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德峰
(无锡市惠山区老年病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77000)
肺小结节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指单发且边界清晰、病灶直径≤3 cm 的肺部结节,临床又将其称之为孤立性肺结节[1]。因肺小结节对患者肺部组织、肺功能等影响较小,疾病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偶见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出现发绀、胸闷、气促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尽早明确肺小结节性质判断对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既往临床对于肺小结节的诊断主要采用CT扫描、X 线检查为主,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肺小结节位置、范围、数目、大小等情况,可有效提升肺小结节检出率,但在鉴别肺小结节性质中存在一定局限[3]。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扫描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可有效避免因呼吸运动伪影对肺部成像的影响,较好地确保了成像质量,在肺小结节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与常规辐射剂量相比,低剂量扫描可有效提高MSCT 检查的安全性,患者接受度较高[4]。鉴于此,本文选取2019 年1 月—2023 年6 月于无锡市惠山区老年病医院就诊的肺小结节患者90 例,分析MSCT低剂量扫描在鉴别诊断肺小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2023 年6 月于无锡市惠山区老年病医院就诊的肺小结节患者90 例,其中男57 例,女33 例;年龄48 ~63 岁,平均年龄(55.58±2.61)岁;结节直径0.39 ~2.84 cm,平均(1.62±0.57)cm;结节位置:右肺47 例,左肺43 例;体质量指数21.54 ~26.38 kg/m2,平均(23.81±0.64)kg/m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肺小结节性质的判断;②结节直径均≤3 cm;③所有病历资料均齐全。排除标准:①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②存在MSCT 扫描禁忌证;③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④已接受其他治疗;⑤既往存在肺部手术史者。
采用64 排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SCT 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于扫描前指导患者屏气,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相关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螺距1.5,层间距3 ~5 mm,重建层厚为3 mm,重建矩阵为512×512,层厚1.25 mm,层距1.25 mm,肺窗为WW 1 500 HU、WL-600 HU。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选择结节显示最大的中心层面,顺着结节上下2 cm 范围进行扫描。经肘静脉以4.0 mL/s 速率注射碘海醇对比剂,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最后,采用双盲法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阅片,评估肺小结节性质。
①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 低剂量扫描结果;②分析不同性质肺小结节影像学特征;③对比不同性质肺小结节CT 值。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 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0 例肺小结节患者病理检查共检出恶性28 例,良性62 例;MSCT 低剂量扫描检出恶性25 例,良性65 例。MSCT 低剂量扫描诊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灵敏度为85.71%(24/28),特异度98.39%(61/62),准确率94.44%(85/90),阳性预测值96.00%(24/25),阴性预测值93.85%(61/65)。Kappa值 = 0.866,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见表1。
表1 MSCT 低剂量扫描在肺小结节良恶性中诊断结果 单位:例
肺小恶性结节大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内部结节分布较为均匀;肺小良性结节边缘较为清晰,内部结构显示多钙化灶。恶性结节边缘清晰、内部卫星灶、钙化影像学特征检出率低于良性结节,毛刺征、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及内部结节均匀分布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质肺小结节影像学特征比较[n(%)]
扫描30 s、90 s、180 s 恶性肺小结节CT 值均大于良性肺小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质肺小结节CT 值比较(±s, HU)
表3 不同性质肺小结节CT 值比较(±s, HU)
结节性质例数30 s90 s180 s恶性2864.98±6.4371.49±8.6868.48±5.66良性6235.52±5.8525.37±7.1439.31±5.50 t 21.44326.49323.085 P<0.001<0.001<0.001
目前,临床对于肺小结节发病原因暂无明确定义,认为与空气、环境污染、病毒与真菌感染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5]。研究显示,早期肺癌患者常常以肺小结节形态呈现[6-7]。因此,尽早明确肺小结节性质的判断对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生存率意义重大。
MSCT 扫描时在多排探测器作用下经球管一次曝光获得更加清晰的结节切面图像,呈现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包括病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等,同时增强扫描还可有效辨别结节处是否存在血供组织及血管结构变化情况,利于掌握病灶血供及周围血管间的关系[8]。与普通CT 扫描相比,MSCT 扫描可大大降低肺内病变漏诊率,且不受呼吸运动伪影等因素影响,现已成为诊断肺小结节的有效手段。但没有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结果的支持下,临床无法明确肺小结节性质及来源时,多采用复查肺部CT 的方式观察病灶变化情况[9]。在多次CT 扫描下极易增加CT 辐射剂量,不利于患者健康。故在不影响肺小结节检出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CT 检查辐射剂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10]。本研究结果显示,90 例肺小结节患者经病理检查共检出恶性28 例,良性62 例;MSCT 低剂量扫描检出恶性25 例,良性65 例。MSCT 低剂量扫描诊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灵敏度为85.71%(24/28),特异度98.39%(61/62),准确率94.44%(85/90),阳性预测值96.00%(24/25),阴性预测值93.85%(61/65)。Kappa 值 = 0.866,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恶性结节边缘清晰、内部卫星灶、钙化影像学特征检出率低于良性结节,毛刺征、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及内部结节均匀分布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30 s、90 s、180 s 恶性肺小结节CT 值均大于良性肺小结节CT 值(P<0.05),表明MSCT 低剂量扫描在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准确度较高,与金标准存在较强的一致性,且辐射剂量较小,安全性高。MSCT 低剂量扫描可清晰观察肺小结节边缘及内部结构,在扫描过程中可通过降低MSCT 参数中的管电流、层厚、层间距,确保图像清晰度及分辨率的基础上降低CT 辐射剂量,使得医源性辐射发生风险大大降低,减轻CT 辐射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11]。此外,大部分肺小良性结节生长速度较慢,其内部未见新生的毛细血管,而恶性结节的毛细血管缺乏一定的弹性纤维,脆性较高,毛细血管较为丰富,供血动脉呈扩张及迂曲状态呈现[12]。故行MSCT低剂量扫描时可通过CT 值判断肺小结节性质及病灶的强化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综上所述,MSCT 低剂量扫描在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准确度较高,一致性较强,能清晰观察不同肺小结节影像特征,辐射剂量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