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
[摘 要]主题范畴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意义语境,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技能,并且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指导生活实践,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的特点。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和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人与自然;主题范畴;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6-0038-04
初中英语课程是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其中“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以“自然”为视角,设置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等主题群。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很好地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本文针对如何在“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开展阅读教学做初步探讨。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主题的意义
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与表现欲较强,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阶段。教师创设“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提升灾害防范及自救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育人目标离不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类型的英语学习活动。程晓堂指出,所有语言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即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1]。学生围绕“人与自然”主题范畴进行的语言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其人文素养,而且有利于提升其思维品质。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主题的三个维度
新课标指出,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
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出学生已有的关于该主题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度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新概念,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2]。因此,教师可以从建构新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意识、指导日常行动这三个层面探究主题意义,开展日常教学。
(一)基于主题语境,建构新知识体系
进行“人与自然”的主题探究需要学习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一些国家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动植物的关系;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等知识。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设计了多个相关话题,比如七年级下册Unit 5“Amazing things”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八年级上册有4个单元分别介绍野生动物和鸟类、季节变化和天气、自然灾害和防护等内容;九年级下册Unit 4“Life on Mars”介绍了探索宇宙的知识,对人类未来展开了想象。这些内容增进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让学生掌握了一些防范自然灾害和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这些内容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的特点。
(二)挖掘主题内涵,形成正确的观念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深化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地球的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自然资源有可能被过度开采,有的物种加速灭绝消亡,极端气候现象有可能发生,战争、饥荒和自然灾害也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挖掘“人与自然”主题的更深内涵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欲,同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内化主题,知行合一
将建构的知识体系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最终目的还是要外化为行动。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内化形成的意识和价值观会影响其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应当围绕着特定的主题设计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力,让其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祖國大江名川的信息,制订旅游计划;进行环境调查,制订环境保护计划;制作有关防范灾害与自救的海报等。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人与自然”主题的课例展示
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的话题是“自然灾害”。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探讨一些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阅读台湾地震的相关资料,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人类的渺小;思考在自然灾害和事故中求生自救的技能,传播爱心,弘扬互帮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笔者通过本单元Reading板块的教学设计来探究“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阅读教学。
(一)激活图式,引入主题
主题是语篇的灵魂,是作者表达的聚焦点。主题意义隐藏于文字间。对文本主题的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语篇教学的开始环节中,教师要设计路径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基于主题的图式。激活的路径可以是进行对话、观看视频、观察图片等多模态形式。通过激活图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的渴望。主题的引入一定是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相符的,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本环节的主题引入,要力求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共鸣。路径设计如下:
Q1:Could you find out where these places of interest are?
Q2:One day,lots o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hese places.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领略台湾风光,享受台湾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台湾地震的视频,学生直接感受到地震带来的惊人破坏力,烘托了气氛,引入了主题。
(二)挖掘文本内容,创设主题语境
解析文本的过程是学生提升阅读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树立新概念的过程。在解析文本时,教师要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通过沉浸式的阅读来归纳文本传递的主题意义(见表1)。主题意义的提煉是挖掘文本内容的过程。通过深度挖掘文本内容,让阅读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挖掘与体验并存,通过近似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受、明白主题所赋予的内在含义。学生对主题语境的体验是多维度的,体验的过程也是其心智成长的过程。
Task 1:Read through the article, and find out how terrible the earthquake was.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从主人翁Timmy的视角,多维度感受地震的破坏力,使其印象深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话题相关语言知识的理解。
Task 2: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fferent sounds in the earthquake from the article and feel how terrifying the earthquake was.
(The terrible sounds such as thunder, bombs, screams, cries must be very impressive to the students.)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爆炸声、房屋倒塌声、人们惊恐的尖叫声等地震中的各种声音,从听觉的角度感受地震的威力及其对人们的伤害。
Task 3: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out what Timmy saw and heard and how Timmy felt. And Teacher encourages Students to feel what Timmy experienced in the earthquake.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朗读主人翁的所见所闻和内心独白,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地震受灾群众在地震中的感受和心理变化,形成直接的情感体验。
以上3个基于文本的任务,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维度体验“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
(三)深化主题,发展思维,形成意识
深化主题就是凭借主题这一载体,在探究主题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挖掘主题内涵,拓展其外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维是立体层面的,它具有宽度与深度。深化主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度并提升其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对主题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大脑中生成相关画面,形成主题意识。主题意识的形成是思维不断发散的结果。意识是内在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外显并可视化。教学问题设计如下:
Q3:Is it proper to run in all directions when an earthquake happens? Why?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第二段中人们在地震时的表现,引导学生探讨失去理智或四处逃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
Q4:What action did Timmy take at first when he realized an earthquake happened?
Q5:What do you think of Timmy’s reaction?
Q6:Will you help people around you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s? Why?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Timmy在发生地震时的反应和举措,并大胆做出自己的主观评价,进而为探讨地震中的自救措施做好铺垫。
Q6:Timmy heard a loud noi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quake, what might it be?
Q7:What other possible danger may appear during an earthquake?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探讨,拓宽了学生对思考如何在地震中自救的思路。
Q8:If you are trapped in an earthquake, what action will you take?
S1:We should calm ourselves down and never run in all directions.
S2:We must hide ourselves under hard desks and...
S3:If we are trapped and hurt, we had better not keep shouting for help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S4:Cover our mouth and nose with a wet towel and run quickly to the open air...
...
[设计意图]经过之前一系列的探讨,学生对地震中的自救措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基本能够就如何自救达成共识。此时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学生不断拓展主题内容,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下,形成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三项核心技能为分析、推理与评价[3]。围绕地震进行的探讨是学生不断进行思维三项核心技能互动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激发创新思维。
(四)升华主题,知行合一
外在的语言、文字、行为输出都是评价學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方式。在阅读文本后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对主题内容的再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问题解决者。这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过程。知行合一是学习语言的较高境界,也是内外兼修的和谐统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主题内容在语篇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基于主题内容的思维概念,使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Activity 1:A safety drill
Teacher organizes students to have a safety drill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afety tips they have concluded.
Activity 2:Designing a safety guide
Teacher divides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chooses a different natural disaster. Teacher encourages students to writ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disaster and think of some important safety tips to help people out.
[设计意图]主题升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创新,并在表达中运用文本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达到内化语言知识的目的[4]。这两个活动是建立在对自然灾害充分了解、形成了正确的自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延伸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内化为习惯并能够帮助他人,使整个主题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在本节课中,学生在“人与自然”的主题范畴下,从建构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出发,到形成如何正确面对自然灾害和自救的意识,即了解各类自然灾害,深刻体验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进而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应当采取什么自救措施并如何积极帮助他人,为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提供了可能。这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英语课程应当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题语境视域下,教师自己要深读文本,挖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主题元素,然后设计教学活动,让文本解读由浅读向深读过渡,并走向越读。由浅入深是保障,由深至越是突破。“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文本内容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选材支撑。教师要构建课内外文本融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开展基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拓宽视野,真正领悟“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内涵。
[ 参 考 文 献 ]
[1] 程晓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7-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陈则航.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言学习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英语学习,2022(1):14-19.
[4] 穆晓艳.例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3):7-11.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