具体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去完成任务,在实践体验、收获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而非由简单的字词句篇等“双基”加以灌输。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 上).

[2]文艺,崔允漷.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22(2).

[3]鄭桂华.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结构和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2(8).

[4]徐鹏.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理探寻[J].中学语文教学,2018(6).

猜你喜欢
语用学解读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策略的语用研究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