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2023-11-29 10:31王云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节段硬化斑块

王云花,陈 奇,赵 虎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超声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代谢系统慢性病之一,需要终身用药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该病变的并发症较多,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因此并发症风险更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肾功能受损、眼部功能损伤、血管病变等,其中血管病变更为常见,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该类并发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故需要尽快检查诊断,对其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进展程度进行评估,为其病情干预提供准确依据,以改善临床预后[1]。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超声技术应用较多,高频彩色超声安全性高,无创伤性,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能够有效检出斑块情况并对其内部进行分析评估,在患者病情的评估及并发症诊断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2]。此次选取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55 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和高频彩超检查,分析高频彩超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接诊的55 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0 例;年龄60 ~82 岁,平均年龄(71.46±2.46)岁;病程2 ~18 年,平均(10.25±1.14)年。

纳入标准:①本组患者的空腹血糖≥7.0 mmol/L,糖耐量试验2 h 葡萄糖≥11.1 mmol/L,且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2 h 葡萄糖≥11.1 mmol/L,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周岁以上;③经DSA 确诊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对研究内容和流程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高血脂、高血压、长期吸烟或过量饮酒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血液系统病变;⑤其他因素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⑥合并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障碍;⑦合并精神病变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DSA 检查和高频彩超检查。

高频彩超检查:选择Philips iE33 高频彩超检查仪,设置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呈平卧位,按照血管走向从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顺序进行扫描检查,然后更改体位,呈俯卧位或侧卧位,对胫前动脉及腘动脉进行扫描探查,明确血管走向、血管动脉管径、血管内膜平滑情况、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等。操作均由同一组工作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

DSA 检查:选择西门子Artis ZEE 型号DSA 机,常规置入4F 导管,再将其头端放在患者腹主动脉下段,通过Seldinger 技术进行逆行或顺行穿刺,利用高压注射器按照368 mg/mL 的方式和3 ~7 mL/s 的速率注射对比剂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5;100 mL:30 g(I)],对比剂注射总剂量在10 ~12 mL 左右。自肾动脉开始向足底进行全面扫描,若动脉狭窄段相对较长,可适当增加曝光量或对比剂注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以D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对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类型、数量、分布、狭窄程度分级。②高频超声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其中软斑块呈低或混合回声;硬斑块呈无规则强回声,表面比较光滑且有声衰减或声影表现[3]。③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血管最狭窄位置的管径/远端的正常管径)×100%;狭窄程度分级:狭窄程度在50%以下为轻度,狭窄程度在50%~<75%为中度,狭窄程度在75%~<100%为重度,狭窄程度100%为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A 及高频彩超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比较

DSA 检查结果显示,55 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226 块,其中软斑块85 块,硬斑块141 块;高频彩超检出223 块,检出率为98.67%,其中软斑块84 块,硬斑块139 块。

2.2 高频彩超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

患者的斑块主要分布在下肢股动脉和胫前动脉处,腘动脉与足背动脉斑块分布相对较少。

2.3 DSA 及高频彩超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比较

DSA 与高频彩超共对患者628 节段下肢动脉进行检查,高频彩超对于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动脉节段检出率与DSA 一致,在轻度动脉节段检出方面相比DSA少3 例,即误诊情况,其将正常动脉节段诊断为轻度狭窄,是由于血管内壁增厚所致,见表1。

表1 DSA 及高频彩超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 单位: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代谢系统慢性疾病,发病后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该疾病的发生和患者胰岛素生物作用下降和分泌缺陷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长时间处于血糖水平较高的状态会逐渐损伤患者的心脑组织、肾功能等,并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会造成严重威胁[4]。老年患者通常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导致其身体多器官功能减弱和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相对更高,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神经系统病变及心血管病变为主,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为常见,患者多有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管径缩小、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甚至狭窄、闭塞等症状表现,这和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有关,机体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状态下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也是糖尿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展有促进作用[5]。此外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遗传因素、运动不足以及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其中高血压状态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并引起炎症反应,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长期吸烟以及日常运动量不足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高血糖诱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类似。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糖代谢异常的状态中,导致其蛋白质糖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在体内逐渐积蓄其产物,这也导致血管硬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并且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对于侵入血管壁内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物质均有反应,并会在血管内膜壁上留滞其形成的脂质物质,使得血管内中膜厚度逐渐增加,导致血管腔管径缩小并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由此可见糖尿病和其并发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之间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6]。

以往临床中对于该类病变的诊断金标准为血管造影术,经动脉入住水溶性含碘对比剂并通过系统自动换片摄像装置对动脉血管进行摄片,观察对比剂在血管中的分布位置及情况,了解其动脉病变,该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极高,但耗时较长,且对比剂的应用还可能引起过敏、肝肾损伤及辐射性病变等并发症,进而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同时该诊断方法费用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本的筛查工作,故需要选择更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由于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及回声情况和健康者正常血管组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可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诊断[7]。近年来医学领域的影像学技术逐渐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完善,多种具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性、操作简单、效果较高的新型超声技术被推出并广泛应用,其中高频彩超的血管类病变的诊断应用中逐渐增加。彩超是基于灰阶超声技术,针对血流信号进行彩色叠加处理的一种超声技术,可对血流方向、血流信号明暗进行显示和观察,从而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反应,上述超声信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有血管堵塞,鉴别堵塞物质性质,是否存在钙化斑块或血管狭窄、闭塞等情况,为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8]。DSA 检查结果显示55 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226 块,高频彩超检测出223 块斑块,检出率为98.67%。DSA 与高频彩超共对患者628 节段下肢动脉进行检查,高频彩超对于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动脉节段检出率与DSA 一致,在轻度动脉节段检出方面高频彩超因患者血管内壁增厚,将正常动脉节段诊断为轻度狭窄,出现3 例误诊;此外患者的斑块主要分布在下肢股动脉和胫前动脉处,胭动脉与足背动脉斑块分布相对较少。与张娟娟[9]以及沈世华等[10]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应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良好的检出率,同时还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检查且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且价格相对低廉,患者接受度高,在大批量样本筛查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高频彩超技术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大小、位置、血管内径冰花等进行监测和观察,获取连续性回声特点,动态监测血管腔以及血栓形态等信息,在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依据。有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查,通过二维图像的形式充分显示下肢动脉壁形态和结构,以观察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程度、位置等信息,便于及时发现病变[11-13]。此外该种检查方法利用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强化显示机体组织血流信号,能够有效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硬化斑块等病变。尤其是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闭塞血管远端血流状态进行准确观察,从而提升血管腔内缺损检出率,血管明显狭窄的部位血流束会有明显下降,加之下肢动脉血管的位置相对较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能够有效显示血管内的实际情况的阶段性变化,便于评定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具体情况。此外高频彩超可对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能够确定病变的位置、是否存在斑块、斑块性质、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等,并对其脱落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为患者病情诊断及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14-15]。

综上所述,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超可对疾病有良好的检查效果,该种超声技术对患者的机体无创伤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能够重复检查,还可以借助血流成像技术及时发现血管病变情况,及时确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体积和数量等情况,因此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节段硬化斑块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